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處士墓表

2014年9月19日中秋佳節,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偕家人,從海峽彼岸直抵湖北省廣水市尋根問祖。

連處士墓表

連舜賓(公元?-1030年),字輔之。宋朝應山(湖北廣水)人。北宋著名隱士。因不求仕進,奉養父親,調教兒子,賙濟鄉鄰,而受世人敬仰。宋庠、宋祁及歐陽修遊學到應山,都與他家交往甚密。公元1030年,連舜賓客死雲夢,運回應山縣城祭奉12年後,於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十一月初四安葬於現廣水市陳巷鎮虎弼衝村。死後歐陽修作《連處士墓表》,盛讚其賢。其子連庶,連庠皆進士及第,都做縣令一類的小官,因為官廉潔,人稱兄為“連底清”,弟為“連底凍”,號“應山二連”,與“二宋”齊名鄉內,後世謂“人才二宋”、“盛德二連 ”,並稱“應山四賢”,縣城南有四賢祠。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是其第三十代孫。

連處士墓表

連舜賓墓位於廣水市陳巷鎮虎弼衝村。北宋墓葬。坐西朝東。封土堆原高3.5米,底徑15米。封土堆周圍殘存2米多寬、200米長、用黑牛石砌成的石牆,墓碑、牌坊均已被毀。連舜賓,北宋處士,其父連正患病後,終身不仕,孝侍病父,德行遠播鄉里,潛心教養四子,與“兄弟狀元”宋祁、宋庠和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有師生之誼。天聖八年(1030),客死雲夢。慶曆二年(1042)十一月初四安葬於現址。慶曆八年(1048),歐陽修仰其功德,為其撰寫了墓表。連舜賓為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先祖,該墓對於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有重要價值。

連處士墓表(歐陽修)

連處士,應山人也。以一布衣終於家,而應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長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謹、禮讓而溫仁,必以處士為法,曰:“為人如連公,足矣。”其矜寡孤獨凶荒饑饉之人皆曰:“自連公亡,使吾無所告依而生以為恨。”嗚呼!處士居應山,非有政令恩威以親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謂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歟? 處士諱舜賓,字輔之,其先閩人。自其祖光裕嘗為應山令,後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應山,遂家焉。處士少舉《毛詩》,一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廢於家,處士供養左右十餘年,因不復仕進。父卒,家故多資,悉散以鄉里,而教其二子以學,曰:“此吾資也。”歲飢,出谷萬鬥以糶,而市谷之價卒不能增,及旁近縣之民皆賴之。盜有竊其牛者,官為捕之甚急,盜窮,以牛自歸,處士為之愧謝曰:“煩爾送牛。”厚遺以遣之。嘗以事之信陽,遇盜於西關,左右告以處士,盜曰:“此長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處士有弟居雲夢,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歸應山。應山之人去縣數十里迎哭,爭負其柩以還,過縣市,市人皆哭,為之罷市三日,曰:“當為連公行喪。”處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學者,後皆舉進士及第。今庶為壽春令,庠為宜城令。

處士以天聖八年十二月某日卒,慶曆二年某月日,葬於安陸蔽山之陽。自卒至今二十年,應山之長老識處士者,與其縣人嘗賴以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後生聞處士之風者,尚未遠,使更三四世至於孫曾,其所傳聞,有時而失,則懼應山之人不復能知處士之詳也。乃表其墓,以告於後人。

八年閏正月一日,廬陵歐陽修述。

【譯文】

連處士是應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裡,但是應山的人到現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導他們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親近朋友,恭敬嚴謹守禮謙讓並且溫和仁愛,一定拿連處士作為榜樣。說:“做人象連公那樣,就足夠了!”那些鰥寡孤獨和遭遇荒年貧困飢餓的人,都說:“自從連公去世以後,我們這些人沒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來活命了,讓我們太遺憾了!”唉!連處士住在應山,沒有發佈過什麼政令實施過什麼恩威來親近那裡的百姓,卻能讓人這樣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說的親身去做,無須多言自然能取信於人吧!

連處士,名舜賓,字輔之。他的祖先是閩地人,他的祖父連光裕曾經擔任過應山縣的縣令,後來又擔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從連光裕歸葬應山後,他們就把家安在了應山。處士年輕的時候曾應舉鄉試(《毛詩》是當時的考綱),沒有考中,並且他的父親連正因為有病臥床在家,連處士在他父親身邊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進取。父親去世後,家裡本來有很多錢財,都散發出去來賙濟鄉鄰,拿學問來教導他的兩個兒子,說:“這兩個孩子才是我的財產啊!”年成不好,拿出一萬斛谷去賣,因而市面上谷的價錢最終沒有上漲,連鄰近縣的百姓都依賴他。有一個盜賊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緊急。盜賊走投無路,只好自己把牛給送了回來。處士為此很慚愧並道歉說:“麻煩你送牛了。”贈送他很豐厚的禮物送走了他。曾經因為有事到信陽去,在西關遇到了盜賊。身邊的人告訴盜賊說這是連處士,盜賊說:“這人是一位長者,不可以侵犯。”就離開了。

處士有個弟弟住在雲夢縣,(連處士)前去看望弟弟,(結果)得病死去了,(人們)把他的靈柩送回了應山。應山縣的人到距離縣城幾十裡外的地方去哭著迎接靈柩,很多人爭著抬著棺材回來。經過縣裡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並且罷市三天,說:“應該為連公舉辦喪事。”處士生四個孩子,叫連庶、連庠、連庸、連膺。以學問教導的兩個孩子後來都中了進士,現在連庶擔任壽春縣令,連庠擔任宜城縣令。

連處士在天聖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慶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陸蔽山的南坡。自從他死後到現在十二年了,那些認識連處士的應山縣老年人,還有那些曾經依賴連處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還健在;那些聽說過連處士為人做事的年輕人,離連處士的生活的年代還不算遠。如果再過三四代到了孫子曾孫子輩,關於連處士的傳聞,有時會有遺漏,那就恐怕應山的人不再能夠詳細瞭解連處士了。於是就在他的墓前樹碑刻文表彰他,來告訴後世的人。

慶曆八年閏正月一日,廬陵歐陽修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