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湖北省廣水市設立於1988年,1988年以前沒有廣水市這個地名,廣水一直是用應山縣廣水鎮的稱呼。當時的地名是沿用的是自隋朝就流傳下來的地名-----應山縣。1949年建國後應山縣劃歸黃孝專區,後來一度劃歸武漢市管轄,1961年以後設立孝感行署,應山縣劃歸孝感地區,直至2000年同襄陽地區隨州市(1994年隨州由湖北省直轄)含隨縣、曾都合併成立地級隨州市,縣級廣水市由地級隨州市代管。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經過對湖北省圖書館館藏《應山縣誌》明嘉靖十九年版、清康熙版、清同治版的研究,以及對《德安府志》清光緒版、《湖北金石通志》的查閱。現將研究的資料彙總出來,供歷史愛好者共同探討。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應山縣的歷史根據在應山縣的考古發掘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出土於應山縣吳店鎮新石器遺存。1974年和1984年湖北省博物館先後兩次對古“貳國”國都遺存展開考古挖掘,整理出大量古代遺蹟,根據文字記載將應山縣的歷史定為周朝早期。後根據明嘉靖十九年《應山縣誌》記載內容,應山縣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在《禹貢》以及《禹貢九州圖》中發現。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應山縣誌》明 嘉靖十九年 版 卷首:縣在禹貢荊州之域;漢為南陽郡隨縣地;梁置應州又分至永陽縣、平陽縣及平靖郡;西魏改平陽縣為京池縣,於平靖郡又置平靖縣;隋初廢應州改應山縣以山為名,郡亦廢;大業初又置禮山縣,又改名京池縣為吉陽縣,而省平靖縣入焉;唐初復置應州並析置禮山縣與吉陽縣俱屬安州;宋開寶中廢吉陽縣、嘉定中改屬隨州;元仍之,至正辛卯土寇聶興宗僣(jian)㨿(ju);本朝洪武元年歸附設縣,二年復為興宗黨許成所㨿,尋討平之,十年廢隨州以縣省入隨縣,十三年復升隨縣為隨州,而復置縣屬德安府隨州,隸湖廣佈政司武昌道;嘉靖十九年改隸荊西道。(根據宋朝、元朝和明朝的行政規制,散州歸府管轄,散州又分為領縣或是不領縣,應山縣作為應州領平靖、平陽、禮山、吉陽四縣,後因戰亂導致人口減少,宋、元、明期間歸德安府、隨州作為散州期間領應山縣,縣省縣就是兩縣合併,清朝後德安府領隨州、應山縣、雲夢縣、孝感縣、安陸縣、孝昌縣)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應山縣(廣水市)歷史沿革為: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歸屬荊州。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歸屬荊州。

周朝(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貳國”姬姓貳氏。

周朝(東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公元前701年前為“貳國”姬姓貳氏。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01年-----公元前221年,貳國被楚國所滅,即屬於楚地。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屬於南陽郡隨縣地。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屬江夏郡黽(mǐn)縣地。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分屬江夏郡黽(mǐn)縣、平春縣。

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63年,屬魏國義陽郡黽(mǐn)縣、平春縣。

西晉公元263年-----公元316年,分屬江夏郡黽(mǐn)縣、義陽郡平春縣、隨郡平林縣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分屬江夏郡黽(mǐn)縣、義陽郡平陽縣(東晉改平春縣為平陽縣)、隨郡平林縣。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劉宋析隨縣置永陽縣,隸司州隨陽郡。

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在應濃山(今應台山)置應州,下置永陽縣、平陽縣、平靖郡。廣水鎮南劉家販為梁代義陽郡遺址

西魏公元535----公元556年改平陽縣為京池縣,又於平靖郡置平靖縣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05年,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省平靖郡,應州領平靖郡、永陽縣。

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廢應州,改為應山縣。

隋朝大業年間公元605----公元618年,置禮山縣,又改京池縣為吉陽縣,又增加平靖縣歸應山縣管轄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恢復應山縣為應州,並增加禮山縣。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應州為應山縣,統平靖縣,禮山縣,屬淮南道安州。

宋朝(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6年,北宋開寶年間廢吉陽縣,吉陽山以北併入應山縣。

宋朝(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應山縣屬安州。

南宋嘉定公元1208年------公元1224年,嘉定中期應山縣改屬隨州。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未變動,隸隨州屬湖北路德安府

元朝至正辛卯年(公元1351年)應山被土寇聶興宗佔領,寶林禪寺於戰火中被毀,無念大師開始遊方。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歸附明朝,設應山縣。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被土寇聶興宗餘黨許成再次佔領。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廢隨州,應山縣以縣併入隨縣。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升隨縣為隨州,應山縣同隨州屬德安府,隸湖廣佈政使司武昌道。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德安府改隸荊西道。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縣域和歸屬參照明朝基本未變動。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應山縣直屬德安府。

中華民國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應山縣縣域參照清朝縣域未變動。

公元1912年-----公元1927年應山縣歸湖北省江漢道。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裁江漢道,應山縣直屬於湖北省。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屬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屬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駐隨縣)。

自大革命時期至1949年應山縣解放,應山縣境內先後建有孝北縣、應山縣、應北縣、安應縣、應隨縣、羅禮應縣、禮應縣、信應縣(信南縣)、禮南縣、隨南縣、信應隨縣等革命政權。

1949年3月30日應山縣解放,5月恢復應山縣建置,屬孝感專區。

1959年12月撤銷孝感專區,改屬武漢市。

1961年6月地市分治,復屬孝感專區(孝感專區1970年改為孝感地區)

1988年12月撤銷應山縣,設立廣水市,以平漢(京廣)鐵路鄂北交通重鎮廣水鎮命名。

1993年撤銷孝感地區,設地級孝感市,代管廣水市

2000年7月15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湖北省設立地級隨州市的通知》(國函【2000】80號)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設立地級隨州市的通知》(鄂政發【2000】38號),縣級廣水市由隨州市代管。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湖北省廣水市的歷史沿襲

廣水市的歷史已經介紹清楚了,有些人一開口就說廣水市、應山縣自古以來就屬隨州。在歷史面前我們還是要謙虛一點,尊重歷史就是對未來負責。要嚴謹、謙虛、正確的告訴後輩,歷史是不允許被隨意篡改的。我們今天記錄的文字就是明天的歷史,任何人都要對歷史負責。

二0二0年九月二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