书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关于许遐龄和他的书法艺术

书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关于许遐龄和他的书法艺术


中办机关干部,学习书法几十年。我们叫他许大哥。他从警卫部队转业到中办机关做老干部服务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受到了老领导和老同志们的肯定与称赞。今天清晨,许遐龄自驾车出去,他要去通州运河附近的村里送福字去。原来,北京市道教协会道家书画艺术委员会节前组织部分书画委员到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崔各庄村送文化、写春联,许大哥便是其中的一员。一切都是自理,自己携带毛笔和印章,要求当天9时45分就要到达于家务回族乡崔各庄村村委会,现场给乡亲们写书法送福字儿。中午饭是在区政协食堂吃的盒饭。这就是奉献,这就是付出,他无怨无悔,用他的话说,这是来村里接地气了。

书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关于许遐龄和他的书法艺术


平时,许大哥就是喜欢闲适与恬淡的生活,特别喜欢乡村田野上的一切景致。许遐龄,看上去不像官,也不像书法家。然而,他的书法的确写出了独一无二的风采与神韵。但是,他还特别低调与谦虚,从来不张扬。就拿书法来说吧,我如果不是在科技部一位领导那里的墙上看到,他从不会告诉我的。几天前,他去看望原江青的秘书杨银禄先生,路过我开会的内参编辑部和舆情与大数据国家实验室附近,顺便来看望了我,这个着实让我十分感动。许大哥自己开车那么远来我这里,我们之间谈了一些事情。江青的原秘书杨银禄都这么老了,而且早就离退休了,许大哥还是一如既往地看望一个没权没势的老人,足以让我对他仰视与膜拜。他是属于那种精神境界型的人物。前几次我们聊天时候,他流露过生活里吃穿够用就行,人要追求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事。

书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关于许遐龄和他的书法艺术


我对他说,你的书法如此有境界,这就是文化与人格的力量在支撑着。谈到了王羲之的书法,他说自己师二王。后来我也发现,他作品里也有晋韵之风。许大哥基本认可我的现场分析与判断。我说了,当年王羲之为了练习书法,买了鹅来观察,许大哥不会也买鹅来观察练习书法吧,他笑着说京城哪里允许养鹅呢!大家开心地乐了。熟悉他的朋友说,他家里陈设简单,著作特多却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徐大哥都学习与研究。我读了王羲之一些书法帖子,看到了眼前拍摄的许大哥的书法作品,我在想难道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么。许大哥的书法主要特点是这样的,平和之中流露自然神韵,笔势委婉之中赋予含蓄平缓,遒美健秀之中略显内敛与舒缓。这就使我想起了后人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飘若游云,矫似惊龙”,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以它特有的魅力对于许大哥的价值观与艺术思想,世界观与艺术风格,人生观与艺术趣味……等等,影响很深刻,使他的书法有了魏晋风骨与神韵及灵性之美。再加上退休后的许大哥平时学习与研究佛道,道法自然,随性随缘,所以,许大哥的书法里还透出有一种特别的道性和佛性。我在科技部朋友那里看到了许遐龄大哥的五六幅书法后,用微信传去了这样的评价:“流变里的洒脱,二王里的米芾,一个大我藏在一笔一划里,藏拙示弱,真是汉风古韵通神灵啊。其实,你的这书法就是人格魅力的展示。我是一口气欣赏下来的。谢谢大哥!”而许遐龄大哥回复的特别谦虚:“谢谢杨贤弟赏识!但愚兄实不敢当,只是喜欢而已!”

书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关于许遐龄和他的书法艺术


水底为王,海纳百川。看看许遐龄大哥书法艺术与他的人品完全一致。于是,我又给许大哥微信回复:“大哥你是那么低调,水低为王。你是隐居在大闹市里的大隐者,心静如般若心经,内心世界宁静如水,心灵心境如佛如道,没有在山顶见过日出的人,不可能有如此深厚的书法功夫与艺术境界。我理解你。我首先必须向你学习,先做人,再研究内涵,补充我的文化底蕴,哲学思维注入,之后我再下笔写你。学习,致敬……”不少的业内专家指出,品味许遐龄大哥的书法如同品尝陈年醇醪,为之沉醉,又如同品味百花馨香,暗香浮动。观之则如墨蝶蹁跹,疏影横斜。书法至此有诗有画的境界,殊为难得。许遐龄的行书境界,还给人一种远取晋韵的风格。那种淡雅秀润、精熟婉和以及流畅锋利无不是流水曲觞、茂林修竹般的超然意境。有了这种意境,还遑论什么红尘名利?淡泊明静,笔墨写真,其实就是灵魂的写照。不少的业内以及文化界人士这样评价许遐龄的这个人以及他的书法。

书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关于许遐龄和他的书法艺术


许遐龄,1954年6月生,现居北京市西城区。本科学历,现为国家民政部慈善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京华蓝天书画院院士。受家父影响,自幼喜爱书法。50多年坚持不断。楷书以欧体为主,兼顾褚遂良;行书以二王为主。多次受邀或入选参加中办和中直机关以及北京市的书画展。曾获得2011年中央机关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画作品展优秀奖。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是自然简元,返璞归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惊世之名或刻意的笔墨雕琢。书法艺术家也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用高水平、高境界的书法作品来说话,而不是单一的论多少万一平尺来衡量。许遐龄就是这样清心寡欲、宁静淡泊,以书为乐,以笔墨为伴,潇洒豁达的书法艺术家。他从未自诩为书法艺术家,而观其书法作品,这个书法家的荣誉是和他很相配的,绝没有商业运作的嫌疑。在书法极其繁荣的今天,书法呈现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之势,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书法形式,还创新了很多笔墨形式。但在人们的观念中,传统的真草篆隶才是真正的书法形式,而其他所谓的创新、玩花样不过是笔墨游戏而已。在传统的书法形式中,行书和草书是流传最广泛的一种是书体。我们往往就会依据这种行草的判断标准来裁定一种书法的品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两种书体的影响太过深入和广泛,对于普通的爱好写字的人来说,以偏带全反映了人们对书法美学的取向。

书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关于许遐龄和他的书法艺术


另外,行草给人们在书法观念上带来比较成熟的主张,也比较容易评价。这样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滥觞的评价让真正有着高水平的行草书法反而因主流观念而受到影响。比如,现代人过于追求飘逸流畅甜美,从美学角度上虽然增强了,但在书法内涵上却丧失了很多重要的元素。由此可知,行草虽然影响最为广泛,但也需要最正统的继承发展才能捍卫行草书的书法地位。许遐龄的行草书就是这种继承传统的代表书家之一。他的行书,以二王为宗,兼有董其昌笔法,用笔洒脱自然,墨法清新润朗,字体隽秀灵透,看似好不着力,实则笔力雄健、笔法老辣纯熟,字字珠玑,为行书中的上品。在笔法上,他的字体变化丰富而精妙,笔墨的粗细浓淡运用的得心应手,意在笔先,一气呵成,笔断意连,牵丝婉转。特别是八面出锋的特色,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法,更给人一种淋漓痛快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伴随着牵丝的摇曳变化而心旌动摇,欲罢不能。细观其笔势,不刻意布局经营,奔放自如,如云卷云舒,巧夺天工之趣。笔墨上,计白当黑、浓淡枯湿、奇正相生、向背映带无一不精,笔墨的掌控力度和技法的娴熟让人赞叹不已。许遐龄的行书,让人们再次醒悟到书法之道只有精研传统,以传统为立身之本,得其书韵,才能创造出富有艺术生命的书法作品。看过非常多的行草书法作品,包括不少名家入室子弟,其行草大多有刻意追求古风的味道,或在行草中融入篆隶,或融入其他创意,以提高观赏性。但这种刻意追求的艺术呈现出来的美是不自然的,是给人突兀违和的。而许遐龄的行草则不同,他的笔墨中没有刻意雕琢的用意,其书如清风明月,山泉泻流,展现出朗润华滋,温和如故的自然格调。我在许大哥办公室里欣赏他的书法,看他挥毫泼墨写书法,但是,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书法的运笔的自然流畅,我倒是突然想到了佛说的禅是当下,悟道靠的是心悟,写书法同样靠心悟。

书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关于许遐龄和他的书法艺术


《楞严经》里说,得一毛端,遍含十方国土。我突然觉得许大哥这几尺纸张上写出的是,佛在当下,道在心中,儒在身上。看上去许大哥的这书法就是儒释道的集中体现。字里行间既放得下(释),又显仙风道骨(道),每一个字都还立得直(儒)。他的书法艺术整个涵盖了中华民族儒释道文化的精髓与华夏文化的自信。日前,许遐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和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书法靠下苦功夫,没有任何捷径。初学书法要沉得住气,把书法技法乱熟于心。到了一定高级阶段,书法它还是要与文化结合起来,让书法艺术与文学等深度结合,这样,自己的书法才有广阔的空间和愿景。许大哥说,中国文字得以幸存,那是因为每个字都有大量信息储存在其中,传承文字与传承书法都是要传承民族文化。书法的气韵与神韵来自于民族文化的能量支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没有消亡,是汉字产生出一门以汉字为基础的“书法”艺术守护着它,爱护着它,并见证了书法和文字之不可分。试想,一个不认字的或者写错字的书法家,严格意义上来说,那就是一个残缺的书法家啊。许大哥说,人生从学文识字开始,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人类学习文化其实都是从识字开始的,一个人如果连字都不认识,那就是缺少文化的,根本谈不上书法艺术了。所以,练习书法,提高书法艺术,写出具备生动气韵与灵活神韵的书法,必须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做到厚积薄发。在书法家协会专家里,有人这样评价许大哥:许遐龄的行书境界,还给人一种远取晋韵的风格。那种淡雅秀润、精熟婉和、流畅锋利无不是流水曲觞、茂林修竹般的超然意境。有了这种意境,还遑论什么红尘名利?淡泊明静,笔墨写真,其实就是灵魂的写照。(新华社高级编辑杨兆波 人民日报记者陈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