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是从16年开始?原来是从05年开始,十五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UGC 互联网术语,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原创内容。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而兴起的,也可叫做UCC(User-created Content)。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

随着互联网运用的发展,网络用户的交互作用得以体现,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络内容的创造者。

我们现在玩的自媒体都是人家玩剩下的,而且我们并不会玩其中的套路。


自媒体是从16年开始?原来是从05年开始,十五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只不过视频网站经过了跑马圈地,产权之争,以及相互倾轧的过程后恢复冷静,持续亏钱的生意也让投资人当不良资产处置。新的格局早已经随着快播、暴风影音、以及乐视的推出而变得简单。

在内容生态布局依旧形成了寡头竞争格局,BAT为代表的内容生态格局形成,百度旗下爱奇艺、pps、好看视频、阿里旗下的阿里文娱,优酷土豆;腾讯旗下腾讯视频。都友原来搬运、转播像原创、自制、以及购买版权和影视改编权出手布局内容生产制作。

而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有今日头条系列产品出现,以及快手短视频,和字节跳动又刮起另一阵风,把版权、知识产权、原创内容、知识付费、广告推广、电商带货结合起来,探索更多变现方式,来扭亏损的状态。


自媒体是从16年开始?原来是从05年开始,十五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做自媒体原来和江湖斗争格局息息相关,一个江湖战争的缩影体现在自媒体这个垂直领域上来,就以为创作意图和作品本身成为内容创作关键。

其实平台是很愿意有优质内容出产,因为这样成本更低,没有较大的制作费用,以及专利成本、法律纠纷,以及知识产权的问题,而且开源节流的解决内容平台没有优势资源知识窘境。

之前为体育赛事直播的权利战的不可开交,也为相同版权的影视改编各种竞争,明争暗斗都是为了市场份额和利润规模。

有老选手退台,有新选手入场,背后不仅有资本在这里提供枪支弹药,更有人坐收渔利,所以江湖一点都没变,一样的残酷,一样的腥风血雨。


自媒体是从16年开始?原来是从05年开始,十五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这些具体内容生产方式都是在发达国家流行或者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国内的大佬都是借助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孵化,所以我们一定会要知道自己生产的是什么内容,面向那些客体,以及具体的内容呈现方式和变现方式。

传统视频媒体都是通过广告,知识付费和专栏内容来获利的,比如去优酷看视频,会员可以去掉广告,特殊版权的内容也要付费。点的外国电影,以及比普通用户提前观看内容而付费。

而自媒体作为新的内容生产平台,主张作者创作内容,在创作内容把广告植入作为超链接视频带货、图文带货,不仅仅不影响观看,对于用户喜爱的商品还能够达到有效转化。


如果把自媒体的产品形态做一个互联网产品分析

那么图文就是web1.0,类似人们通过门户网站、浏览器主页、以及推广的黄页上点点内容。仅仅满足大众的底层需求。

图集就是web2.0,可以通过添加音频,辅助客户阅读,或者直接就是音频本身,类似广播、电台、以及其他台。

视频就是web3.0,可以通过视频,客观解决用户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类似电视台的栏目剧、真人秀、以及定制内容频道。


人消费内容的方式不变,媒介却变了,爸妈结婚老三样,收音机、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老上海机械表。任选其三。等到姐姐结婚就变成了电视机、冰箱、电脑。等到我结婚,基本都不送这些,就是手机、平板、电脑三大件。

以前会在固定时间段看电视,早上9:30-11:30的早晨剧场,中午1:30-3:30的午间剧场,晚上8:00-9:30分的晚间剧场,很多大型历史剧或者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康熙王朝》,很多优秀作品只有电视上固定时间可以观看。

现在人们都在手机上娱乐,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刷短视频,甚至都在短视频小黄车直接购物,以前都是淘宝京东,现在越来越方便了。


但是我们记录生活的方式也变了,从最初的QQ记录生活,把照片和心情发布在空间中,通过装扮空间和QQ秀以及各种好QQ秀来展现自己互联网人设,到我们都用微信和微博记录生活,到后来利用抖音快手记录生活。

工具一直在变,但我们记录的心态和习惯并没有变,越来越多网红加入到内容生态建设中来,产生大量优质的内容,而平台也通过建立优质内容分发平台,为创造者提供很好的平台。

生活不仅需要物质,还需要精神,所以我们尽可能得把自己活得潇洒一点,不羁一点、洒脱一点。


自媒体是从16年开始?原来是从05年开始,十五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所以做自媒体没有捷径,优质的内容提供才是生命力最大的保证,坚持更新有优质内容,就会有流量扶持过来,是金子总会发光,而且现在平台确实对于创作者的权益最大化的满足着。

一定要尝试从多个角度阐述深度定制内容,这样才能拉近和粉丝的距离,更好的突破自我,和粉丝互动中找到灵感创作也显得重要。

闭门造车已经不流行了,流行共创,流行头脑风暴,流行合作共同制作内容,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生活自律以及坚持原创是另一种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