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鍋肉的正宗做法!!!

回鍋肉屬於川菜中的鹹鮮味系,鹹鮮味算單味,相對宮保魚香等複合味系而言簡單多了。

 一.原材料

回鍋肉的正宗做法!!!

要做一道完美的回鍋肉,首先就是選材。當今的社會條件下,消費者要選擇豬的品種有點不現實,所以這一節我們就不擺了。只談部位。選料太肥則膩,太瘦則易熬焦。最佳的當然是坐墩兒肉。坐墩兒肉的特點是肉質緊密、組織略粗,但是口感細膩、鮮嫩。坐墩兒肉又 分“頭刀”、“二刀”。頭刀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臀尖,肥八瘦二。二刀就是割下頭刀以後的第二刀肉,故名二刀。二刀肥四瘦六,比例完美,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五花肉做回鍋肉的缺點是因為肥瘦組織的複雜層疊而難以爆出“燈盞窩”,且肉質偏老,口感綿軟不化渣。

“保肋肉”也就是包在肋骨外的那部分肉,又等而次之。缺點很明顯:此處是脂肪積累之處,不似頭刀那樣肥美,而是肥膩。其他部位就絕對不能用了,皮是回鍋肉的脊樑,沒有皮的不是回鍋肉.

肉買回來後要洗整。去毛洗淨待用。川南鄉村習俗喜好用烙鐵燒燎肉皮然後刮洗之,一為去毛,二為多一層焦香。洗整還包括整形。過於厚的肉要剔去部分瘦肉,以達到切片的時候是以肉皮為長邊的矩形之美觀目的。但要做到無用刀痕跡。

二.配料。

回鍋肉的正宗做法!!!

回鍋肉的俏頭要遵循以下原則:本身有香味;含水量不能多,也不能過少;口感宜爽脆中略帶韌性,忌死綿、乾硬;顏色應與肉色相映成趣;分量適宜,量少無味,量多則喧賓奪主。

照此標準,蒜苗是當仁不讓的首選。蒜苗經爆炒後鮮香脆嫩,蒜葉與蒜白跟紅亮的肉片濃淡相宜,賞心悅目。這裡要說明一下,北京人口中的“蒜苗”其實是蒜薹。而蒜苗他們叫青蒜。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北京你可以吃到蒜薹炒的回鍋肉了。也不是什麼蒜苗都可以用,北方蒜苗粗壯、味衝,一股大蔥氣。一定要用四川的香蒜苗。它的特點是苗杆纖細勻稱,蒜葉寬窄合適,味香而正,無筋。現在在四川本土也越來越少了。

買來蒜苗要擇去老葉黃葉,去根洗淨。根不要丟了,積攢起來用醬醃,是很好的下粥小菜。蒜杆部分要用橫刀輕拍,一為入味,一為易熟。然後用斜刀切成寸許馬耳朵(兩頭斜口,象馬耳朵形狀。就是平行四邊形樣子)備用。注意隨用隨切,以免損失香味。

參考我一開始提到的原則和個人喜好,俏頭可以有好多選擇。叫頭、幹豇豆、蘿蔔乾、萵筍頭、乾菜、香乾、醃大頭菜(蔓菁)......百花齊放。有用稀麵糊烙一種叫“溜粑”的薄餅切片回鍋,吃過用小 香蔥頭回的,印象奇佳。

切忌選用:綠葉菜,大葉菜等,如油麥菜、萵筍葉、大小白菜、土豆、冬瓜......

三.作料.參考用量(以一斤肉計算)

郫縣豆瓣一兩 (目前比較可以的有“鵑城牌”等,用前鍘細)

甜麵醬五錢 (我討厭用)

醬油八錢 (一定要濃稠的上品,但不要用老抽,顏色太深)

樂山仔姜三錢 (沒有生薑也可用老薑充數)

自貢井鹽二分

大蔥兩根挽結 (我喜歡用火蔥和小蔥)

內江白糖一分

剝皮香蒜一頭

漢源紅袍花椒十餘粒

菜子油一兩 (煉熟,最好是用菜油和豬油的混合油)

四.烹飪流程

回鍋肉的正宗做法!!!

回鍋肉的正宗做法!!!

1.清水一鍋煮沸,然後投入生薑、蔥結、花椒和蒜熬出味道。將剛才治淨的豬肉入鍋,加總鹽量的三分之一。肉滾至六成熟即可撈出,寧不及而勿過。肉湯撈出蔥結待用。可用來做湯菜,物盡其用。

2.肉切片。不要徹底放涼後再切,這樣不符合烹飪的連續性,也容易使肥瘦分離。可用浸冷水和入冰箱急凍的辦法使表面不至於燙手再切。刀功要考究,講究形美。太厚則肥膩而不入味;過薄則不耐烹炒而易焦。一般為兩分厚。較多廚師的毛病是過分追求刀功,切得 飛薄。注意肉片應該是以肉皮為長邊的長方形,而不是其他形狀。切好的肉片應立即炒制,若久放後粘連一團,可在先前煮肉的湯裡稍汆一下,以免沾鍋和斷片。

3.開火坐鍋。加入油少許,油熱後用鍋鏟使油遍佈鍋壁。然後棄之不用,重新加入涼油。這樣的作用是給鍋身布上一層油膜,肉片下鍋的時候不至於沾鍋;還可以起到消毒和去除鐵鏽味的作用。油至四成熱放入肉片爆炒。掌握好火頭,油溫過低不出油,過高就成了小 炒肉了,還容易焦。炒至肉片吐油打卷---起燈盞窩(據我想來應該是肉片周邊受熱截面大,產生更強烈的形變從而扯動肉片彎若燈盞),撥到鍋邊,下郫縣豆瓣和第二次三分之一鹽(喜歡甜麵醬的一起下)炒香炒出紅油。儘量讓肉和剛下的豆瓣少接觸,否則成品有生豆瓣氣,很多館子做菜都有這個毛病。然後將豆 瓣和肉片混合翻炒幾下,下醬油上色,撒入白糖。白糖的作用是解腥提香、使滋味渾厚而豐滿,千萬不能多。最後下蒜苗炒至斷生,下最後三分之一鹽、味精,和勻起鍋。

一盤還說得過去的回鍋肉,就這樣煉成了。

回鍋肉的正宗做法!!!

附錄:

一.回鍋肉的鑑定標準(供參考):

1.外形:肉片和配料刀功細緻,比例合適,主次分明;肉片打卷,顏色紅亮,不焦不黑;蒜葉青翠,蒜白皎然,無過火之焦黃;盤內積有少許紅油,無汁水;整盤菜顏色明快,裝盤美觀。

2.香:香氣濃郁而持久,勾人食慾;香味由肉香、蒜香、複合的調料香有層次地組成,不串味,無怪味。

3.口感:肉片嫩滑,入口化渣,不焦不軟;肉皮筋道而不費牙,瘦肉不塞牙,;蒜苗沒有生蒜的沖鼻,也沒有過火的服帖,恰到好處。

4.味道:豆瓣、蒜苗和其他調料很好地烘托了豬肉的鮮美,不搶味;鹹鮮微辣,味道豐滿有回味;無生豆瓣味,無明顯甜味。

二.再來回顧一下技術控制要點:

1.主配料選材要精。

2.煮肉的湯要放香料。

3.肉煮六分熟。可用筷子插皮,如果可以插入而且無血水流出就可以了。也可一刀兩斷看有無血水。生得老不得。

4.三段放鹽.第一次是給肉打底味;第二次是給肉上表味;最後一次是給俏頭入味。這樣可讓鹹味分佈均勻,錯落有致。可避免過鹹過淡的問題。

5.各地生產醬油和豆瓣醬等鹹度不一,注意根據實際斟酌鹽的用量。醬油是在郫縣豆瓣不可得或者用少了的時候加入,有好的豆瓣就沒有醬油的工作幹了。

6.豆瓣和醬,單炒以避免生味。

7.肉片不要爆焦,蒜苗不要炒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