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是防疫和文明的“雙考”

“五一”小長假,是防疫和文明的“雙考”

“五一”假期,因疫情受到重創的旅遊業迎來回暖一刻。據文化和旅遊部介紹,僅假期首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總數2319.7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約97.7億元,假日旅遊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在北京,124家等級景區開門迎客,開放佔比達52%;331家鄉村民宿恢復營業,開業佔比為47%。昨天,閉館三個多月的故宮博物館迎來5000名觀眾,首都博物館展廳迎來1000名觀眾,遊客數量均達每日館內參觀人數限流最大。

這個假期,不僅是五一黃金週取消12年來首個連放5天的小長假,也是北京下調公共衛生事件響應機制後的第一個小長假。疊加旅遊業復產復工、市民熱盼出遊等因素,景區公園在“五一”期間客流回潮屬意料之中。但當下疫情阻擊戰尚未告捷,景區人員流動的增加很可能抬高病毒傳播的風險。因此,對疫情防控來說,這個假期是一場大考。景區能否在開門迎客後保障安全有序,市民能否在外出遊玩時做好防護,是這個“五一”需要回答的特殊考題。

從媒體報道來看,景區和市民在小長假第一天呈交了合格的答卷。北京旅遊景區通過多種形式提醒遊客保持安全距離,嚴格按照瞬時最大遊客量的30%控制客流,多數景區公園推行實名網絡預約購票,以防遊客扎堆,沒有出現往日假期“人從眾”的場景;更有醫護人員在觀察點內隨時待命。遊客也大多戴著口罩、自備乾糧,遵守測溫規定,在放鬆心情的同時,並沒放鬆個人防護。

雖然景區秩序井然,但不文明出遊行為並未絕跡。據報道,昨天,在朝陽區平房鄉京城梨園,執法部門發現有遊客在草坪上鋪布野餐,還想邊聊天邊打牌;大興區念壇公園裡,有人在湖邊野餐,有人在樹林裡挖野菜;類似現象在全國也不少見。例如記者在貴陽觀山湖公園內採訪,依然能看到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行為,攀花摘果、踐踏草坪的遊客更是隨處可見。景區恢復往日生機令人欣慰,但不文明出遊行為隨之抬頭,實在大煞風景。

出門旅遊時能否帶上文明、帶上素質,是擺在遊客面前的一道常規考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五一”假期,文明出遊則具有彰顯社會文明和助力疫情防控的雙重意義。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行為對健康的影響再不必多說,草地聚集野餐不僅破壞花草,也存在飛沫感染的風險。佩戴口罩、無預約不入園、遊覽時保持必要的社交距離,既是必須遵守的疫情防控措施,也是文明出遊的一道特殊風景。

針對“五一”期間旅遊嚴重不文明行為,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明確表示,將按北京市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列入北京市不文明遊客“黑名單”予以限制入園等聯合懲戒,並向社會公示。日前,市文旅局就對3倒票行為、2起在長城磚刻字行為進行了“一處受罰,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當事人將被限制在公園、景區遊覽。可見,若“五一”出遊時答不好文明素質的考卷,不僅可能這次被曝光丟面子,還會影響到今後的遊玩休閒計劃。行為舉動損傷文明,就該為不講公德買單;遵守景區規章,才能玩得既舒心也安心。

“五一”期間,疫情防控不能麻痺大意,防疫考卷要確保萬無一失;文明出行也該蔚然成風,素質考卷亦不可當作兒戲。這雖是兩場考試,但考試內容有不少重疊,考試成績也會互相影響。無論是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還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都需共盡責任,共同參與。在這場“雙考”面前,每一個人都是答卷人。

圖片來源:北京城管官方發佈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殷呈悅

編輯:殷呈悅

流程編輯:郭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