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與情人》中,莫萊爾夫人是“天使”和“惡魔”並存的母親

《兒子與情人》主要講述的是莫萊爾夫人由於與社會底層的丈夫沒有精神上的共鳴,未得到丈夫的“愛”,從而將人生的希望都轉移到了兩個兒子的身上,其教育觀念及行為使得整個家庭出現不可跨越的鴻溝,由此形成的家庭環境成為隨時發生衝突的地雷區。

《兒子與情人》中,莫萊爾夫人是“天使”和“惡魔”並存的母親

一、莫萊爾夫人成為大母親的影響因素

莫萊爾夫人出身於小資產階級家庭,清高而有教養,屬於維多利亞時代有知識的女性。從小她便一直與家長制相抗爭,想為自己的存在和女人的權利抗爭,渴望成為一個有權威的、獨立的、有責任感的女人。

因此,在英國工業化社會到來的大環境中,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家庭裡,由於丈夫的殘酷對待,莫萊爾夫人為了生存,自然而然地與她的兒子們建立了一種聯盟。她教他們通過知識和意志來改變社會地位,進入中產階級。孩子們成為了莫萊爾夫人實現理想和抱負的工具。

但所有這一切卻只是給莫萊爾夫人的一生又塗抹了一層濃厚的悲劇色彩而已,因為莫萊爾夫人所選擇的這條與兒子結盟以達到“雌雄同體”的道路卻並未如她所願。她將孩子們完全置於自己的懷抱,把自己的理想和生活觀投射到他們身上,希望以此來填補感情的真空 。這份畸形的母愛雖然幫助了兒子們出人頭地,卻也遏制了他們個性的自由發展,導致了他們心態的變異和人格的分裂。

莫萊爾夫人的存在是保羅成為藝術家的唯一支持,保羅通過愛她,也獲取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男性權利。她應該為這份錯誤的愛負責任,但不管她在兒子的成長中佔據了什麼地位,她得到的也只是帶有利用色彩的回報而已,始終也沒有得到情感上的真正滿足,這才是她的最大悲劇性所在。

莫萊爾夫人的性格特徵是具有鮮明的雙重性,即兼具“天使”和“惡魔”的特性,從中也可以充分感知莫萊爾夫人性格的真實性和扭曲性。

《兒子與情人》中,莫萊爾夫人是“天使”和“惡魔”並存的母親

從整個故事情節看,莫萊爾太太是真正的主角。從母親形象的角度看,以及根據原型批評理論,她是極為典型的“大母親”。大母親形象是指溫柔善良的母親,也指可惡危險的母親。在《兒子與情人》當中,莫萊爾夫人曾經也是天真善良的女孩,但在各種因素及環境的作用和塑造下成為了大母親。

家庭環境促使莫萊爾夫人性格發生變化,莫萊爾夫人自身屬於中層階級,她成長於具有宗教信仰、驕傲自尊的家庭環境當中,其家教非常嚴格,尤其是她的父親,對她產生的影響非常大,莫萊爾夫人甚至討厭其父親對待母親的方式。

儘管莫萊爾夫人非常討厭她的父親,但其性格像她的父親一樣嚴肅、堅定、驕傲、傳統。莫萊爾夫人性格發生轉變與其婚姻有極大的關聯,結婚之後的家庭生活中,丈夫酗酒且粗暴,再加上驕傲、思想較為傳統的性格,使夫妻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

早前的家庭環境及莫萊爾夫人的婚姻家庭環境,最終使得其性格發生變化,因此,她把精力和愛都傾注於兩個兒子身上,逐漸成為大母親。

早年的戀愛及內在的性格,使莫萊爾夫人成為兼具溫柔善良和可惡致命的性格特點,這與她早年的戀愛經歷和其內在的性格有極大的關聯。

《兒子與情人》中,莫萊爾夫人是“天使”和“惡魔”並存的母親

莫萊爾夫人的初戀是甜蜜與痛苦交織的,喬治·菲爾德是她的第一個戀人,但喬治放棄了他最初的夢想去從商,生意失敗後成為教師,並最終與有錢的寡婦結婚。這對莫萊爾夫人而言就是背叛,因此,她對男人失去了信心,這一點也為後來莫萊爾夫人婚姻生活的不和諧作了鋪墊。

就莫萊爾夫人的內在性格而言,如上所述,在家庭的影響下,她是驕傲、嚴厲的,結婚之後由於階層和生活背景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丈夫酗酒且粗暴,以及生活的種種不如意,最終使得莫萊爾夫人越加孤僻,從而導致其將所有的精力與愛傾注到兒子身上,對兒子非常疼愛,但同時對兒子的控制和佔有慾也十分強烈。

由於莫萊爾夫人在精神上從來沒有過一個“真正的丈夫”,她只能從兒子身上尋找情感的慰藉,而這種努力又被其他女人所挫敗,導致後來心理、生理的衰竭。

《兒子與情人》中,莫萊爾夫人是“天使”和“惡魔”並存的母親

二、莫萊爾夫人的雙重性格特徵

從《兒子與情人》的故事發展情節不難看出,莫萊爾夫人具有雙重性格。莫萊爾夫人生活在一個男尊女卑、唯利是圖的工業社會,她從小接受著嚴肅自律的宗教教義的教育,初戀感情的失敗及不美滿的婚姻生活,使她逐步轉變為雙重特質的大母親。

對其兒子而言,她是天使也是惡魔,她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對兒子精神上的控制和佔有,充分表明了她的性格及形象符合原型批評理論中的大母親形象,並且在該形象的影響下,小兒子保羅的成長經歷也非常痛苦。

莫萊爾夫人的“天使”面孔,莫萊爾夫人和她的丈夫來自不同的階層,其文化背景、家庭環境等差異非常大,婚後丈夫酗酒、懶惰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對孩子不管不顧的態度,使得莫萊爾夫人非常反感和失望。

但是,作為母親和妻子,她做到了應盡的本分,將家庭照顧的井井有條,並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受到好的教育,這充分顯示出莫萊爾夫人慈愛和溫柔的一面。正如小說中寫道:“要不是為了威廉,她對這種貧窮、醜惡、卑賤的生活早就不堪忍受了”,

以此可見她對兒子的愛。為了讓兒子可以擺脫現有的環境,她更是為孩子的教育、工作付出了許多的努力,且對於兒子的戀情也是出於保護的心理加以約束。

此外,即使整個家庭充滿了矛盾和衝突,莫萊爾夫人還是非常重視孩子和他們父親的關係。由此可見,莫萊爾夫人作為母親是無私的,也是偉大的。

《兒子與情人》中,莫萊爾夫人是“天使”和“惡魔”並存的母親

莫萊爾夫人的“惡魔”面孔,在《兒子與情人》中,莫萊爾夫人這一主角是其結婚後整個家庭的精神支撐與核心,她的性格和精神思想既對兩個兒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兒子生活痛苦的根本原因。

在其大兒子威廉死後,莫萊爾夫人極度害怕小兒子保羅也離開她,因此非常不願意保羅離開自己太久或去很遠的地方工作,這也使得保羅被困在一個非常狹小的世界當中。

莫萊爾夫人的“惡魔”面更多地體現在對保羅戀情的干涉方面,對於保羅的女友米莉安,她始終保持敵意,並且橫加阻攔和詆譭,將自己的嫉妒非常明確地表現出來。而保羅受到母親的精神桎梏,也非常痛苦,最終和米莉安漸行漸遠,而保羅自己也認為自己很難愛上其他人,甚至認為和其他的女人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的接觸,都是對母親的一種背叛。

而當莫萊爾夫人死後,保羅雖然鬆了一口氣,但莫萊爾夫人無形的精神控制並未完全消失。從母親的角度來看,莫萊爾夫人婚後的生活圈子狹窄,她不與他人交流,婚後逐漸變得孤僻,而在女性獨有的感性下,她的母愛也逐漸變得扭曲。莫萊爾夫人絕對是典型的大母親形象:她慈愛溫柔,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家庭成員,尤其是她的孩子們,是家庭的主宰。

同時,她又控制著孩子們的感情狀況,她的強大使得其丈夫形象愈加消極,導致保羅面對感情時猶豫不決將愛情融入母愛當中,實際上,也是莫萊爾夫人極為自私的一面。

《兒子與情人》中,莫萊爾夫人是“天使”和“惡魔”並存的母親

莫萊爾夫人在以男性保羅為中心的環境裡,人們卻發現了莫萊爾這位痛苦佇立著的悲劇女性,甚至可以由此看到20世紀初英國婦女自我覺醒、努力抗爭和黯然失敗的縮影。

在《兒子與情人》的開始,莫萊爾夫婦不美滿的婚姻已經為其後的種種衝突奠定了基礎。而她與兒子及丈夫的關係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範例。在社會環境中,工業化的嚴重後果隨處可見 。“那時,田野裡全是這種煤窯,其中有些早在查理二世時就已開掘,為數不多的礦工和驢子整日忙碌著,像螞蟻挖大地一樣,他們在小麥田裡,在草地上,堆起一個個奇形怪狀的土丘,留下了塊塊黑色的場地”,這也暗示著他們當時生活在一個畸形的社會中,難以溝通,遭受著工業化的負面影響。

莫萊爾夫人“七月份搬來新舍,九月份便懷上了第三個孩子。夜幕降臨時,圍著鍋臺轉的母親們繫著白圍裙,搭著雙臂,站在小巷的角落裡嘰嘰喳喳地說長道短”。她在家中沒有地位,是作為丈夫的私有物品而存在的。

然而,莫萊爾夫人更加悲劇性的方面,則是她本不屬於家庭婦女,因此,其情感始終處於被壓抑的狀態。“她心情沉重,不願出去走走,可是屋內又呆不住。天氣悶熱,叫人透不過氣來,想想以後的日子,她有一種被人活埋的感覺”。

小資產階級家庭的身份和所受的教育使她渴望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我要是男人,就會一往無前”。但是,由於與丈夫太過於不同,使其婚姻破裂。這其中既有人為的心理因素,也有社會因素,是畸形的英國工業社會的縮影。

《兒子與情人》中,莫萊爾夫人是“天使”和“惡魔”並存的母親

莫萊爾夫人處在一個男權世界裡,為了生存和依靠,就把愛集中在兒子保羅身上,

“他們彼此一道融入月光中,他們之間的聯繫是如此之強大,她感到自己與這個弱小嬰兒緊緊相連的臍帶沒有剪斷”。“保羅的每一次成功都和莫萊爾夫人密不可分,並且莫萊爾夫人經常成為保羅畫中的模特。他感到她像一股暖流注入他體內,使他力量頓增”。“她一有煩惱,他就惶恐不安,為她分擔憂愁。他的兒子總是向著她”。

莫萊爾夫人認為只要她和嬰兒相連,就具有男性的特徵與權力,然而可悲的是:這最終是無法如願的,莫萊爾夫人被指責為佔有慾太強,這種扭曲的母愛造成了威廉的死亡,莫萊爾夫人她夢想成為男人,擁有權力,擺脫痛苦,卻被她所深愛的兒子拋棄,這才是她的最大悲劇性所在。

而假設莫萊爾夫人可以從其丈夫那裡得到精神上的共鳴,得到丈夫的愛,則很有可能不會出現如此依戀兒子的情況,一家人的命運也很可能朝著好的一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