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和護士是不是遇到去世的病人,沒有任何情感上的或者心裡上的波動?

雅勳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聲明,不管醫生護士,還是其他行業的工作者,他們只是凡人,只是普通人沒有特異功能,人有七情六慾,外表在倔強的人內心也有脆弱的地方,不管是誰的親人離世,都會傷心難過,只是外人看不出,你所說的估計是你的直覺判斷,可能你覺得做這樣工作的人,見慣親人離開家人淚奔的局面,所以你認為他們內心比正常人會看的開,其實不然,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他們親人離世但是你卻看不到他們傷心欲絕的痛苦,你的感覺判斷是錯的,對於親人感情只有深淺之分,沒有感情那是陌生人!

所以說心裡沒有波動沒有感觸你相信嗎?


夏日的清涼31


醫生護士也是人,同樣有感情,只不過醫生護士能有能忍耐的淚水,更知道這時候應該怎樣面對現時,去辦好當前之事。


曹光權863


我是,一名全科醫學主治醫師,從我自身說起,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瞭解醫生或者醫院醫護人員的人可能會說,在醫院中,見慣了生死,對於人的死亡見慣不慣,已經麻木了。

事實上真不是這個樣子的。

首先,作為一個個體,醫護僅僅是一份職業,同樣是有血有肉的人,雖然對於死亡見得多,但往往比較非醫務工作者來說,面對死亡時,會更加脆弱,更加害怕,更加不願意病人死亡。

相信前期大家都看過報道,

鍾南山院士在講述武漢一家三口相繼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的事情時,說到,原本其樂融融的一家三口,爸爸媽媽在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之後,留下的小女孩也感染了新冠肺炎,最終沒能救治過來,在小女孩去世後,身心疲憊的醫護人員看見,女孩的小手緊緊的攥著一張照片,那是她三歲時和爸爸媽媽的合影。看到這裡,在場的白衣天使們再也忍不住了,全部號啕大哭起來。

而且鍾南山院士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一度老淚縱橫,不得不哽咽著終止講述,去擦一把眼淚。

▲著名的油畫家劉星雄創作了布面油畫創作稿一一《家•國悲慟》。如有侵權,聯繫我將及時刪除。

而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也有許多時候需要直面患者死亡。

今天我的白班,就見證了一例老年人意外死亡,讓在場的醫護人員淚流滿面。

事情是這樣的,張大媽是多年的“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經常因為身體不適來醫院就診,有時需要住院治療。他的老伴以前身體還算硬朗,每每騎著小三輪車帶著她來醫院就診,每次來時夫妻兩個都相互扶持,依偎前行,少年夫妻老來伴,讓人看上去心生溫暖。

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今天下午,張大媽的老伴,在帶著張大媽來醫院的途中,被一輛卡車意外撞倒,來醫院時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

看到張大媽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還有聞訊趕過來的他的子女們呼叫聲,在場的每一位醫護人員無不淚流滿面。

人要是沒有死亡該有多好。

為什麼大家覺得醫務人員面對重病人甚至患者死亡時沒有情感波動?

☞首先,面對重病人,醫生護士不能感情用事,要有足夠的冷靜,去分析病情原因,如何治療護理,需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對患者的治療護理上。

☞另外,面對重病人,醫生的慌張會加重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的過分慌張。臨危不亂,是一名合格醫生和護士最基本的要求,這同時需要醫生要有足夠的專業技術作為支持,要有足夠的心理素質作為支撐。如果大夫護士顯得慌張無邏輯可尋,那就說明對於病患他們已經無能為力。

☞再者,面對死亡,醫護人員的難過往往不會在患者面前表現得或許強烈,甚至不會流淚。因為這個時候,可能還需要做許多的善後工作

您怎能知道,他們回到辦公室關起門來那一刻,不會淚流滿面?

但是對於許多目前醫學上無能為力的疾病,已經通過了積極救治,患者的死亡也就變得很自然,生老病死是自然的發現的規律。

您如果覺得醫護人員面對死亡沒有感情波動,也可能是因為醫護人員更加了解了這個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吧!

再說點無關的。

在每次的大災大疫時,我們都能夠看到,醫護人員往往都是義無反顧的衝到第一線,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全力搶救他人。平常的工作中,絕大大多數醫生其實也是這麼做的。

全社會要都來給醫生一個正面的報道,都來理解醫生。尤其不要因為個別醫生的個人行為,來放大成整個醫療行業的行為。也只有這樣,緊張的醫護關係才能得到緩解。

我是 每天為您分享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