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猪肉性微寒,多吃易生痰湿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我们的日常饮食应该合理搭配,鱼和肉虽好,但不能食用过量,否则就会伤害身体。

《黄帝内经》:“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

《本草纲目》:猪肉性微寒,多吃易生痰湿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鱼肉如带鱼、鲢鱼、鳝鱼等都属于发物,吃多了容易导致内火蓄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鱼生火”。因此,内热偏盛及阴虚火旺体质者要少吃鱼类。

而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鱼属于高蛋白质的食物,如果吃得过多,会导致人体营养过剩,如果再缺乏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就会出现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甚至黏膜出血等上火的症状。

肉类也不能吃得太多,这里指的是猪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猪肉性微寒,有小毒,多吃生湿气多痰”。还说:“凡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不可久食,病人金疮者尤甚”。

《本草纲目》:猪肉性微寒,多吃易生痰湿

从中医角度来看,“肉生痰”并不是说吃肉过多就容易咳嗽生痰,而是说过多食用肉类食物后,会导致体内津液代谢失常,产生痰浊。中医认为的痰主要是与湿相并存,俗称“痰湿”。

所以肉生痰和肉生湿是一样的,导致人体出现周身黏滞,特别是老年人非常容易出现痰邪阻滞经络,而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包括脑血栓和心肌梗塞。

《本草纲目》:猪肉性微寒,多吃易生痰湿

现代研究表明,肉类含有大量的脂肪,过量摄入后,容易引起体内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临床检查时常会表现为血液浓稠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增高。而这正是中医痰瘀互结的一种客观表现,也正是“肉生痰”的外在反映。而高血脂、血液粘稠还会导致人体出现相关的疾病表现,像脑中风、脑出血,甚至容易出现气管内的痰邪过多等症状。

总结来说,只要适量食用,鱼和肉不会带来“生火”和“生痰”问题。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成年人每天畜禽肉类的食用量为50~75克,鱼虾类的食用量为50~100克。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均衡饮食,如每天保证摄入一定量的果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