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來縣就業扶貧不鬆勁 扶貧車間托起“穩穩的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準扶貧要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立足當地資源,實現就地脫貧。”我縣扶持各鄉鎮把汽車坐墊編織等扶貧車間建立在村屯,依託縣裡引進的龍頭企業帶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截至目前,泰來縣已建立29個扶貧車間,6個分車間,帶動1200餘人就業增收,其中貧困群眾200餘人。

“均勻度還可以,繼續,對,別驕傲啊,不帶驕傲的,還得進步,那是,鬆緊度都要加強。”

正在耐心地給員工講解如何保質保量和快速編織車坐墊的是平洋村扶貧車間主任喬福軍,鄉親們都尊敬的叫他喬老師,是因為大傢伙除了佩服他高超的編織技術,更佩服他身殘志堅,從不輕言放棄的精神。

今年45歲的喬福軍5歲時受傷導致骨膜受損,胸背部嚴重畸形。他的妻子劉宇佳患先天性軟骨病,腿骨極易骨折,行動離不開柺杖。家中還有正在上中學的女兒,一切的開銷僅僅依靠6.2畝耕地的收入,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為了讓更多像喬福軍這樣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就地脫貧,在2017年我縣引進了一家汽車坐墊加工企業。

“泰來瑞王汽車飾品有限公司,與各村簽訂了6年的代工合同,創建了扶貧車間,公司生產編織原材料供村民手工編織汽車坐墊,產品全部由企業回收。”縣扶貧編織車間辦公室負責人顧秋菊告訴記者。

自身沒有過硬的技術,外出務工沒有優勢,身有殘疾,體力不行,這種包教包會在家就能賺錢的工作,對於夫妻二人就像做夢一樣。從報名成為2018年第一批學員開始,這對兒揹負外債的殘疾夫婦脫貧致富“奇蹟”就此開始。

起初夫妻倆也憋足了勁兒,準備大幹一場,沒想到的是因為技術不過硬,不但編的慢,而且質量還不過關,產品送到廠家很多都不合格,一個月下來兩人一共只收入三百多塊錢,正在二人心裡打著退堂鼓的時候,鎮裡和駐村工作隊的幹部多次來到他家,反覆做夫妻倆的思想工作,並安排技術好的工人幫助他們,重新堅定了信心的夫妻奮起直追,當年,夫妻倆編織汽車坐墊收入達到11000元,光榮的拿到了脫貧證。

“我不會忘記鎮村幹部對我的鼓勵,是他們堅定了我要靠自己的雙手脫貧的決心。”平洋鎮平洋村脫貧戶喬福軍說。

通過不斷努力, 2019年因編織技術過硬,喬福軍被聘為平洋村扶貧車間主任,每月工資1000元。加上妻子的編織收入,兩人在扶貧車間年收入達24000多元。為了增加收入,喬福軍又開始嘗試利用手機直播銷售起了車坐墊。

“手工編織汽車坐墊我不但要編得好,而且要賣得更好。”平洋鎮平洋村脫貧戶喬福軍說。

在喬福軍的影響帶動下,陸續有24名鄉親跟著他一起編織,其中貧困人口9人,殘疾人4人,低收入3人,人均月收入700元左右。2019年身殘志堅的喬福軍獲得黑龍江省脫貧攻堅“奮進獎”。

當年4月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工作,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切實提高產量,吸引貧困群眾穩定務工,鼓勵多勞多得,我縣出臺了《扶貧編織車間獎勵辦法》,讓廣大貧困群眾有活幹、有錢賺,在家門口就能實現穩穩的幸福。

“我們利用資產收益資金,為扶貧車間的員工每編織一套產品給予50元的補貼,給扶貧車間主任每月1000元的補貼,給扶貧車間所在的村集體給予8萬元的補貼。”縣扶貧辦主任朱清山說。

和平洋鎮平洋村扶貧車間一樣,我縣堅持“因地制宜、合理佈局、適度投入、靈活就業”原則,在全縣8個鄉鎮34個村屯,開展汽車坐墊編織、柳條編織等項目,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扶貧車間經過三年的發展,在帶領貧困群眾增收致富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我們將繼續壯大這一接地氣的產業,帶領鄉親們再奮鬥,帶領鄉親們開啟鄉村振興的新生活。”縣政府副縣長劉強林說。


(看齊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