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欢水:我一直在说,你在听吗?

01 我在说,你在听吗?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中有这样的一幕,生动的演绎了伴侣之间对话中,经常上演的情景:


双方明明是面对面地看着对方,比手画脚外加情绪激昂的认真诉说,结果两个人都说完了,却谁也没能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是什么。


余欢水的前妻甘虹说:

余欢水,我知道

你现在心情特别难受

余欢水 你有病咱们就得治

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

想儿子我可以带他去看你

但是我现在送你回医院

今天放学

我就带儿子去看你行不行

我想说的已经说完了


余欢水:我一直在说,你在听吗?


余欢水说:

甘虹,你听我说行吗

你已经有了新欢

你可以再跟他生一个孩子

你们可以有新的生活

可是我现在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我为什么不能拿回我儿子呢

我要说的也都说完了


余欢水:我一直在说,你在听吗?


我们看见这两个人对白,单独拎出来看,每个人表示的意思都很清晰,很明白。


但问题在于,他们两个是在进行对话,对话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沟通,让对方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可是你看看,当他们同一时间在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时候,产生了多么“纠缠”而且难以理解的效果。


甘:余欢水 我知道 你现在心情特别难受

余:甘虹你听我说行吗

甘:余欢水 有病咱们就得治

余:你已经有了新欢了 你可以跟他再生一个孩子

甘: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 想儿子了我可以带他去看你

余:你们可以有新的生活

甘:但是我现在先送你回医院

余:可是我现在只有一个儿子 我为什么不能拿回我儿子呢

甘:今天放学我就带儿子去看你行不行

我想说的话已经说完了

余:我想说的话也都说完了


余欢水:我一直在说,你在听吗?


以上的谈话,这样难舍难分的交叉缠绕,没有一丝一毫的停顿,两人交流可以说毫无他人插嘴的余地,可是,他们交流沟通的目的达到了吗?


没有。


02 有人说无人听的悲哀


生活中,最可悲的事也不过如此了吧:


我一直在说,可是没有人听;

我一直在说,可是没有人听见;

我一直在说,可是没有人能听懂……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余欢水电视剧中的这个场景真的太普遍了。


现在无论是成功学还是演讲学,全社会都在强调人要确立自信,找到自我位置,肯定自我价值,妥善表达自我。


教给人们如何提高自身表达能力的知识、讲座铺天盖地,人们可能变得越来会越会说话了,甚至像“华少”一样,一分钟内可以流畅说出来的字越来越多了。


既然人们的表达能力都已经得到普遍性提升了,那么为什么,我们却仍然觉得,和人沟通还是这么费劲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忘记了,沟通表达不是单方面的表态、演说,而是双方、甚至是多方的交流互通。


我们只是一味地要积极地表达自己,却忘了:

我们只长了一张嘴,却长了两只耳朵。


我们忘记了给耳朵留下足够的时间,以致于都听不见别人在说些什么,就更勿论去理解别人了。


"听"其实也是需要学习的,它其实会比“说”更重要。


如果我们无法听到别人想表达的准确信息,那么我们所说的话就是“无的放矢”。


其实,能够做到沉着安静地听,是人生的大境界。


03 学会倾听


心理咨询室里面,有好多心有郁结的来访者,都以为心理咨询师应该拥有很大的魔法能量,才能帮助大多数人走出内心的“牢笼”。


但实际上,我认为,为心理咨询师赋能最大的无非是“倾听”,不加评判的、竭尽全力地倾听。


余欢水:我一直在说,你在听吗?


怎样做才能算是倾听呢?


首先,要调出我们的耐心;

如果你是一副不耐烦的表情,即使是聊八卦这些没营养的话,也会让人觉得牵强而尴尬。


其次,要有适当的目光接触;

所谓适当的目光接触,是指你的眼里有对方,在对方叙述的过程中,能注意到对方目光,想传达的情绪。

既不要“目不转睛”的盯着,也不要“视而不见”的忽略。


再有,倾身听对方讲话。

在和他人沟通的过程中,身体自然倾向对方,就是用身体语言表达一个概念“我愿意听你说话”,这会妥善地表达出对说话人的尊重和珍视。


你要相信,无论坐在你对面的是谁,如果你肯拿出你的耐心,目光澄澈地望着他,倾身听他讲话,他都能得到最温暖的慰藉。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倾听;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听见别人说的话;

希望我们每个人说得话都能有人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