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肺”遭遇挑战,慢阻肺患者须引起注意

巴西的一场大火,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更有各国政要纷纷发表“救火宣言”。这场被巴西总统称为“内政”的大火,之所以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引起了全球的担忧,是因为大火发生在亚马孙雨林——被成为“地球之肺的所在。

“地球之肺”遭遇挑战,慢阻肺患者须引起注意

亚马孙雨林是全球最大的雨林,占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以上,大气层中20%的氧气来自于此。同时,因为有着丰富的植物物种,对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此次大火,多达80万公顷的过火面积,形成了对雨林的严重破坏,也对地球生态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地球之肺”遭遇挑战,慢阻肺患者须引起注意

尽管亚马孙雨林每年都会出现火灾,但此次无论是过火面积还是关注度,都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达到了不得不引起关注的程度。

亚马孙火灾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对地球气候的调节方面。前不久,美国本土下起了一场“塑料雨”,90%的雨水含有大量的塑料纤维。而北极冰盖的逐渐消融,更是让人们看到全球变暖并非谎言。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诸多生态事件表明,生态环保问题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地球之肺”遭遇挑战,慢阻肺患者须引起注意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除了要从自我做起,不断为改善地球生态做贡献,还应该结合自身病情发展,对环境的消极变化作出更多积极的反应,尤其是对于已经完成住院治疗,处于疾病恢复阶段的患者,更应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病情不反复,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呼吸,是慢阻肺康复治疗永恒的话题,因为肺部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如何凭借康复治疗确保肺功能不再受伤害,就成为了慢阻肺后期康复治疗的重中之重。

正因为如此,家庭氧疗就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虽然慢阻肺患者群体对于家庭氧疗有越来越多的共识,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在慢阻肺家庭氧疗的细节方面,依然有不少误区。

误区一:家庭氧疗立竿见影

持有这种观点的患者,往往会在疾病症状明显时吸氧,而在病情缓解后停氧。这样的方式,不仅无法持续改善病情,同时也造成极大的浪费。因为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家庭氧疗,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每天吸氧至少15个小时,二是连续吸氧要超过500天。这一研究结果,为慢阻肺家庭氧疗设置了严苛的起效标准,能否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成为了家庭氧疗能否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

“地球之肺”遭遇挑战,慢阻肺患者须引起注意

误区二:制氧机出氧即有效

随着家庭氧疗的普及,制氧机市场鱼龙混杂。有人认为,制氧机无非是出氧即可,不必有太多讲究。但事实却是家庭氧疗需要持续、稳定的供氧,因此制氧机要在确保出氧的同时,符合吸入氧的浓度标准、清洁度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氧疗的作用,否则就很难见效,也会损害患者接受氧疗的信心。

“地球之肺”遭遇挑战,慢阻肺患者须引起注意

误区三:制氧机价格越高越好

有人将慢阻肺视为富贵病,认为家庭氧疗需要一台“超贵”的制氧机,但从实践来看,慢阻肺患者更应该关注的是制氧机的性价比,要满足持续供氧不衰减、长期供氧无污染这两个条件,就能够发挥好家庭氧疗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