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京、天津、西安:用法治為營商環境織一道“防護網”

近日,在世界銀行公佈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我國排名第31名,連續兩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前十名經濟體,這是我國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重要成果。一直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營商環境的法治化都處於極其重要的位置。在投資者對投資地區進行選擇的時候,法治環境和經濟環境、生活環境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北京、南京、天津、西安:用法治為營商環境織一道“防護網”

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平等保護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用法治之手為各類市場主體架起了一張“防護網”,讓營商環境更溫暖,企業經營更有安全感。近年來,我國各大城市響應國家號召,加快法治營商環境建設步伐,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堅實制度保障。越來越多的企業得以茁壯成長,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可以“安其居、樂其業”。


政府規範“有形之手”


長期以來,我國過去往往按照“正面清單”的理念來管理市場,准入文件繁多、審批程序繁瑣,企業為了上項目“說破嘴”“跑斷腿”的事屢見不鮮。近年來,不少城市針對市場管理痛點,力求釐清“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邊界,加快市場經濟領域有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釋”,讓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更加分明,使社會經濟關係調節更加有法可依。


就在今年1月,《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同步落地實施。據悉,這兩部法律法規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北京、南京、天津、西安:用法治為營商環境織一道“防護網”

海南三亞國家稅務局開展以“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為主題的網絡直播活動。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國家為了優化營商環境確實下定了決心、給足了力度,市場活力迸發、市場主體活躍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格局勢必加速形成。”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羅東川表示,《外商投資法》確立了我國新型外商投資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對外商投資的准入、促進、保護、管理等作出了統一規定,是我國外商投資領域新的基礎性法律。


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響應國家號召,紛紛為優化營商環境出臺相關政策,以期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環境,推動企業更好地落地生根。


據悉,近年來,南京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推出了一系列便企利民服務舉措,堅持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52項審批事項正式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積極構建“15分鐘辦證服務圈”,努力實現“網上辦、就近辦、馬上辦、一次辦”。為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立法工作,1月3日,南京市政府發佈了《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新100條》,並表示將出臺貫徹落實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各項措施落實,為南京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江蘇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南京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常和平表示,南京市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在依法保障服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方面開展了許多工作。他指出,為了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今後南京市公安局將著重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嚴格規章制度,規範文明執法。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二是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提高服務效率。努力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三是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建設。要把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作為推動公安工作創新發展的大引擎,生成培育戰鬥力,全面助推公安工作。”


重拳出擊,打造營商安全感


優化營商環境,除了給企業提供寬鬆的政策環境外,嚴明的執法環境也至關重要。多年來,選擇性執法、執法不嚴等問題在少數地區仍然存在,成為影響營商環境的短板。如今,完善制度、加強監管、打造公平公正的企業競爭環境成為大多數城市的重點工作之一。


2018年12月,一張1283萬元的罰單引發轟動。2018年,撲爾敏、甘草片、羅紅黴素等百姓常用藥價格突然大幅上漲,其背後上游原料藥供應不足、快速漲價甚至斷供等深層原因也浮出水面。經調查,三家冰醋酸原料藥企交換產銷量信息,最終達成共同提價的壟斷協議。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果斷亮劍,對三家冰醋酸原料藥企依法處罰1283萬元。“原料藥壟斷漲價會導致相關常用藥價格上漲,影響百姓用藥,必須重拳出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濫用行為調查處處長劉健說。這是我國實施《反壟斷法》以來,在原料藥領域開出的最大罰單。“法治能優化制度環境,讓遵紀守法的企業不吃虧,加快市場優勝劣汰。”北京誠濟製藥研發部總經理童豐說。


北京、南京、天津、西安:用法治為營商環境織一道“防護網”

浙江衢州設立營商環境建設受理協調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因為只有完善制度、加強監管,才能構建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打造出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最大限度減少欺詐、違約、製假售假、投機取巧等不規範行為,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加快制定統一監管規則和標準的同時,各地政府部門把主要力量放在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上,將一臺“公平秤”高懸於市場上空,讓營商環境更有序,企業經營更有公平感。


另外,市場對監管者立規矩也使得選擇性執法越來越少。隨著企業年檢取消,《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出臺,企業年報公示率從2014年的85.12%上升至2017年的91.81%。“年檢往往名不副實,監管部門難有精力逐一實質性審查。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現在企業將信息向社會公示,監管部門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抽檢等監管上,能促進企業自律和社會共治。”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近年來,各地政府紛紛推動“互聯網+監管”,推進監管信息“一網通享”,做到“一次檢查、全面體檢”,儘可能地減少對企業經營的干擾。


司法靈活,人性化守底線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良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公正、高效的司法環境。近年來,全國範圍內的司法部門為創造良好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民商事案件的裁判水平,為市場主體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濟,盡力讓市場主體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特別是涉及民營企業的“民刑交叉”案件,儘量避免“辦一個案子,垮了一個企業,跑了一批企業家”的現象發生。


浙江省人大代表俞嵐表示,2019年度浙江省紹興法院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某些方面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在涉企案件調查方面,調查方式方法要結合法律和實際情況,加大對惡意訴訟的打擊力度,儘量避免‘一刀切’的查封方式,以靈活的方式依法對企業財產進行查封,在保障申請人權益的同時也不能損害被財保人的利益,更不能讓申請人投機取利、引發企業危機。”


北京、南京、天津、西安:用法治為營商環境織一道“防護網”

助力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2019年,成都舉行了國際知識產權行業峰會。


據悉,北京、南京、天津、西安等多個城市司法部門都著力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提升民商事糾紛案件審判質量,提高司法服務效率。針對企業反映的“案件審理週期過長、執行不力”等問題,縮短案件審理時間,推進“簡案快審、類案專審、難案精審”。針對“殭屍企業”提供無效供給、佔用經濟資源的現狀,探索民營企業破產重整效能。以零容忍態度查處利用審判執行權侵害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行為,對有疑點的案件進行再審、重審。


2009年3月,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衡水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張文中犯詐騙罪、單位行賄罪、挪用資金罪,張偉春犯詐騙罪,物美集團犯單位行賄罪一案,作出二審判決,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宣判後,張文中、物美集團均提出上訴。2018年5月,案件重審,隨著審判長孫華璞手中的法槌落下,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等來了公道。“我感動,我感謝,我感恩,最高法再審本案的意義,不僅僅是還我清白,還是黨和國家對企業家群體的關注,是改革開放40年來推進依法治國的又一個新起點。”張文中說。


不戴“有色眼鏡”看待不同所有制企業,讓各類產權的所有者安心。改判張文中無罪,彰顯了我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依法保護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堅定決心。為這場“糾錯”奠定基石的是一份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綱領性文件——《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意見》要求依法有效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財產財富安全感,增強各類經濟主體創業創新創造動力。”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說。


市民誠信,企業守法


除了規範立法、嚴明執法、高效司法,培育誠信守法的社會環境,也是推進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的基礎。在“放管服”背景下,各地政府皆注重對市場主體信用和信息的監管。專家表示,目前相關部門重點著力建設誠信體系,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應用,建成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系統,提高誠信違法成本,加大對違法失信的懲治力度,讓市場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據悉,自《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公佈,各地社會信用條例紛紛出臺,並搭建統一聯網、統一規範的行政執法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地市、省級與國家級平臺的對接,形成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政務信息“大系統”。推動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向各級政府監管部門開放數據,並與政府審批服務、監管處罰等工作有效銜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成以來,已實現與44個部委、各省區市和70多家市場機構互聯互通,歸集信用信息超過316億條,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打牢地基,監管效率越來越高。


北京、南京、天津、西安:用法治為營商環境織一道“防護網”


2019年11月,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9年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山東、天津、福建等地的市場誠信環境較好。但總體來看,各地守信激勵機制與失信懲戒機制建設還存在優化空間。


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其良性運行的根本保障。只要我們持續加強法治建設,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能打造越來越好的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蓬勃發展厚植土壤,為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北京、南京、天津、西安:用法治為營商環境織一道“防護網”

文章選自《鳳凰品城市》2020年1-2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