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陶獸形壺:山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6000年前的藝術珍品

紅陶獸形壺:山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6000年前的藝術珍品

紅陶獸形壺,山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1959年出土于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曆史。

此壺高21.6釐米;夾砂紅陶質,通體施紅色陶衣;呈豬形,圓面聳耳,拱鼻,張口,四足,短尾上翹,耳穿小孔,背裝提手,尾根一筒形口,可受水,嘴可注水,體肥壯,好像正在張著嘴巴向它的主人乞討食物。儘管因實用需要在獸背上加安了一個提手和一個注水口,但仍不妨礙其憨態可鞠的生動形象。全器構思巧妙,造型生動,饒有趣味。

紅陶獸形壺:山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6000年前的藝術珍品


紅陶獸形壺,造型精巧,非常實用,尾部設一筒形口,可注水;嘴巴張開,可出水;背部有抓手,便於提放;腹部鼓起,腿部粗壯,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四足鼎立,可以放在火上加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紅陶獸形壺嘴部的張開角度、背部提手的設置等,已經超越了對動物具體形象的模仿,是一種出於實用性的創作了。

紅陶獸形壺:山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6000年前的藝術珍品

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了1000多件精美的陶器,品種有紅陶、灰陶、黑陶、白陶;器型有鼎、鬹、盉、豆、尊、單耳杯、觚形杯、高領罐、背水壺等;紋飾有劃紋、弦紋、籃紋、圓圈紋、三角印紋、鏤孔等。這說明大汶口文化時期陶器的製作無論是原料的選擇還是火候的掌握,無論器型的塑造還是圖案的裝飾,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根據地層疊壓關係和遺物特徵發現,紅陶是大汶口文化中產生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一種陶器,它們色澤明麗,如血燦爛,如火熱烈,很符合原始人對血與火的原始崇拜,是新石器時代陶器中最主要的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