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你知道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桶"争气油"在哪炼出?中国军方第一批自主生产的航空汽油在哪提供?

你知道是谁结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历史,解决了国防建设的燃眉之急?

它是兰州石化。其前身兰炼、兰化,分别被誉为新中国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摇篮“,为新中国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的记录。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厂

你知道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了哪些贡献?陪小U一起揭秘吧。


1

兰炼初创者

对中国工业的贡献

两个月前,65岁的王杰亲手将父亲(时任兰州炼油厂第一任党委书记王俊)生前珍藏的,由兰炼生产当年报送北京的新中国第一批珍贵油样,无偿捐赠给了兰州石化。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第一批珍贵油样

一根根小小油管的背后,是王俊坎坷的一生,不平凡的一生。

"南有南昌起义,北有清涧起义。"1927年西北爆发了清涧起义,16岁的王俊已是村里儿童团团长,小小"孩子王"其志不小,嚷着从军报国,与弟兄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清涧起义。

漫漫红军路,王俊吃住在战壕,从列宁小学首任校长,到黄龙副书记,再到1949年随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西进兰州,参与了“八·二六”解放兰州的战争。

到1952年,在工业战线兰州呆了几年的王俊,被甘肃省委书记张德生赏识,考虑为兰州炼油厂领导人选,他说:“王俊是善打硬仗的好干部,王俊同志来承担吧。”

从此,王俊在兰州一扎根,就一辈子。1952年到1958年,整整6个年头,王俊率领“兰炼人”连续奋斗下,将"兰炼"生产的第一批合格油样模型,送往北京向党中央和毛主席献礼!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1958年,王俊在兰州炼油厂向朱德汇报工作情况

当时,外国人这样评价兰州炼油化工总厂,这是亚洲最大的炼油厂。第一批工程提前15个月全部建成,被国务院领导频频表扬,评为全国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

自1958年建成投产以来,累计加工原油2.69亿吨、生产乙烯1120万吨,上缴税费1404亿元。兰州石化创造了新中国石油化工领域77个第一。不断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使兰州石化被誉为新中国石化工业的"摇篮"!


2

不辱使命保国防

兰州石化功勋不朽

在国防建设和新中国炼油工业领域,兰州石化被誉为"炼油裂化催化剂摇篮",但鲜有人知"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的故事。

故事要从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说起,以闵恩泽夫妇、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留美学者不计个人安危,慷慨激昂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那时的金钱、地位、洋房、汽车对闵恩泽来说,都是过眼云烟。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闵恩泽的爱国之路

60年代初,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了专家,带走全套炼油催化剂技术资料。苏联人特意搞了一手,只提供产品,不给我们核心技术。没了催化剂,石油就等于废料,无法提炼出航空汽油。

没了催化剂,石油就真的等于废料吗?中国人就不能自己生产出催化剂产品?面对这个硬坎,闵恩泽临危受命,参与"五朵金花"之一的硅铝小球催化剂科研和装置建设的攻坚战,十几天吃住都在兰州炼油厂现场。

与工人们一起钻进高温炙烤的干燥室里查找原因,年轻的闵恩泽有使不完的力气,常接连二十几个小时不合眼。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工人们休息了,他还要继续改方案。见到面容憔悴、眼布血丝的闵恩泽,工人连劝他休息,他却笑呵呵地说:"没有事,我顶得住。等过些日子把小球硅铝催化剂搞出来后,我再去做系统的身体检查吧。"

1964年6月,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试制生产成功,扭转了长期以来依赖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连外国专家也称其"中国奇迹"!闵恩泽在此后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一举成为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

令人意外的是,其妻陆婉珍也被公认为我国分析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夫妻俩在石油化工科技领域比翼齐飞,美誉远播。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们都是与病魔做过长期搏斗的人。闵恩泽数年来动过3次大手术。1964年他患了肺癌,被切除部分肺叶,同时摘除一根肋骨。1989年又患胆囊结石,把胆切除了。最厉害的是1999年春节期间,因胆管堵塞,引起胰腺炎,生命垂危,又做了一次手术。而陆婉珍多年前曾患肾癌,一侧肾被摘除。

50多个春秋,两个病历坎坷、相依为命的老人互相扶持走来,走过了银婚,又走过金婚。工作再忙再累,闵恩泽也常挂着微笑,陪老伴相濡以沫、始终如一。

2016年3月,闵恩泽先生故去,距2015年11月,他的夫人辞世,仅仅过了一百天。有人说,这是心意相通、生死相随。

也有人说闵恩泽永远在天际闪耀。因为在201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永久命名第30991号小行星为“闵恩泽星”。星星之光保佑着铮铮铁骨石油魂。

其实在兰州石化,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兰炼接到紧急指令,如期完成耐严寒的8号稠化机油;兰化接到研制生产“地雷外壳”原料的命令,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任务。

不辱使命,保卫国防。毛鹏飞历经1000多个难眠夜、500多次反复试验、6000多次数据分析,抱病用生命换来了8号航空润滑油,让我国空军战机得以翱翔蓝天,守卫着伟大祖国的领空。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回放

从1968年起,兰化公司为"神州"系列飞船、嫦娥二号卫星、“巨浪”系列潜艇研制特种液体橡胶产品。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国家大事面前,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兰州石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发扬“不辱使命、为国分忧、自力更生、无私奉献、攻坚啃硬、勇攀高峰”的精神,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朽功勋。


3

一辈子当个好工人

兰州石化为全国贡献大量人才

罗学信是一个憨厚、淳朴的人,中等个头,嘴唇很厚,给人初次印象:老实。大多数兰炼人知道他时,他连续7年评为兰炼厂级劳动模范;1979年他又被石油部树为劳动模范;1983年他当选为甘肃省、兰州市党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当时,兰炼人都说,这个人咋这么猛?人们都在打听他。

打听他的故事要从1956年,罗学信18岁成人那一年说起。某日,区上领导听闻了他的人品和群众反映,热忱地推荐他到新建的兰州炼油厂工作。

罗学信喜出望外,赶紧回家,和母亲商量着准备进厂穿的衣服。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罗学信被分配到兰炼机械厂做钳工,里面设备简陋,说是一个厂子,倒不如说是一个机修车间。而罗学信喜出望外,跟着师傅学钳工本领,他有多刻苦?白天把师傅教的技术尽可能熟谙,晚上再偷偷练一遍。

如此,他很快掌握了钳工活的基本技能。连师傅们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往后罗学信发明的技术革新成果数不胜数。别看他手指头粗短,靠这双手能操作缝纫机绣花织布,还能创作发明一大批机械革新项目。

1963年,勤奋憨厚的罗学信结婚了,新婚第二天就把媳妇陈玉梅留在家里,自己只顾跑进厂里加班。第三天,按照当地风俗,新郎携新娘子要回门,眼看一整天都过去,见不上罗学信的人影,陈玉梅不敢去厂里找他,只好生着闷气自个回娘家去了。

结婚1年后,罗学信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刚好赶上机械厂滑阀组装的关键时刻,罗学信把媳妇送进医院,硬是三天三夜没回家。后来,罗学信到病房探视,同房女病友都埋怨他:"你这个人咋这样?看你人很老实,做的事情可不亮活,你媳妇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不但没有功劳,反倒快被饿死了。"

自知理亏的罗学信,只顾憨憨地笑着。没想到他的爱人陈玉梅却打圆场:"饿不死的!他一心在厂里,哪还顾得了家!”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从1956年进厂,到1966年,罗学信10年如一日,提前上班、半夜回家、没有一天病事假,车间啥活最苦、最累、最险,他就抢着干啥,10来年的工作,罗学信突然患上腰肌劳损和骨质增生。

到90年代,罗学信的病情已经日益恶化,某天早上,罗学信几乎爬不起床了。陈玉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给丈夫熬了一碗中药,罗学信刚把药喝下去,挣扎着坐起来给妻子叨叨:“今天厂里正在抢修一台美国烟气轮机,我必须得进厂,可能晚上还要加班呢!”

陈玉梅知道丈夫的脾气,她什么也没有说,顺手拿过一件棉工作服给丈夫穿在身上,看着罗学信吃力地往楼下走去,她站在阳台上不由得涌出了一股眼泪。

病痛并没有改变这个憨厚汉子勤奋工作的习惯。罗学信进厂三十多年来,大大小小革新成果不少100余项,为兰州石化创下了难以计数的财富。熟悉他的工人弟兄们说:"老罗师傅可真是咱们佩服的共产党员,这样的人在今天可真难得!"

罗学信的事迹令人钦佩不已,有人说他的成功离不开所处的环境,兰州石化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打造人才、锻炼人才,让罗学信这样的工人在岗位上做出技术革新创造,发扬对自己岗位工作的热爱。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据不完全统计,自“两兰”诞生以来,共为全国各地输送优秀管理及技术人才3万多名。“哪里有石油化工,哪里就有‘两兰’人”,这是责任与贡献的真实写照。

2000年,兰州石化人的脚步踏上北非,援助苏丹喀土穆炼厂第一期250万吨炼油项目建成,兰州石化人在半年时间内克服语言、饮食、气候等方面的种种障碍,实现了炼油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兰州石化积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让兰州石化人树立了世界眼光和战略!

兰州石化对新中国的重大贡献,多不胜数。

创造新中国石油化工领域77个第一。

炼争气油,解决新中国燃眉之急。

产第一胶,共和国合成橡胶在这里诞生崛起。

研发8号航空润滑油,守卫着伟大祖国的领空。

……

还有中国名牌“兰炼飞天牌”润滑油、一飞冲天的裂化催化剂、独树一帜的飞箭添加剂。

巨大的贡献,并没有使兰州石化人"躺在功劳薄上过日子"。

揭秘兰州石化:为新中国做出的几大贡献,你知道几个?

据统计,近年来兰州石化累计实施科技项目29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近100件,已形成科技成果近400件,超80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机遇与挑战同在,光荣与梦想共存。未来10年,兰州石化人以建设国内一流综合性炼化生产企业为己任,将依靠创新驱动加快发展,从新的起点出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创造出更美好的石化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