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前言:

中國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浪花淘盡,古今多少霸業與興亡也只是曇花一現流於後人的是歷史上數不盡的朝代更迭。猶記得,幼時蒙學,得先生教一《朝代歌》記憶頗深。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那麼,您可知道如此多的王朝名稱指的是什麼呢?是朝代還是國號?請看接下來我來為您詳細概述。

朝代和國號的問題。

上述的《朝代歌》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五千年曆史上的王朝更替情況。那麼這些王朝的朝代和國號是如此的對應的嗎?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問題。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朝代:一個王朝的朝代,可以理解為時間上的概念,是一個歷史時期的稱呼,是一個皇族統治這個國度的時代。

國號:一個王朝的國號,可以理解為空間上的概念,是一個歷史國度的稱呼,是一個皇族統治這個國家的名字。

前文《朝代歌》中值得說明的一點是,唐、堯、虞、舜四位是指的具體的人名,那個時期沒有朝代和國號的概念。屬於氏族原始部落社會,部落首領就是代表這一部落的唯一稱呼。

夏、商、周時代。

說起夏、商、周,這些王朝應該算既是朝代也是它的國號,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都稱其為朝代。時至今日,在歷史文物學的領域都稱這個王朝為"上三代"。

這幾個朝代綿延了長達1200年,開創了中國文化、制度的先河,也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上的模板。研究這個時期的歷史文獻大多集於"甲骨文

"和"青銅器"。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這兩樣文物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瑰寶,夏朝起於禹亡於桀;商朝起於湯亡於紂;周朝起於發亡於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裡的周朝後來被史學界細分為西周和東周,分界線就是周平王姬宜臼東遷事件。而後世給予這個朝代加上的"西、東"其實就是一種區分性的修飾語,並不能算是朝代或國號

春秋戰國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嚴格來說這個時期既不是屬於朝代的範疇,也不是屬於國號的範疇。在我看來,這個時期姑且應該稱之為一段時期內一批國家的稱呼。

這個時期認真說起來,該算作周朝的"東周時期"。這一時期的國家都是隸屬於周朝的諸侯國,類似於我們國家現在的自治區域。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比較出名的諸侯國代表有"春秋五霸二強"的齊國、宋國、晉國、秦國、楚國和吳國、越國。到了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具有代表的又有"戰國七雄":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和燕國。這一時期多出一些思想家、名相、名將。

秦漢三國晉時代

戰國末期,七國間的合縱連橫、互相征伐也到了尾聲,最終秦國脫穎而出。秦國在偉大秦始皇的統治之下消滅了六國、一統了天下稱始皇帝。

中原大地也迎來了古代中國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的時代,而這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的國號叫做:"秦",朝代應該是叫"秦朝"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千古一帝秦始皇

後世說的"大秦"或者"大秦帝國"前面的"大"字只是後來人們的尊稱。可惜的是,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傳了二世後亡於胡亥,但秦朝的政治制度,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朝滅亡之後細分的話,是楚漢爭霸的時期,最終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漢王劉邦取得這片中原大地的統治權,開創了偉大的漢帝國。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而漢帝國的正式國號應該叫:"漢",朝代應該叫:"漢朝",一些稱呼它為"大漢"、"大漢帝國"的叫法,並不準確,這裡面的"大"字也是一種尊稱的修飾語。

這一朝代後來也被史學界分為:"西漢"、"東漢"兩部分,前綴也同上文"西周、東周"一樣是個區分的修飾語,不能作為朝代和國號。這一朝代使得"漢族"、"漢文化"得以傲立世界種族之林和文化之林。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西漢十二帝

東漢末,三分天下魏、蜀、吳時期,這個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一樣,既不能稱之為朝代也不能稱之為國號,三個國家仍然屬於漢朝時代。

有意思的是後世稱呼這一時期的蜀國多為"蜀漢",其實是一種貶稱。正式的稱呼應該是"漢"國。這一時期政治家、文化家、名將輩出。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完結漢朝末期時代三國紛爭局面的是司馬家族開創的晉朝,這個王朝的正式國號應該叫:"晉",朝代應該叫:"晉朝"。

後世也把這個朝代區分了西晉、東晉,其實和上文中的周漢一樣的道理,這裡就不多贅述,這個朝代太過於混亂,"八王之亂"、"五胡之亂"都將漢文化推向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沒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屬於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朝代和國號顯然並不適用於這一時期。這些國一時期的國與國之間分裂中原大地,各自為政,混亂了一百餘年。南朝四個國家分為:宋、齊、梁、陳;北朝五個國家分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直至公元581年,北周出現了一個皇族外戚的人物,他就是楊堅。

隋唐大時代

結束南北朝混亂局面的就是隋文帝楊堅,也是開創隋帝國的立國之君。這個王朝的正式國號應該叫做:"隋",朝代為:"隋朝"。

和秦朝類似,隋朝也是亡於二世,毀於隋煬帝楊廣手中。隋末英雄豪傑輩出,最後取得天下的卻是李淵的李氏家族。,唐王朝正式國號應該叫:"唐",朝代為:"唐朝"。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大唐盛世景象

後世也有用修飾語尊稱這兩個王朝為:"大隋"、"大唐"的,但卻不能作為正式稱號。隋唐王朝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的兩個時代。

五代十國時期

這個時期和上文說的南北朝時期非常的相似,都是一個大分裂無時代背景的混亂時期。五代指的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五個政權;十國就是指的: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十個割據政權。

這段時期也不能加以冠上國號及朝代之稱,和南北朝時期一樣,為一個特殊的時期。改變這一時期的人物出現於後周的政權當中,他的名字叫趙匡胤。

宋元明清時代

宋朝是趙匡胤一步一步建立的。 由於其起源於宋州,因此正式的國家國號為" 宋"。 由於皇室姓氏是趙,故又稱趙宋。

王朝朝代應稱為:"宋朝",尊稱為大宋。後來逐漸統一中國,再後來由於疆域上的變化,所以也被後世稱之為"北宋、南宋",南北之說其實也是加以區分的修飾語。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清明上河圖(局部)

到了南宋末期,還出現了西夏、遼、金、元的政權,但這些政權都應該算作宋朝時代背景下的割據政權。這一時代文化、經濟的發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政治上的重文抑武也造成了捱打受辱的局面。

直到蒙元政權的忽必烈時期,才建立起了另外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元"。這一王朝的正式國號叫做:"大元",朝代上的叫法應該叫:"大元朝"。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區分與之前的多用於修飾語尊稱的:"大秦、大漢、大隋、大唐、大宋"等,這個元的國號"大元"可是正式的稱呼,其中的大字也不是尊稱的修飾語。這一時代造成了漢文化的衰退。

公元1368年,出身貧寒的朱元璋先生推翻了大元朝的統治開創了長達二百餘年的明王朝。這一王朝的正式國號叫做:"大明",朝代叫做:"大明朝"。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朱元璋

國號取自兩點:第一個據說是五行風水之說,朱元璋的大明起於南方,南方在五行中屬火,而大元起於北方,北方在五行中屬水,以火克水,很合朱元璋的心意;

第二個據說是朱元璋的軍隊,源於元末起義軍韓山童、劉福通信仰的"明教",教義中有一句話叫做:明王出世萬古平。因此後來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選擇了"明"這個字作為國號和朝代的簡稱。

這一時代是近代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開端,這一朝代也是漢民族統治當中最為有骨氣的一代,一直備受後世的尊敬!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崇禎皇帝自縊

公元1644年,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自縊殉國,大明朝名存實亡。南明政權偏安一隅,大順政權搖搖欲墜,後金政權虎狼之勢。

三個政權互相碾壓,最後後金的努爾哈赤-皇太極重新建立起了統一的一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

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有關朝代與國號的詳細解讀

這個王朝的國號說來比較有趣,也有一點來源於五行風水之說。據說清王朝統治者認為朱明王朝在南方屬火,而他們在北方屬水,水能克火,而帶有三點水的清就成了他們的首選之字。

所以清王朝的正式國號叫做:"大清",朝代叫做:"大清朝"。不知道朱元璋先生泉下有知的話會作何感想?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大明、大清"的國號和"大元"當中的"大"字一樣,都是正式的存在,並不是修飾語的尊稱。因此以後我們再來說起"秦、漢、唐、宋"和"大元、大明、大清"時,千萬不要錯誤的把修飾語用錯了對象。

結語:

今天的我們再回首去打開那些古老的歷史畫面,留給我們的盡是無盡的唏噓與感慨。歷史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上下五千年的舞臺上數不盡的王朝你方唱罷我登場,卻不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參考文獻:

《中華上下五千年》

《中國歷史》

《古代中國史》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