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專家劉又寧:一把年紀也要上一線

劉又寧

我國著名呼吸病專家、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教授。曾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主任委員。

在筆者做醫生的50年間,多次經歷了疫情與災難,也曾多次奔赴到第一線,如今回想,均歷歷在目。

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專家劉又寧:一把年紀也要上一線

大學畢業留在中國醫科大學工作的第5年,也就是1975年的2月4日,遼寧省發生了海城地震,為里氏7.3級。地震的第二天,我趕到震中地區。當時的兩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件是此次地震因預報出奇準確,震前最後時刻百姓撤離,直接傷亡人數很少,我們遇到的患者多是因嚴冬季節搭地震棚,燒柴取暖而導致了一氧化碳中毒及燒傷;第二件是當地生活條件極艱苦,我們只能與當地的“知識青年”同住一個大帳篷,晚上穿著棉衣與大頭鞋睡了一個月有餘。

2003年早春,非典疫情開始波及北京。我頂著壓力及時診斷並隔離了山西來京的非典患者一家。那時候的防護條件遠不及現在,而就在防護條件不充分的時期,我曾面對面看過百名以上的非典患者,最終沒被感染,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里氏8.0級地震的第二天,我再次作為解放軍專家醫療隊成員趕到成都。這次最令我感動的是四川及來自全國各地援助汶川的廣大志願者們,他們不計報酬、不懼風險,還有不少獻身在了抗震的前線。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我於當日深夜接到緊急通知,準備次日一早趕赴震區。可當我做好一切必要準備後,又在次日凌晨接到上級通知,凡年齡超過45歲者一律不準奔赴一線,而我時年已65歲。

這一次,我從去年年底有消息傳出時,就焦急地關注著武漢疫情的發展。記得當時有媒體來電話問我應如何應對,我要求匿名,只回答了幾個字:“實事求是,科學對待,殺雞要用牛刀!”

本人在業內是以呼吸衰竭治療(特別是機械通氣)以及下呼吸道感染最為擅長,這兩個領域都是此次抗疫最急需的。我心中雖然躍躍欲試,但也考慮到畢竟“一把年紀了”,很難再有機會親自奔赴一線。沒想到的是,在2月9日中午,解放軍總醫院院長突然打來電話問我:“身體怎麼樣?”憑直覺我感到此時來電問候,必是有所需求。於是我直接回答:“身體還好,如武漢需要,我完全可以!”就這樣,兩小時後我登上了開往武漢的高鐵。

作為軍隊前方專家組組長,在武漢的兩個多月時間,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圓滿完成了任務!”感謝軍隊領導對我的信任,再次給了我發揮才能的機會。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覺得,與風險相比,這次機遇更值得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