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工業園區:繪製精準招商圖譜

掌上濟寧訊(通訊員 張美榮 李海波)山東蒂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是兗州工業園區的一家民營企業。年初,企業新研發的汽車輪轂專用加工機床一面世就成為熱銷產品。

隨著輪轂對輕量化和承重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工機床也要在力度和靈活性上同步改進。企業一開始想到的辦法是對機床配件進行升級。“提升一個配件的精度之後,機床整體的精度不一定能隨之提高。”蒂德精機項目工程師馮昌偉介紹。

針對企業的難題,兗州工業園區所屬的產業設計研究中心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他們在專家智庫裡找到山東大學機械與工程學院的科研團隊,經過對機床的震動、穩定性、熱變形等一系列參數進行分析,研發人員只對局部控制進行了優化設計,就提升了機床的整體性能。

邁過眼前的坎,企業發展還面臨更大的挑戰。蒂德精機是最早入駐兗州工業園區的企業,可到現在仍然是園區裡唯一一家機床企業,產業不集聚、技術積累少都束縛著企業的發展提速。尋找解決方案的決心倒逼產業設計研究中心轉變思維,他們要從入園企業的管理者,向企業的共同創業者加快轉變。

“我們把數控機床的重點零部件拆分成了35個關鍵零部件,圍繞每一個零部件,通過零部件配套企業的多少,可以分析出我們在這個產業鏈裡面是強還是弱,哪些是空白的。”兗州工業園區招商部部長王俏介紹,“圍繞著比較強的產業鏈,我們會進一步整合,引入一些領軍企業來提升產業鏈的品質,對於一些弱的、缺失的,我們會有重點地引入一些配套企業完善補充產業鏈,形成整個產業的集群化。”

這樣一張圖譜,就是壯大企業、培育產業的招商路線。產業研究中心提出一個讓蒂德腦洞大開的新建議,引進輪轂生產的領軍企業,利用他們成熟的市場和標準,激活蒂德在加工製造方面的潛能。

“因為我們本身的配套加工能力就比較強,下一步就可以延伸到新材料的提供。原來可能是一個點上的事情,現在可能是一條鏈、一個面上的事情。”蒂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濤介紹。

企業走得遠不遠就看產業鏈長不長。今年,兗州工業園區正圍繞鋁合金汽車輪轂產業園項目,把土地、財稅、資源等發展要素進行沿鏈配置,標準化的廠房陸續建成,整個項目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圍繞這個主導產業,最近,兗州工業園又成功引進來3家配套企業集群發展。

兗州工業園區招商服務公司總經理、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言輝表示,以前招商引資講數量,現在更講質量,不能說撿到籃裡就是菜。對考核政策都有轉變,如果招引的不是產業範圍以內的項目,考核的時候不給計分。所以園區下了很大力氣,重點分析重點研究,實施精準招商。

為助力精準招商,兗州工業園區成立了園區產業研究中心,依託各產業龍頭企業,設立了紙製品、橡膠、裝備製造、精細化工、食品醫藥5個產業研究所,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開展深度產業研究。與國家橡膠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機械科學研究院等對接,藉助“外腦”智力支持,開展了技術合作、發展規劃、新產品開發等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實現了精準施策、精準招商。通過對裝備製造業精密製造、高端機床、智能農機等新產品、新技術的拓展性研究,引進了微晶鑄造裝備、華工裝備工程車輛配件、德國掃雪車等產業鏈配套項目;通過對精細化工業烷基烯酮二聚體、光氣衍生品等優勢產品的拓展性研究,目前已引入凱米拉水處理劑等產業鏈配套項目;依託食品醫藥業的拓展性研究,引入了今麥郎新飲品、中泰醫療器械等產業鏈配套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