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工作专班绥芬河战“疫”:每天超强度工作 辗转接乡亲回家

全媒体记者 刘敏

绥芬河,是一个人口只有7万的边境小城,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角。这个小城,之前一直都默默无闻,因现在是战“疫”要地,而被众人所熟知。

毫无疑问,守好国门第一道防线,是打赢境外疫情输入防控阻击战的关键。

而为了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幸福平安,聊城一个九人组成的工作专班,正在数千里之外的绥芬河奋战。他们是,聊城市外办副主任盛强、市外办刘登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谭学斌、市特警支队母纪坤、市三院李玉浩、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张波和徐琰、中心医院许金婷以及市疾控中心的周汝彬。到目前,他们已经接返绥芬河口岸入境的返鲁人员32批140余人。收到老乡们的感谢,专班人员的心里暖暖的。

从佳木斯转战绥芬河

聊城专班逆行北上

聊城工作专班绥芬河战“疫”:每天超强度工作 辗转接乡亲回家

专班全体成员送返鲁山东老乡到牡丹江机场

为“外防输入”,3月24日,聊城市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协调组和三个口岸工作专班,代表山东负责三地境外入鲁人员信息核查、中途运转服务、隔离防护等工作。

聊城市外办副主任盛强,是佳木斯口岸工作专班的负责人。3月26日,盛强与公安、卫健部门其他4名同志一起奔赴佳木斯。

“到那没几天,到达佳木斯的两个国际航班已经停飞。”盛强说,但他了解到,除了佳木斯机场口岸之外,那里还有同江口岸和抚远口岸两个边境口岸。

考虑到佳木斯专班情况特殊,盛强带领专班同志赶赴这两个口岸了解情况,准确地摸清楚了每个口岸的工作流程、人员进出及防疫工作情况并上报。

据了解,佳木斯聊城专班的这一做法,得到了省防疫指挥部的肯定和赞扬,也为指挥部关注边境口岸防疫工作提供了参考。

随着绥芬河口岸外防输入的形势严峻,盛强和专班同事4月6日赴绥芬河口岸支援。

“之前,我们向上级进行了申请,并做好了出征的准备。”盛强说,接到正式文件时,他和专班同事已经在赶往绥芬河的路上。

临危受命,专班紧急赶赴绥芬河前线的当天,就有8名山东籍老乡需要接返。“这些入境返鲁人员,从入境到集中隔离结束期间,都经过了三次核酸检测。”盛强表示,出了14天的集中隔离期,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入境返鲁人员,将由专班工作人员点对点送到机场。

盛强告诉记者,他们工作专班下午5点多到达绥芬河后,直奔隔离酒店。联系租车、订酒店、帮老乡订机票,晚上忙到了11点多。

据盛强介绍,目前,绥芬河专班已经接返绥芬河口岸入境的返鲁人员32批140余人。

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昼夜辗转多地接老乡回家

聊城工作专班绥芬河战“疫”:每天超强度工作 辗转接乡亲回家

▲聊城驻绥芬河口岸工作专班全体成员(前排左起:谭学斌、盛强、张波、刘登华,后排左起:母纪坤、李玉浩、周汝彬、许金婷、徐琰)

从佳木斯机场口岸转战绥芬河的聊城工作专班,开始全组只有5个人,医护力量薄弱。4月12日晚,聊城市防疫指挥部增援的4名医护人员到达绥芬河,医护力量得到加强。

据了解,3月底至4月初,随着境外疫情蔓延,特别是俄罗斯飞往中国航班大幅减少,部分回国人员选择通过边境陆路口岸回国。

绥芬河,与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仅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绥芬河,这条路线成为不少回国人员的选择。

盛强告诉记者,绥芬河是牡丹江的县级市,最早是一个小渔村。现在,这里是一个繁华的小城市。因为城市太小,作为隔离点的宾馆容纳能力有限,入境人员向周边的穆棱、东宁和牡丹江市转移。

“每天在这几个城市之间来回跑,核对数据等,中间有很多工作要做。”盛强说,忙起来,每天不知道要打多少个电话。每天手机通话时间长达八九个小时,手机经常变得发烫。

工作专班昼夜奔波在牡丹江、绥芬河、穆棱、东宁各指挥部、40余隔离观察点、治疗点开展对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与返鲁隔离人员逐一电话微信联系确认、建立微信群、与赴俄罗斯务工人员组织者联系等多种方式获取并确认相关数据信息,按照“两个不漏”原则建立健全了人员信息档案。

“专班白天对接工作、接返鲁人员,晚上开会总结并制订第二天工作计划,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已成为常态。”盛强说,工作专班与绥芬河就入境中转返鲁人员检测、隔离、转运、返鲁工作构建了高效畅通的工作机制,对入境返鲁人员全部实现了点对点的“闭环运作,无缝衔接”。

据了解,专班的工作,获得了牡丹江市、绥芬河市防疫指挥部的充分肯定。也受到省防疫指挥部的高度评价,指出聊城绥芬河工作专班制定的《隔离点接送工作流程要点》值得各专班借鉴。

得知老乡平安到家才能放心

乡亲们的感谢让他们温暖

聊城工作专班绥芬河战“疫”:每天超强度工作 辗转接乡亲回家

任务完成后,医护专家指导专班成员严格按程序进行消杀、脱防护装备

在绥芬河,聊城工作专班为被隔离人员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也收获了无数感动与感谢。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张波和徐琰,对老乡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出了机场会有当地政府去接你们,到了家一定给我说一声哈”。

“把他们送到飞机场,我们的任务其实就完成了。”盛强说,不过,入境中转返鲁人员的接返工作要做得很细,他们不到家,工作专班每个人的心都放不下来。只有当老乡们平安到家了,他们才觉得自己的任务是真正完成了。

从佳木斯转战到绥芬河,盛强已经离开家一个多月了。家中父母年近八旬,父亲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盛强最牵挂的就是老人的身体。

离家这么长时间,市特警支队的母纪坤和家人视频通话时,一岁多的孩子漠然地看着他,好像不认识爸爸了。

市外办刘登华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谭学斌家中都有两个孩子,小的也都只有两岁,正是需要父亲照顾的时候。但因为工作需要,两个人都毅然北上。刘登华表示,作为一名外事工作者,能够接回从国外回家的一批批老乡,让他们安全回家,就是自己的心愿,看到老乡们欣慰和感激的目光,感觉任何付出都值得。

“我们身处外防输入的边防第一线,我们的工作就是保护好我们身后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幸福平安。”盛强说,收到来自老乡的感谢,工作专班的每个人心里都是暖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