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餐饮企业的花式自救

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让实体商业几乎停摆,餐饮行业更是整体陷入危机。

尤其是以线下消费场景(堂食)为主的企业,也都迎来了危难时刻。虽然目前疫情稍有缓解,但餐饮行业普遍现金流吃紧,大部分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挽救损失、另寻出路。

不过政策减负、布局外卖、菜品涨价等自救措施,或能缓解餐饮业部分压力,但消费者信心恢复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疫情对企业收入的影响有可能延续到今年第四季度。

餐饮企业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疫情下的餐饮企业

疫情下餐饮企业的花式自救

此前,中国烹饪协会预测:2020年餐饮市场发展速度将继续保持在9%上下,行业规模有望步入5万亿时代。

现在,一切恐怕都打了水漂。

作为餐饮企业来说,春节是重要的营业期。但是疫情影响下,多数餐饮企业都主动或者被动地停止营业。原本应该成为旺季的春节期间,大多数餐饮公司却颗粒无收。

公开资料显示,海底捞从1月26日起停业的10多天里,全国550多家店收入损失及人工成本预计超过7亿元;

西贝往年春节整体营收接近7亿元,但2020年几乎全部归零;

旺顺阁2020年春节60家门店同期营收仅为455万元,收入较去年同期出现断崖式滑落;

眉州东坡今年1月遭遇大规模退订,损失收入超过千万。

情况更为严重的比比皆是,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餐饮业企业注销1.3万家。其中,一月与二月分别注销1.1万家与0.2万家。

这也与餐饮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低的特点大有关联。

面对疫情,有的企业或许可以凭借多年积累的口碑和资金坚挺一时。但中小餐饮门店只能停业止损。

即使现在疫情缓解,餐饮行业的经营情况依然不明朗。

中国烹饪协会的报告显示,截至3月初约六成企业恢复营业门店数量比重小于10%,约四分之一企业恢复营业门店数量在10% - 50%。复工后94%的受访餐饮企业堂食服务受到影响。其中,有69%的企业堂食客源降低超过八成。此外,有近八成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需要额外融资。

疫情下的餐饮企业

疫情下餐饮企业的花式自救

一场疫情,导致一些财务管理不规范、现金不充裕的餐饮企业只能关店倒闭。其他企业则纷纷开展“花式自救”,采取降薪、裁员、涨价、布局外卖等自救措施,希望能够绝处逢生。

涨价

海底捞和西贝凭借涨价、致歉、再恢复原价的神反转,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全民热议话题。

喜茶和奈雪の茶也因“优质原材料及物流价格上调”,部分产品涨价,但与海底捞和西贝不同的是,这两个头部奶茶品牌并未回调价格。

裁员、降薪

乐凯撒决定公司经营团队从1月开始工资减半发放,直到疫情结束,将现金流留给未来更多不确定性。

布局外卖

许多之前为开通外卖的餐企纷纷上线美团、饿了么平台开启外卖业务,拓展收入来源。

另外,因为外卖平台佣金费率高,不少餐企开辟了自建外卖渠道,消费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及微信公众号订餐。

打折、降价

当然,还有更多餐企像麦当劳一样,利用打折、降价等方式来吸引顾客。

餐饮+直播

阿甘锅盔全程2小时线上直播,吸引1.4万客户观看,山东老家创始人亲自上阵直播,一小时营业额6万多元,罗永浩直播带货小龙虾5分钟进账两千万。餐饮+直播的形式更适合疫期。

开辟新市场

眉州东坡从大年初二开始,就拿出原本为春节订餐备下的食材,在各店开设起平价菜站。最开始只是出于处理存货,同时方便周边居民买菜的目的,每天能卖出500公斤的肉蛋瓜菜。

随着便民菜站的火热,眉州东坡又把菜站搬到了线上——开通了“东坡菜篮子”小程序,销售新鲜川籍蔬菜、特色食材,以及经典菜品的半成品,并带这些半成品走进社区。

目前,眉州东坡的销售额已经达到过去的近5成,还计划到今年年底开出500家“迷你店”,探索“零售+餐饮”“线上+线下”模式。

品牌营销

在餐企行业忙着裁员降薪的时候,老乡鸡因为创始人束从轩手撕员工降薪联名信火了。这个安徽“地方”品牌走进了全国消费者的视野。接着通过“乡村发布会”、免费送鸡汤一串动作,获得了一大波流量。

股权激励

另外,隔壁饮料制造业的青岛啤酒,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意在提高公司高层和骨干的积极性,同时振奋员工士气。

疫情下餐饮企业的花式自救

疫情之后,报复性消费究竟会不会来?

天气转暖和疫情逐渐缓解平复了居民的紧张情绪,但“报复性消费”究竟会不会来,还是个未知数。

影响整个餐饮行业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对疫情控制的信心。因为餐饮属于聚集性消费,如果餐厅的整体就餐环境、卫生、安全都达标,顾客就有保障。

二是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疫情使更多人增强了抗风险意识,对流动资金的重要性有更深的体会,消费趋于理性。据调查显示,超6成受访者表示会更加趋于理性消费,仅有11%表示将扩大消费。

此次海底捞和西贝的涨价行为,反映了一个问题——消费者们对价格还是很敏感。

“报复性消费”,可能只是空欢喜一场。

疫情考验着餐饮行业的管理水平,更考验着餐饮品牌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的自我提升能力。企业要做的就是克服困难,尽力满足特殊阶段消费者的需求。

一方面餐饮企业可以借此机会优化战略布局、组织架构、升级线上业务等,可以进行自我内部的迭代和升级。

另一方面,在消费者恢复信心之前,也考验着餐饮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调整等各方面能力,经历本次洗牌后活下来的企业,未来或将迎来更长远发展。

无论餐饮企业采取何种自救方式,只要能够活下去,等待着它们的将是另一片天地。

本文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有雷同请联系小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