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鼎讲坛--与文物零距离”系列讲座·第六期



2019年12月10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承办的“新鼎讲坛--与文物零距离”系列第六期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召开。省文物局综合处一级调研员杜毓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沙伟莅临参加。


“新鼎讲坛--与文物零距离”系列讲座·第六期


活动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讲师,陈筱博士主持下展开。舟山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文博馆员任记国先生为到场嘉宾讲述《舟山群岛的抗倭摩崖石刻遗迹》主题演讲。舟山群岛扼守长江口及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海上交通、贸易、宗教传播、海盗、海防建设等诸多历史时期的活动交相融汇。两宋之际,作为杭州湾的外围屏藩,舟山初步建立起海上军事防备体系,历代相沿,至明初形成卫所与巡哨制度水陆结合的军事防御体系。明中后期倭乱加剧,舟山群岛未能幸免,至今仍留存了一批以海防建设与抗倭巡哨为主要内容的摩崖石刻、题记、碑刻,管窥大历史环境下舟山群岛的原始片断,反映当时沿海离岛军民的生存面貌与精神世界。


“新鼎讲坛--与文物零距离”系列讲座·第六期


随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研究员黄培量先生分享了《英国驻华领事馆历史及建筑变迁》英国在近代中国转型中施加了最大影响,作为外部的催化和约束条件,在华设立领事馆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次讲座围绕1842—1958年英国在华领事馆的历史变迁,顺着英国在华设立领事馆的历史脉络,对近代英国在华设立领事馆的梳理分析。


“新鼎讲坛--与文物零距离”系列讲座·第六期


本次讲座涵盖了大量考古干货,现场听众与到场嘉宾均收益颇多,沉浸在考古学术交流的环境中。对考古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