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人春节习俗之 尾牙


玉林人春节习俗之 尾牙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富内涵的传统节日。玉林人称春节为“过年”。玉林人“过年”, 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内容和形式,但又有自身的习俗和特,其至打有时代的烙印。旧时玉林人对春节时间的介定,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六日,共一个月的时间,统称为“春节期间”或“过年“。节前有“尾牙”、“年尾”、“年晚”、的叫法;节后有“大年初几”、“年十几”的称谓。民间素有“未过正月十六都是年”之说,也就是说过了十六之后才算春节结束。在这长达30天的节期之中,又分几个时段,每段都有特定的习俗和活动内容,有不少习俗相传至今。在这里可以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尾牙(十二月十六日): 牙祭日

许多中青年一代玉林人可能知道什么叫“尾牙”。我们先从认识牙祭开始。牙祭本来是指用野猪牙或象牙祭祀神灵或祖先。后来发展成一个颇具形象色彩的专用名词,即牙祭特指旧时工商业主、作坊老板以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日,规定对店员、匠师、徒工等各给一次肉食招待。所谓尾牙就是一年中最后一个牙祭日。

古人有初一、十五设家祭的习俗,这一天,家中男女老少必向家神及祖先顶礼膜拜。家境好的,通常是三牲齐全。家境一般的,则一只鸡一斤肉是要备的。家境再穷的,也会买一块半肥瘦猪肉,往“天地君亲师”及列祖列宗灵位前一摆,香烛一燃,祈求先人保佑家人:发家致富,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脏之类的话题。祭礼一毕,香味散尽的供品自然要派上另一个用场-一这就是”牙祭”。这“牙祭”通常是在祭祀次日即初二、十六日进行,人们把祖先享受过的肉类等供品,和着米酒,全家上下大食一顿,以使吃了十几天斋的牙齿,受到点奖赏和安慰。久而久之,”牙祭”便成了吃肉的代名词。

旧时,肉价昂贵,市面一斤猪肉售价常相当于6 至8斤米的价格。所以人们常视牙祭为难得的改善生活之机会,素来异常看重。因之,打牙祭一俗曾在旧时社会各阶层引起过形形色色的多种反映。各商店、作坊老板,即使资金十分紧缺,初二、十六至时必设法筹措,务使店员、徒工有这少有肉吃。否则,必被视为:“牙祭不打,生意要垮。”一年的牙祭中,“头牙”、“尾牙”更为隆重。工厂、商店的老板要备办酒席,宴请员工,尤其是“尾牙”, 都普遍看重。每年“头牙”定在当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因为正月十六日刚闹元宵节,不做头牙。“尾牙”则定在十二月十六日。

旧社会雇工们是没有铁饭碗的,被雇人员大多是年工。如商店店员、作坊工人、地主家的雇工及易耕农、学校教师等,其关书、聘书,都是一年为期,工薪以年计。一年期满,由主人东家决定被雇者的去留。宣布日期一般是尾牙次日,即十二月十七日。解放后,有些地方人们对吃肉仍习称“牙祭”。近十多年,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城乡多数家庭几乎天天吃肉,早已不再限于初二、十六的两次牙祭。“牙祭”已被推而广之,用以比喻为种种适意的美好享受。“牙祭期”似已成为过去,但“牙祭”一词仍沿袭不衰。它带给人们的或许是历史的回味,时代的留痕,社会的写照,旧俗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