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載清河」清河民間舞蹈(五):二鬼摔跤、背媳婦

作者:李靖

「志載清河」清河民間舞蹈(五):二鬼摔跤、背媳婦

二鬼摔跤是一種傀儡表演形式,有1人表演,有時也使用伴奏樂隊。該民間舞蹈形式誕生於清朝末年的山東省淄博市,發明不久即傳入清河縣。該舞蹈表演時需用二個滑稽鬼互相攀打的道具。道具用紙紮糊成兩個互相對峙的滑稽鬼頭,固定在長約0.7米、寬約0.4米的木架上;木架用以作扮扭在一起的二鬼身軀,外著兩件不同顏色的長衫,另作4條互相執攀的上肢,使道具表現為二鬼爭鬥狀。表演時,表演者將木架縛於背上,彎身向下,四肢分別扮作二鬼的四條腿。通過表演者腿、背、臂的活動和運用推、踢、拌、翻、滾、旋等技法,表現二鬼打鬥摔跤的喜劇場景。20世紀80年代前後,李橋村有擅此舞者,曾多次參加省、地文藝調演,農閒時也常出外獻藝。

背媳婦又叫公背婆,為1人獨舞的民間舞蹈形式。表演時演員上半身作少婦裝扮,下半身作醜漢裝束,身前縛一紙紮或竹篾製作的醜漢上半身,和演員腰部相連,與演員下半身形成一個揹著“婆”的“公”的整體形象;演員身後背有少婦的假腿,假腿與演員上半身形成一個被人揹著的“婆”的完整形象。整個扮相就似醜漢揹著媳婦。演員使用笑貌語言、肢體動作、特定身段等同時表演“公”、“婆”兩個角色,通過各種動作技法表現上坡、下坡、過橋、涉水、採花、打傘等生活場景,動作滑稽,語言詼諧,引人發笑。後來,也有的將醜漢改為豬八戒。1987年,縣文化館在此傳統舞蹈的基礎上改編為獨舞劇《三毛哥哥好》,參加地區調演獲三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