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到昭苏就是为了夏塔古道,看过介绍知道这是一条跨越天山的古道,有千年历史。风景优美,道路艰险,也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险峻,最难走的一条。我一个人是没法穿越的,这次去就是想感受一段,反正这个季节昭苏还有油菜花看。

到昭苏必须先到特克斯,一大早吃过早饭我又到汽车站拼车,运气还不错很快就出发了。到特克斯的路况开始不错,有段修路就不好走了,中间翻越了一个大板,大概11点就到了。

特克斯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县城距伊宁市116公里,东、北与巩留县相邻、东与和静县为邻,西和昭苏县接壤,南同拜城县毗连,北与察布查尔县交界。特克斯县城是中国唯一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

这个县城其实不大,县城的中心是个圆的广场,有写着八卦城的牌楼。从这里延伸出去八条主要的街道,顺着街道方向,远方能看见雪山。主要街道都挺新,但旁边的街道就有些破旧,到昭苏的停车场就在一条很旧的街上。从这里去喀拉峻草原很近,到昭苏还要大概80公里。

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特克斯往昭苏县的路况很好,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能见度也高,沿途风景优美。天山下油菜花开得正烈,还有一种红色的花不知道名字,经过一些村落,大概下午2点多到了昭苏。

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司机知道我是来旅行的,让我就近在景区门口下车换乘,换上景区的大巴大概还要开一段。夏塔景区门口的风景就挺好,蓝天白云下一条笔直的公路指向夏塔古道深处,两边都是绿色的青山,山下有牧民的房子,还能看见一些红色的野花。现在是新疆的正午,太阳光照十分强,感觉看到的景物都有些发白。

到另外一处停车后,我们全部下车,从这里开始只能步行,这里也就真正进入了夏塔古道。这是一段山谷中的道路,弯弯曲曲,道路两边有小河,有树林,有草场,偶尔会遇上正在悠闲吃着草的马,还有骑马路过的牧民,路上很少有游客,周围安静极了。

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公路尽头,栓了很多马,这里平时应该是个游客集散中心,旁边有住宿的地方。在往前走就是土路,左手边有个铁制楼梯,上面是个观景台。我爬上观景台,周边的风景尽收眼底。

山谷的远处,有雪山的地方就是我明天要去的冰川大板。在它下面有地毯一样的草场,近点的是大片杉树林还有一条小溪蜿蜒在山谷之中,在山谷两边的山坡上开满了白色蓝色的野花。

阳光一直不错,想着晚上可以拍日照金山,可惜山谷之中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功夫下起了雨。

雨下的很急,只一会就停了,阳光又重新露头照亮了一侧的山谷,感觉力量小了不少。这段山谷应该是最宽的,有很多小树林,在树林中间还能看见红色的尖顶房子,草地上一道道的小溪流,好多马还有小牛在吃草,这边住了好几户牧民,应该是个居民点,孩子们在玩耍。

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天黑回旅店休息,这是一个八人间,除了我没有其他游客,100块钱,床铺很干净,在这里感觉挺划算的。

晚上睡觉冷,好在有的是被子。上好闹钟,明天早起,希望是个好天气,希望能拍到日出金山。

清晨出发的时候天上还有月亮,借着手电筒的微光我一个人往雪山的方向走。山谷中十分安静,路上没一个人,休息的时候抬头已经能看见远处冰川的尖尖。

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穿过杉树林,走过石子滩,地势开始逐渐往上。冰川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这个时候太阳好像已经出来了,由于云太厚,没看到日出时阳光照亮冰川的场景。

经过两个小时的徒步,我终于来到了冰川脚下,这是一个长条形的冰川,像个屏风一样一字排开横在面前,我数了一下大概有7个山峰。夏塔古道就是要翻过这些冰川,现在是夏季,山峰上满是雪,可以想象冬天的场景。

我是不可能征服这些冰川,但我可以安安静静地欣赏,反正现在这里除了两头牛就只有我。

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千里独行   到昭苏看油菜花,走进夏塔古道,感受千年历史沧桑

找了一块草地半躺下,拿出我的早餐,这是武汉带过来的老婆饼。在这千年夏塔古道,唐玄奘大师走过的地方,冰川脚下,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吃着香甜的老婆饼,耳边清风拂过,人生美好,不过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