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搬運 能改變的,就不是宿命了——Last Day of June評測

友情提醒:瘋狂劇透,通關後再看,下面是正文。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這是當年我打通《奇異人生》發出的感慨,而《Last Day of June》再次帶給我這種揪心的情感體驗。這兩款遊戲有著很多類似的地方,比如沉浸感出色的劇情,細膩的人物刻畫,超自然元素以及拼命挽回卻又敵不過宿命只能眼睜睜看著她逝去的愛人。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舊文搬運 能改變的,就不是宿命了——Last Day of June評測

無法阻止那場奪去一切的風暴

舊文搬運 能改變的,就不是宿命了——Last Day of June評測

這兩款遊戲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一切都源自那場該死的雷雨,在浪漫的湖邊約會之後,男主人公 Carl 和女主 June 一起回家。上一秒二人的車子才消失在遠方的隧道,下一秒鏡頭一轉,男主已成了雙腿殘廢孤苦伶仃的可憐人,我相信所有人此刻都會在心裡說道:wtf!呃不是,應該是發生了什麼?

舊文搬運 能改變的,就不是宿命了——Last Day of June評測

悲劇總是來的那麼突然

這是製作組精心設置的一個懸念,玩家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而當時的我則在思考製作組會怎麼講這個故事,結果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也是情理之中。製作組給了男主一個有點“俗套”的設定——超能力,而且是時間回溯的超能力,額,這劇情好像在哪見過,比如《蝴蝶效應》,比如《奇異人生》,比如《回到未來》,比如《生死頻率》,甚至《月光寶盒》......

舊文搬運 能改變的,就不是宿命了——Last Day of June評測

還記得至尊寶穿越回去救白晶晶麼?

這個時候我對這款遊戲的期待是一個可能還不錯的故事但遊戲性基本為0——就像我玩過的很多交互式電影遊戲一樣。但玩著玩著我發現這款遊戲不僅僅如此而已,它甚至遠超我的預期。這個遊戲是有遊戲性的!

自從《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以來,交互式電影遊戲不單單隻滿足於講一個好故事了,很高興能見到這點。那麼遊戲性體現在哪裡呢?在這款遊戲裡玩家要用自己的能力逆天改命,拯救你的愛人。你可以改變事情的先後發展順序,做出不同的抉擇,傾盡全力避免那場毀掉你一切的慘劇。事件之間存在著“蝴蝶效應”,期間還會穿插點解謎,談不上燒腦,但有趣,這就足夠了。

舊文搬運 能改變的,就不是宿命了——Last Day of June評測

《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中有很多別出心裁的交互

你試圖拯救她,一而再,再而三,然後一次次的發現結果毫無變化,從滿懷希望的嘗試到憤怒而又絕望的嘶喊。我的心也隨著男主在浮沉,這時候這個遊戲的劇情已經上升到了某種高度,甚至有點古希臘悲劇的色彩,反抗命運的英雄終究還是被命運嘲弄,能打破的那就不叫宿命了,唉,俄狄浦斯王那叫一個慘,有點扯遠了,抱歉。

舊文搬運 能改變的,就不是宿命了——Last Day of June評測

睿智勇敢如俄狄浦斯在命運面前也無能為力

幾經掙扎,男主還是沒有放棄,既然總有一死,那麼我願意一命換一命(其實是兩命,女主懷孕了)。我不如地獄誰入地獄?於是時間又回到了開始的小湖邊,女主回到了車上,男主久久不願上車,最終他敲了敲車窗,讓女主開車,自己做到了副駕駛座上......

舊文搬運 能改變的,就不是宿命了——Last Day of June評測

你不能跟命(運)換,除非你拿(生)命換

我一直覺得犧牲是人類最美好最崇高的品質,我們人類是一種很自私的動物,而生命是我們最看重的東西,一個人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去做一件事,背後的決心和力量令人動容。很高興製作組沒有做一個大團圓的結局,我向來覺得悲劇才能產生美,即使是那些偉大的喜劇,它的內核也一定是悲劇。

舊文搬運 能改變的,就不是宿命了——Last Day of June評測

卓別林,羅賓威廉姆斯,金凱瑞這些喜劇演員其實都有抑鬱症

《Last Day of June》的故事到此結束,我相信它一定會在你的心裡留下些什麼。以上就是對遊戲劇情的評測,並不全面。還有好多點我沒提,比如幾個NPC的背景故事,比如女主那一幅幅很有來歷的畫,又比如遊戲的美術設計......才疏學淺,希望有懂行的人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