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雜談:生活作文與“何不食肉糜”

無論是“生活作文”,還是“生活化作文”,我都是反對的。目前,生活作文非常流行,許多的學校作為特色嘗試實踐創新,但是收效甚微。

教育雜談:生活作文與“何不食肉糜”

潤語文:生活作文

生活作文的提出,是有來源的。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來源,應該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我也認同這個觀點,生活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有了生活生產就有了生活教育。從人的出生,破蒙教育開始,到人的死亡,終身教育結束。當然,我也有不認同的地方,陶行知先生認為過什麼生活就受什麼樣的教育,這個觀點放在今天,顯然是有失偏頗的。有機會,在後面的文章中,我們再聊聊這個話題,說說我的看法。另外一個來源,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作文來源於生活。因而,對於生活作文的提出,不應該感到驚訝。

教育雜談:生活作文與“何不食肉糜”

生活作文

許多語文教師把生活作文分為三個步驟,觀察感悟,描述書寫,昇華凝結。葉聖陶也說過,寫作的根源在於自身的生活,脫離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說得也很是高大上,也有時代意義。但是,這些都是粗線條,是方向,是上層建築。我們不能把一個方向性的總方針當作一條具體的措施去實踐。那是帝王將相站在高山之巔,面向朝陽,作出氣吞山河、激昂江山的輝煌壯舉。放在老百姓身上,卻未必合適了。

教育雜談:生活作文與“何不食肉糜”

生活作文

且來看: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我們把“作文”一詞換成其他的許多詞,照樣成立:生活即藝術,藝術及生活;生活即教材,教材即生活;生活即官道,官道即生活;生活即音樂,音樂及生活;生活即人情,人情即生活;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生活即人生,人生即生活……

教育雜談:生活作文與“何不食肉糜”

生活作文

由此,我又想到“何不食肉糜”的故事。說晉惠帝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那年,發生大饑荒,百姓飢腸轆轆,吃草根,食樹皮,後來草根樹皮也沒有了,就用觀音土充飢,大批的老百姓被活活餓死。大臣上報朝廷,晉惠帝聽後痛心疾首,真的是想不通:“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教育雜談:生活作文與“何不食肉糜”

生活作文

讀到這裡,很多人都應該懂了。如果你還覺得我非要說明白的好,就是我們許多教育家、教育局長、學校校長,他們非常憂慮學生的作文寫不好,坐在高高的位置上,同樣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學生作文寫不好,為什麼不寫生活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