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鬱廷:論立場

編者按:立場,是人們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立足點。立場問題,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立場說到底是一種階級立場,它是階級利益的反映,從根本上決定著人們的思想觀點、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立場決定人們思維與實踐活動的方向,甚至決定人生、社會、國家的前途命運。面對當前社會領域多元多樣、紛繁複雜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更要引導人們高度重視立場、善於辨析立場、正確選擇立場,這不僅是人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正確政治方向的客觀需要,更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立場問題,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立場決定人們的思想觀點、政治傾向,甚至決定人生命運和國家前途。面對當前社會領域多元多樣、紛繁複雜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更要引導人們高度重視立場,善於辨析立場,正確選擇立場,解決好堅持什麼樣的立場這一根本問題,這不僅是人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正確政治方向的客觀需要,更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駱鬱廷:論立場


一、立場之定位


習近平指出:“立場,是人們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從根本上講是由人們的經濟政治社會利益和地位決定的。”立場是正確認識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前提和基礎。立場決定態度、觀點及方法,深刻影響人們的政治傾向、價值取向和發展方向,甚至決定個人、社會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1.立場決定思想觀點

人的立場不同,觀察事物的立足點不同,角度不同,對同一事物形成的看法、認識、結論往往也不同。黑格爾的“主奴辯證法”曾經深刻地闡明瞭這一點:從主人的立場看,奴隸懶惰、怠工,是喪失了自為性和獨立性而與動物無異的不完整的人;然而,從奴隸的立場來說,消極怠工、破壞生產工具恰是他們反抗奴隸主壓迫的武器。因此,從奴隸的視角出發理解他們的這種“自為存在”的行為,奴隸又是完整的人。可以看出,對待同一問題,主人和奴隸的根本立場不同,觀點也迥異。毛澤東針對反動派汙衊農民運動“糟得很”的論調,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形成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得出了農民運動“好得很”的結論。“糟得很”與“好得很”雖只一字之差,卻代表了雙方是站在封建地主階級的立場還是站在廣大貧苦農民的立場上得出的不同結論。同樣,面對我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和社會矛盾的凸顯期,社會上存在的某些貧富差距、社會不公現象,有的人站在改革全局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來看待這些問題,認為是發展中的矛盾,總會在發展中解決;而有的人卻將這些社會問題簡單地歸咎於改革開放,用改革中出現的局部的、暫時的問題,來否定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甚至從封閉僵化的立場來看待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曲解為“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對改革開放持懷疑、排斥和否定的態度。這都說明,對於任何個體、集團或政黨來說,站在什麼樣的立足點,從什麼樣的立場出發,就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立場不同,思想和觀點就不同,形成的判斷和結論也自然不同。

立場不僅決定人們的觀點,還決定人們的感情。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無緣無故的喜歡,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厭惡。這種愛與恨、好與惡,緣於人們的價值尺度不同,根源於人們的階級立場不同。毛澤東在談到知識分子和工人農民誰更乾淨的問題時,談到了自身思想、情感和立場變化的經歷和過程。他說,作為學生在校讀書時,總覺得世界上乾淨的人只有知識分子,工人農民總是比較髒的。參加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逐漸熟悉了工人農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傳授的那種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這時,拿未曾改造的知識分子和工人農民比較,就覺得知識分子不乾淨了,最乾淨的還是工人農民,儘管他們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還是比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都乾淨。這就叫做感情起了變化,由一個階級變到另一個階級。”站在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立場看待工人農民,還是轉變自己的階級立場,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來看待工人農民,就會在誰更乾淨的問題上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只有轉變自己的階級立場,站到勞動人民的立場上來,自覺同工人農民打成一片,才能對工人農民產生完全不同的感情,認清工人農民是物質財富和世界歷史的創造者,進而高度尊重工人農民的勞動創造,尊重工人農民的歷史主體地位。

立場,是一個基礎性、根本性的問題。立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立場本身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立場,從根本上講是由人們的經濟、政治、社會利益和地位決定的,並且首先是由人們的經濟利益所決定的。在階級社會中,這種經濟、政治、社會利益集中體現為一定的階級利益,階級利益決定著人們的階級立場。因此,立場說到底是一種階級立場,它是階級利益的反映,從根本上決定著人們的思想觀點、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並對人們的社會行為產生決定性影響。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醜”。歸根結底,一切立場的產生與形成都源於一定的階級利益,而思想觀點、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又反映和支持一定的階級立場,維護和實現一定的階級利益。所以,立場問題的實質就在於,立場的主體所表達的利益訴求和思想觀點從根本上反映、代表和維護的是一定階級或集團的利益。我們既要看到社會生活中人們思想觀點、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的差異,更要看到這種思想觀點、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的差異所反映的人們的不同立場及其階級利益。

駱鬱廷:論立場

2.立場決定政治傾向

在階級社會中,立場具有鮮明的階級屬性,總是表現為一定的階級立場,這種階級立場總是要通過一定主體的政治認知、政治認同、政治信念、政治態度表現出來,集中體現為一定階級的政治傾向。

立場決定態度。毛澤東深刻闡明瞭立場和態度之間的關係問題,“隨著立場,就發生我們對於各種具體事物所採取的具體態度。比如說,歌頌呢,還是暴露呢?這就是態度問題”,他認為立場決定人們對待具體事物尤其是政治問題的態度。列寧曾明確指出,“沒有一個活著的人能夠不站到這個或那個階級方面來(既然他已經瞭解它們的相互關係),能夠不為這個或那個階級的勝利而高興,為其失敗而悲傷,能夠不對敵視這個階級的人和散佈落後觀點來妨礙這個階級發展的人表示憤怒”。人們在政治上肯定什麼、否定什麼,歌頌什麼、暴露什麼,支持什麼、反對什麼,這就是政治傾向問題。一方面,政治傾向是階級立場最典型表現形式,它的形成以一定的階級立場為基礎。立場作為人對各種社會存在及其利益關係進行認知和評價時所持的最根本的立足點,是形成一定政治傾向的出發點。立場不同,政治傾向也就迥異,站在哪個階級的立場上,就會形成代表和維護哪個階級利益的政治態度或政治傾向。另一方面,政治傾向反映和鞏固一定的階級立場。政治傾向或政治態度一旦形成,就會深刻影響人們的政治判斷、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社會行為,影響一定階級或集團的政治決策及其執行,從而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一定階級的階級立場。

因此,正確的立場常常導致正確的政治認知、政治認同、政治信念、政治傾向,而錯誤的政治立場則往往導致錯誤的政治認知、政治認同、政治信念和政治傾向。當前,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競爭,並正在意識形態領域和各個方面展開激烈的角逐和鬥爭。贊成、擁護、支持哪一種制度,實際上是由人們所持的根本立場所決定的。如果你是從中國人民的立場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中國人民解放、發展、富裕、幸福的歷史作用,就會得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結論,那麼你就能自覺地堅持、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如果你是站在西方資產階級的立場上,就會把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普世價值”奉為圭臬,認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認同西方的“普世價值”,認同推行西方“普世價值”的顏色革命,而不是客觀評析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中亞、北非、中東推行顏色革命造成的危害,不是抵禦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對我國的滲透,甚至可能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價值標準來評判和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國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詆譭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自覺不自覺地搞什麼“全盤西化”。這些站在西方資產階級立場上衍生出來的錯誤政治傾向,必然引發思想困惑、價值混亂和社會動盪,干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我們應當深入揭露這種政治傾向的錯誤立場和階級實質,並旗幟鮮明地予以批駁和糾正。

3.立場決定前途命運

立場作為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立足點,決定著人們分析、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決定著人們思維與實踐活動的方向,決定著人生、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前途命運。

立場決定格局。人們觀察分析問題的立場不同,站位不同,分析解決問題的視野、胸懷、格局不同,對人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大為不同。站位越高,視野越廣,志向越遠,格局越大,對人生和社會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就越大。馬克思在青年時期考慮職業選擇時,不是隻從個人或家庭幸福的立場考慮職業選擇,而是從“為人類幸福而獻身”的立場來考慮職業選擇。馬克思就其出身來說,是有產階級成員,在為無產階級和絕大多數人的解放事業進行的理論創造與實踐活動中,馬克思背離了原有的有產階級的立場,站到了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一邊,並窮其一生的精力和智慧,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幸福而奔走和奮鬥,成為馬克思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創始人。馬克思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作出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將自己的命運與無產階級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不僅使自己成為無產階級的偉大領袖,而且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

立場決定力量。站在不同的階級立場上,就融入了不同的階級陣營,凝聚了不同的階級力量。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在社會上屬於少數,是壓迫、剝削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力量。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在社會上處於多數,是反抗壓迫剝削的力量。資產階級通過殘酷的壓迫剝削把越來越多的人推向了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一邊,資產階級日益孤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力量日益壯大。工人階級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斷壯大的階級,工人階級可以團結廣大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者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使資產階級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變成勞動者,逐步消滅一切階級和階級差別,使全世界進到沒有階級的社會。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就會受到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支持,團結和凝聚起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力量,為實現和維護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而奮鬥。站到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立場的人越多,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力量就越大,就越能推動改造世界、改造社會的偉大實踐活動。

立場決定方向。站在哪個階級的立場上觀察、處理社會問題,直接決定著一定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道路,甚至決定一定階級、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階級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一定階級的產生髮展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階級有進步的和落後的階級之分。資產階級作為新興階級產生之時,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巨大的積極作用,但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後,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貪婪腐朽沒落的本性日益暴露出來。工人階級是伴隨社會化大生產和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先進階級,是最有前途的階級,代表了先進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方向。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和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必將導致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固有矛盾的激化和解決,必然導致社會主義戰勝和代替資本主義。只有始終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才能推動人類社會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在我國,我們要站穩工人階級的立場,站穩人民群眾的立場,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堅定不移地跟著中國共產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駱鬱廷:論立場


二、立場之辨析


立場辨析是認識和選擇立場的關鍵環節。立場之辨析,就是通過思想交鋒、利益博弈和社會實踐,深入比較、分析和辨別正確立場和錯誤立場,從而為選擇和堅持正確立場奠定堅實基礎。

1.在思想交鋒中辨析立場

人們的思想,總是由一定的立場所決定,總是反映了一定的立場,最終反映了一定階級或集團的根本利益。不同的思想,反映了不同階級或集團的根本立場。在不同思想的交鋒當中,最能體現、辨別和把握一定思想所反映的階級或集團的根本立場。毛澤東指出:“正確的東西總是在同錯誤的東西作鬥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在同假的、惡的、醜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有比較才能鑑別。有鑑別,有鬥爭,才能發展。”不同思想的相互激盪和交鋒,為人們加強不同思想的比較、分析和辨別,透過思想看立場,堅持和發展體現正確立場的思想,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在現實社會中,不同思想的分歧、激盪和交鋒,不僅客觀存在,而且必然發生。這是因為,人們的思想意識總是對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總是體現了一定階級或集團的社會地位和根本利益,而具有不同社會地位和根本利益的階級或集團,也總是要頑強地表現他們自己的立場和思想。毛澤東曾深刻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裡,馬克思主義的地位不同了。但是就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是有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存在。”“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他們的思想意識是一定要反映出來的。一定要在政治問題和思想問題上,用各種辦法頑強地表現他們自己。要他們不反映不表現,是不可能的。”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的經濟成分、社會結構和利益關係正發生深刻變革,反映多種經濟成分、利益主體和社會變遷的思想必然產生,加上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滲透,我國社會不同思想觀念的相互碰撞、激盪、交鋒日趨頻繁。這種思想碰撞、激盪和交鋒的背後,是不同立場的分歧和衝突。

現實的思想交鋒,主要表現為主流意識形態和多種社會思潮的交鋒。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同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社會思潮存在著激烈的衝突和交鋒。這些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社會思潮,企圖矮化、貶低和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實質上是一種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社會思潮。新自由主義思潮,主張全面私有化和全盤西化,實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美國式的經濟、政治制度,用資本主義制度取代社會主義制度,實際上體現了西方壟斷資產階級的根本立場;民主社會主義思潮,主張用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代替科學社會主義,用抽象的人性論否定階級和階級鬥爭的客觀存在,否定工人階級的統治地位和國家政權,否定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際上站到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背離了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通過所謂的歷史考證,歪曲和篡改歷史,質疑、醜化和否定“狼牙山五壯士”、劉胡蘭、黃繼光、邱少雲、雷鋒、王進喜等英雄模範人物,並對已有定論的歷史負面人物進行翻案,通過文學作品來詆譭共產黨人領導的“土改”等歷史,處心積慮否定黨領導人民革命的光榮歷史、英雄人物和紅色文化,為當年國民黨反動派和剝削階級鳴冤叫屈,扭曲歷史,醜化英雄,企圖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正當性和執政合法性。這不僅是顛倒黑白,背叛歷史,開歷史的倒車,更是損害了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傷害了人民群眾的階級感情,站到了黨和人民的對立面。無論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還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歸根到底,都是背離了人民的立場,站到了資產階級及其他剝削階級的立場上,因而必然受到人民的唾棄。我們不僅要看到這些社會思潮的錯誤思想,更要看到這些社會思潮背後的錯誤立場,從而更加自覺地批判、揭露和反對這些錯誤社會思潮,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

現實的思想交鋒,突出表現為網絡思想輿論的衝突。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在高度自由開放的網絡領域,各種思想觀點、價值觀念和利益訴求紛紛登臺亮相。網絡空間不僅成為普通民眾發表、傳遞、交流不同觀點、見解、意見和訴求的思想集散地,而且成為國內外敵對勢力及其物色、培植的“代理人”“公知”和網絡大V混淆是非、造謠惑眾、煽動不滿、誤導民眾的重要輿論場。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空間,國內國外聯動,網上網下呼應,通過發帖、跟帖、推送、置頂等方式,設置網絡議題,製造網絡熱點,誤導網絡輿情,動輒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問題和矛盾上升到所謂體制的高度,製造和聚集對體制、對政府、對黨的不滿,把臆想問題現實化、個別問題普遍化、生活問題政治化,企圖最終達到妖魔化黨和政府的形象、否定黨的領導、消解政府公信力、詆譭和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因此,網絡空間各種思想輿論的激烈交鋒,不僅體現了不同思想觀點的差異、分歧和衝突,更體現了不同階級、階層和集團的立場和利益的差異和對立。我們要通過網絡思想輿論的激烈交鋒,來深刻辨析隱藏其中的不同階級、階層和集團的根本立場和利益。

現實的思想交鋒,還體現為人民內部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凡是有人群的地方,總是有比較先進、中間狀態和比較落後的人員,人民內部也不例外。人民內部也包含不同的群體,由於種種因素,包括所處的地位不同,具體利益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思想認識也不同。有的思想認識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是正確的、先進的思想觀點;有的只是反映了人民內部小團體或個人的利益,是具有狹隘性、侷限性的、錯誤的、落後的思想認識。這種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後的思想認識也存在著分歧和交鋒。對人民群眾中存在的落後的、錯誤的思想認識也要進行分析,看看其是否站在個人或小團體的立場,並且用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正確的、先進的思想來克服和糾正落後的、錯誤的思想,使落後者克服自身的缺點,轉變到正確的立場上來。毛澤東深刻指出:“對於人民的缺點是需要批評的,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但必須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用保護人民、教育人民的滿腔熱情來說話。如果把同志當作敵人來對待,就是使自己站在敵人的立場上去了。”人民內部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也是一種思想交鋒,但它是真正站在人民立場上,克服人民自身缺點、轉變錯誤認識的一種思想交鋒,最終是為了團結全體人民共同前進,它同敵對階級之間的思想交鋒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在人民內部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中,不是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達到新的團結,而是殘酷鬥爭,無情打擊,把同志當敵人來對待,實際上就是站在了敵人的立場上。因此,在現實的思想交鋒中,不僅要在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與西方社會思潮、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思想交鋒中辨析立場,而且要在人民內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思想交鋒中辨析立場。

2.在利益博弈中辨析立場

人們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立場,從根本上講是由利益尤其是物質利益所決定的。因此,立場的辨析必須緊緊抓住利益這個根本,放在利益關係的背景下,透過利益博弈看立場,才能抓住立場的實質和要害,真正看清人們在現實社會中代表、維護和實現誰的利益的立場。

馬克思指出:“人們為之奮鬥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利益決定立場,立場體現利益。社會的發展,最終是由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人們滿足物質需要、實現物質利益的內在動因所推動的。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就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形成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經濟關係,這種經濟關係是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一種生產關係,說到底是生產過程中形成的複雜的物質利益關係。“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係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生產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社會關係。一定社會的經濟關係或生產關係本質上是一定的物質利益關係,是人們物質利益的體現。正是由於人們在一定社會經濟關係或生產關係中所處的地位不同,獲得生活資料的方式不同,人們形成的利益關係也不同,形成了一定社會不同階級、集團或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差別、利益矛盾和利益博弈。因此,我們只有始終從社會不同階級、集團或利益主體的利益博弈出發,進行分析,才能真正辨析、認清和把握人們的立場。

利益的博弈體現在政治的較量中。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不同階級或集團的經濟利益,總是要通過一定的政治權力、政治決策和政治活動體現出來。因此,經濟利益的博弈,往往通過政治上激烈的較量和鬥爭體現出來。馬克思主義者毫不隱晦自己的政治觀點和階級立場,公開聲明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上,致力於實現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工人階級的解放和勞苦大眾的幸福而奮鬥。早在1842年,馬克思擔任《萊茵報》主編期間,就撰寫了《關於林木盜竊法的辯論》一文,旗幟鮮明地站在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立場上,從法律和邏輯的角度,駁斥了萊茵省議會把摩塞爾農民上山撿枯枝等同於“盜竊林木”這種“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邏輯,有力揭露了“林木盜竊法”這一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及其資產階級立場,捍衛了貧苦群眾的切身利益。十月革命前,列寧領導社會民主黨在利用俄羅斯杜馬(議會)同資產階級及封建剝削階級進行的合法鬥爭中,強調指出“杜馬中的社會民主黨人應當徹底揭露杜馬將要通過的政府或者自由派提出的措施和提案的階級實質”。議會或杜馬是政治較量和利益博弈的重要舞臺,在議會中提出和通過什麼樣的提案,直接體現了不同階級的根本立場和階級利益。社會民主黨人就是要充分利用這一舞臺,抓住利益這一“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經”,充分體現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立場,表達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反對資產階級及其他剝削階級維護其階級私利的法案,以更好地團結和動員人民群眾為自己的利益而鬥爭。因此,分析政治鬥爭和政治較量,一定要看清政治較量背後的利益博弈,看清利益博弈體現的階級立場。

利益的博弈體現在社會的變革中。我國的改革開放就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社會的經濟體制發生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動,利益格局出現深刻調整,利益矛盾錯綜複雜,利益關係發生深刻變化。在改革中,如何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立場上,科學謀劃、整體推進和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代表、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改革能否獲得支持、獲得成功的關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改革不僅要有利於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最根本的,是要有利於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好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不僅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標準,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足點。

由於改革中利益主體多樣化、利益結構複雜化、利益調整動態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就要高度重視多方利益博弈這一客觀現實,在全面謀劃、推進和深化改革中,反對從部門、行業、地方或特殊利益集團等小團體的立場和利益出發進行改革,更要反對借改革之名,行謀取個人私利之實的假改革行為,而要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始終著眼於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並以此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民群眾在改革中共享改革成果、提高生活水平、縮小貧富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從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進行改革的內驅力。

利益的博弈體現在反腐鬥爭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些黨員領導幹部經不起“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外部環境”四大考驗,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利己主義等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下,走上了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的腐敗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開展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全面從嚴治黨,堅決開展反腐敗鬥爭,使一批違法亂紀的腐化變質分子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懲。這一決定和舉措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充分肯定。一些蛻化變質的黨員領導幹部,並非一開始就是腐敗分子,其中許多人都曾為黨和人民做過有益的事情。當他做對黨和人民有益工作的時候,他體現了黨的立場和人民的立場,體現和維護了人民的利益。當他以權謀私、中飽私囊時,他就背離了黨的立場和人民的立場,從根本上損害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走到了黨和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墮落成為追求腐朽頹廢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剝削階級的一分子。因此,黨和人民同腐敗分子的鬥爭,說到底,是一場維護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與損害破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鬥爭,是階級立場、階級利益之爭。我們在反腐敗的鬥爭中,要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多管齊下,堅決同一切危害黨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腐敗行為作鬥爭,使廣大黨員幹部從中受到警示和教育,從而更好地維護和實現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在社會實踐中辨析立場

人們的立場如何,不僅要在思想交鋒和利益博弈中去辨析,更要在社會實踐中去辨析。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人們立場的客觀標準。立場的真與假、同與異、對與錯,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和辨析。

在社會實踐中辨析立場,要注重言論與行動的比較。古人云:“聽其言,觀其行。”判斷個人、集團或政黨堅持什麼樣的立場,不僅要看其說了什麼,更要看其做了什麼。言論只表明人們願意堅持什麼樣的立場,行動才表明人們實際堅持什麼樣的立場。在社會生活中,有的人言論和行動存在著極大差異,言行脫節、言行不一,甚至言行背離。所以,我們主要通過人們的社會實踐,人們的“行”,並且通過行與言的比較,來判斷人們的實際立場。毛澤東指出:“有些青年,僅僅在嘴上大講其……信仰馬克思主義,這是不算數的。”只有實踐才能檢驗一個人是否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是否真正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毛澤東強調:“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麼做標準呢?拿什麼去辨別他呢?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看他願意不願意、並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青年只有在社會實踐中與工農群眾緊密結合,才能從根本上轉變自己的立場和感情,站到工農群眾的立場上來,成為工農群眾所需要的維護和實現工農群眾根本利益的革命青年。如果不能在實踐中與工農群眾相結合,不能從根本上轉變自己的立場和感情,不能為工農群眾的根本利益而奮鬥,就不能成為工農群眾需要的革命青年。立場問題上言論與行動脫節的情況,在西方國家的政治選舉中體現得尤為充分。在西方激烈的政治競選活動中,一些政黨及其候選人為了騙取選票,往往把自己打扮成全體選民立場和利益的代表,做出增加公民福利、減少賦稅等許多似乎代表全體選民利益的不切實際的承諾,而一旦當選之後,卻言行不一,背棄承諾,往往站在資產階級特殊利益集團的立場上制定和執行政策法令。因此,一定要始終依據人們的社會實踐和實際行為來檢驗、判斷和辨析人們的立場。

在社會實踐中辨析立場,要注重動機與效果的比較。堅持正確的立場,不僅要有堅持正確立場的動機和願望,更要有堅持正確立場的實際效果。只有堅持正確立場的良好動機和願望,而不能把這種動機和願望轉化為社會實踐中堅持正確立場的實際效果,就談不上真正堅持正確的立場。毛澤東曾經指出:“效果問題是不是立場問題?一個人做事只憑動機,不問效果,等於一個醫生只顧開藥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又如一個黨,只顧發宣言,實行不實行是不管的。試問這種立場也是正確的嗎?”“我們判斷一個黨、一個醫生,要看實踐,要看效果;判斷一個作家,也是這樣……只有這種立場,才是正確的立場。同時也只有在這種嚴肅的負責的實踐過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懂得正確的立場是什麼東西,才能一步一步地掌握正確的立場。”判斷一個人的立場是否正確,不僅要看他的動機,更要看他的效果,而這種效果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顯現出來。也只有經過社會實踐,才能為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的比較創造條件,真正檢驗一個人是否能從動機和效果的統一上堅持正確的立場,並且也才能讓每個人在實踐中深入理解、掌握和堅持正確的立場。

在社會實踐中辨析立場,要注重歷史和現實的比較。社會是不斷髮展變化的,生活在社會中的人的立場也是不斷髮展變化的,社會實踐總是一定的歷史的實踐,因而社會實踐對人們立場的檢驗和判斷也具有歷史性和發展性。因此,判定一定個人、階級或集團的立場,應該以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實踐為標準,要堅持歷史和現實的統一。“為了判斷正確的東西和錯誤的東西,常常需要有考驗的時間。”一定階級、集團或個人的立場正確與否,不僅要看其歷史,更要看其現實,還要看其發展。一定階級、集團或個人的立場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歷史條件、社會環境和利益關係的變化而變化,過去的立場正確不等於現在的立場正確,現在的立場正確不等於將來的立場正確。因此,在社會實踐中辨析立場,一定要注重歷史和現實的統一,在加強歷史立場辨析的同時,更要加強現實立場的辨析,而這種辨析始終離不開生動的社會實踐對人們立場的檢驗和判斷。

駱鬱廷:論立場


三、立場之選擇


重視立場,辨析立場,其最終目的是選擇和堅持正確的立場。正如周恩來所說:“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總有一個站在什麼立場的問題。”在國際形勢紛紜複雜、國內全面深化改革、價值觀念相互激盪、利益訴求多元多樣的大背景下,選擇和堅持正確立場,不僅是人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現實問題的客觀需要,更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選擇和堅持正確立場,說到底,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馬克思主義立場,是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根本立足點,體現為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立場、政治立場和價值立場。我們要從三者統一的高度,來正確選擇和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1.選擇和堅持正確的認識立場

選擇和堅持正確的立場,首先就要選擇和堅持正確的認識立場。認識立場是觀察、反映、認識客觀事物的立足點。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立場是馬克思主義觀察、反映、認識客觀事物的立足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首先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立場。

觀察、反映、認識客觀事物的立場有兩種,一種是客觀的立場,一種是主觀的立場。主觀的立場就是把個人主觀的臆想、願望、情感作為立足點,從個人的主觀願望、情感、好惡出發,觀察、反映、認識事物。從主觀立場出發觀察認識事物,脫離客觀實際,不能真實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往往陷入主觀唯心主義和不切實際的錯誤決策,影響和阻礙認識與實踐的發展,導致挫折和失敗。因此,主觀的立場就是一種唯心的立場。從主觀立場出發認識事物最省事,但因是閉門造車、主觀臆斷,也最容易脫離實際,受到實踐的懲罰。

客觀的立場就是把客觀事實作為觀察、認識和分析問題的根本立足點。客觀的立場就是一種唯物的立場。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立場,是一種客觀的立場,是立足客觀事實、從客觀實際出發來觀察、分析和認識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的立場。毛澤東指出:“不但應當瞭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於一般規律的結論,而且應當學習他們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認識問題的立場,就是把客觀事實作為立足點,這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立場。恩格斯指出:“不管我們喜歡與否,這些事實照樣要繼續存在下去。而我們越是能夠擺脫個人的好惡,就越能更好地判斷這些事實本身及其後果。”客觀事實而不是主觀願望,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根本立足點。只有從客觀事實而不是主觀願望或個人好惡出發,才能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得出全面的、客觀的、正確的結論。

馬克思主義認識立場,不僅要把客觀事實作為立足點,而且要提高站位,站在事物普遍聯繫的高度,超出狹隘的立場和視野,把普遍聯繫的整體事實作為觀察認識問題的立足點。“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訴我們,盲人站立的方位不同,摸到的大象的部位不同,得出的關於大象的結論也不同。宋代詩人蘇軾觀廬山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識得廬山真面目”,就要跳出廬山,擺脫廬山具體地理位置的視野限制,站在高於廬山的位置或立足點上來觀察廬山,形成對廬山全貌的、整體的看法。觀察自然現象要立足於整體事實,觀察社會現象更要立足於整體事實。列寧指出:“在社會現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 “應當設法根據準確的和不容爭辯的事實來建立一個基礎……要使這成為真正的基礎,就必須毫無例外地掌握與所研究的問題有關的全部事實,而不是抽取個別的事實。”局部是與全局聯繫在一起的,部分是與整體聯繫在一起的,個別是與普遍聯繫在一起的。只有提高立場站位或認識立足點,站在全局看局部,站在整體看部分,站在普遍看個別,立足於整體事實的制高點,才能真正認清事物的本來面貌。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立場,歸根到底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立場。毛澤東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立足客觀實際,堅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實事求是地觀察、分析和認識問題,是馬克思主義認識問題的根本立場。只有從客觀事實出發,而不是從主觀願望出發,才能找出客觀事物固有的內部聯繫,即客觀規律,形成規律性的認識,為社會實踐提供行動的嚮導。立足客觀事實認識客觀事物,同立足社會實踐認識客觀事物是完全一致的,從實際存在的客觀事物出發,揭示和發現的內部聯繫的規律性認識是否正確,還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凡是經過實踐檢驗,符合客觀實際、反映客觀規律的認識,就是正確的認識;凡是被實踐檢驗,不符合客觀實際、未反映客觀規律的認識,就是不正確的認識。如果是實踐檢驗證明不正確的認識,就要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認識問題的立場和方法是否正確。如果立場或方法不正確,就需要加以調整和改變,選擇正確的立場和方法,這樣才能形成真正正確的認識。

毛澤東曾深刻指出和批評了中國革命中教條主義的錯誤,認為教條主義“只會片面地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個別詞句,而不會運用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具體地研究中國的現狀和中國的歷史,具體地分析中國革命問題和解決中國革命問題”。教條主義不是把馬克思主義當作觀察、分析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而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個別詞句當作一成不變的教條,不是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而是從本本或教條出發,任意剪裁和評判中國的實踐活動,犯了主觀與客觀相分裂、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教條主義的錯誤,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於中國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堅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具體實踐緊密結合,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和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發展。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環境、新情況、新問題,更需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立場,立足實際,實事求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新時代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2.選擇和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

政治立場,是觀察、認識、處理政治問題的立足點。列寧指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既是由一定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又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最終是為一定階級的經濟利益服務的。政治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奪取、建立或運用一定的國家政權實現一定階級的經濟利益,是政治問題的核心。在階級社會,政治立場是一定階級觀察、認識、處理政治問題的立足點。站在哪個階級的立場上觀察、認識、處理政治問題,體現了哪個階級的政治傾向和政治態度,代表和維護哪個階級的根本利益,這是政治立場最深層的問題。因此,政治立場實質上是階級立場。

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觀察、認識、處理政治問題的立足點。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就是工人階級即無產階級的立場,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和剩餘價值理論,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展現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闡明瞭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無產階級必然戰勝資產階級的客觀趨勢。馬克思主義不僅具有縝密的科學性,而且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馬克思主義就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鬥爭以獲得徹底解放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立場。恩格斯明確指出:“科學越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願望。在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鎖鑰的新派別,一開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階級的,並且從工人階級那裡得到了同情。”在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餘的階級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和滅亡,無產階級卻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觀察、分析、處理政治問題和各種社會問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政治立場。無產階級把馬克思主義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也始終注重站在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上,觀察、分析、處理各種政治社會問題。毛澤東指出:“立場問題。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對於共產黨員來說,也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的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立場本質上也就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立場。階級立場問題是個根本問題,階級立場的轉變是個根本的轉變。毛澤東在談到文藝工作者的立場轉變時深刻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一定要把立足點移過來,一定要在深入工農兵群眾、深入實際鬥爭的過程中,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社會的過程中,逐漸地移過來,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移到無產階級這方面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真正為工農兵的文藝,真正無產階級的文藝”。文藝作品是受文藝工作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決定的,文藝工作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是受文藝工作者的政治立場、階級立場所決定的。只有在深入社會實踐、融入工農群眾的過程中,才能真正轉變自己的立場、思想和情感,同工農群眾打成一片,真正瞭解工農群眾的需要、利益和訴求,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成為人民群眾需要的優秀文藝工作者。不僅文藝工作存在著立場選擇的根本問題,各項工作都存在著立場選擇的根本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同“左”和右的錯誤傾向的鬥爭始終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左”的錯誤就是固守“封閉僵化”的老路,反對和否定改革開放;右的錯誤就是企圖“改旗易幟”,推行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對和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無論是“左”還是右的錯誤政治傾向,要害都在於偏離了黨的正確的政治立場,偏離了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階級立場,背離了我們黨代表的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更要始終堅持黨的正確立場,堅持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正確的政治立場和階級立場,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覺同背離黨的立場、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立場的錯誤傾向和行為作鬥爭,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選擇和堅持正確的價值立場

價值立場,是觀察、認識、處理價值問題的立足點。價值問題實質上是利益問題。價值涉及需要和需要的滿足,主體的需要得到了滿足,也就是客體的價值得到了實現。價值和需要、利益密切相關。利益是已經滿足的需要,需要是尚未實現的利益。價值立場,說到底是站在哪個階級利益的立場上,代表和維護哪個階級的利益。一定的政黨或集團選擇什麼樣的價值立場,關鍵在於它代表和維護誰的利益。價值立場是最根本的立場,它決定著認識立場、政治立場。

馬克思主義價值立場,是馬克思主義觀察、認識、處理價值問題的立足點。始終堅持為無產階級、為絕大多數勞動人民謀利益,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也是共產黨人的根本立場。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公開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鬥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毛澤東指出,“應該使每個同志明瞭,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習近平指出,“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根植於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致力於實現廣大勞動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一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立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章程》中鮮明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人民謀利益,黨的一切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根本標誌,也是判定馬克思主義立場與非馬克思主義立場的試金石。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就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新時代,習近平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執政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既要堅持人民的實踐主體地位,更要堅持人民的價值主體地位。人民既是創造物質財富、推動歷史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實踐主體,又是滿足自身需要、維護自身利益、享受發展成果的價值主體。人民群眾創造和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最終是為了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很多人談到人民主體地位的時候,往往只看到了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實踐主體,而沒有看到人民群眾是享受創造成果的價值主體,這是不全面、不準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高度一致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更好地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就要始終堅持人民實踐主體和價值主體地位的統一,自覺地引導人民為實現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奮鬥。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就要實現人民的共同利益。人民是一個歷史的、發展的概念,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主要指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還包括支持和擁護社會主義的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和集團。人民的利益既包括人民整體的、長遠的、根本的利益,又包括人民具體的、局部的、現實的利益;既包括集體的共同的利益,又包括個人和集團的不同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奮鬥,就要引導人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係,把實現國家、集體的利益同實現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把實現整體利益同實現具體利益結合起來,把實現長遠利益同實現現實利益結合起來,在實現現實的、局部的、具體的利益過程中,為實現整體的、根本的、長遠的利益而奮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共產黨人價值立場的根本體現。“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團結帶領人民,推翻舊社會,創造新世界,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不僅要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更要做到先富帶後富、先富致共富。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

共產黨人要認識和處理好公僕和主人的關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解決權為誰所用、利為誰所謀的問題。習近平指出:“黨員領導幹部要真正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歸根到底必須解決好為誰掌權用權的問題。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一切權力服務於人民。領導幹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決不能把它變成牟取個人或少數人私利的工具。”凡是立黨為私、以權謀私的種種意識和行為,都是同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背道而馳的,都是損害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時代,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人價值立場,積極投入新時代反腐倡廉的偉大斗爭,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就要創造人民的美好生活。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的長期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方位,跨入了新的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人民的價值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習近平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表明,經過新中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有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已經轉變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種美好生活需要是全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人民全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落實好新時代的新使命、新戰略、新部署,解決好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更加平衡、充分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4]徐光春主編:《馬克思主義大辭典》,武漢:崇文書局,2018年。

[5]餘斌、程恩富:《論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辯證統一》,《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年第12期。

[6]段忠橋:《基於社會主義立場對自由至上主義的批判——科恩對諾奇克“自我-所有權”命題的反駁》,《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11期。

[7]成林:《馬克思主義歷史進步思想的基礎命題和原則立場》,《中國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


(作者:駱鬱廷,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年第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