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摘 要


直轄市層面:2019年重慶市GDP增速回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轉負,債務率上升。經濟層面,2019年重慶市GDP為23605.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3%,高於全國GDP增速,排全國第14位,相較於2018年排名提升了11位。財政層面,2019年重慶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135億元,增速為-5.8%,相較2018年的0.6%下降6.4個百分點。債務層面,截至2019年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5603.7億元,排名全國第17位,同比增長19.5%。按照Wind城投債口徑,截至2019年末,廣義債務率((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存量城投債餘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為222.7%,相比2018年的187.1%上升35.6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14位。


區縣層面:超六成區縣GDP增速高於全國GDP增速水平,10個區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由正轉負,僅3個區廣義債務率有所下降。經濟層面,2019年渝北區、九龍坡區和渝中區GDP總量仍穩居前三,主城九區GDP總和為9334.2億元,佔重慶市GDP比重為39.5%。

財政層面,南川區、長壽區、梁平區、江北區等10個區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由正轉負。債務層面,各區縣廣義債務率大多有所上升,僅榮昌區、開州區和綦江區下降。


綜合來看,綦江區財政實力有所好轉,且狹義和廣義債務率同步下降。大足區、豐都縣財政實力有所好轉,但由於城投債增加較多,僅狹義債務率有所下降。九龍坡區、巴南區、黔江區和秀山縣財政實力有所惡化,且狹義和廣義債務率明顯上升。沙坪壩區、武隆區和巫溪縣財政實力雖有所改善,但債務擴張更快,所以狹義和廣義債務率均明顯上升。


核心假設風險。財政收入超預期下滑。


1


重慶市GDP增速回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轉負,債務率上升


重慶作為中國中西部唯一直轄市,既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也是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區位優勢明顯。重慶是中國目前行政轄區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單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26個區、8個縣以及4個自治縣,共38個區縣。截至2019年末,重慶市常住人口達3124.32萬人,同比增長0.73%,城鎮化率達到66.8%。


2019年重慶市GDP增速有所回升。2019年重慶市GDP為23605.77億元,排全國第17位。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3%,高於全國GDP增速,相較2018年的6%上升0.3個百分點,排全國第14位,增速相較於2018年排名提升了11位。按常住人口計算,2019年重慶市人均GDP達到7.6萬元,同比增長5.4%。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2019年重慶市新動能產業發展強勁。2019年重慶市繼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9%,較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6%,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6%,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5.0%和19.2%,分別較2018年比重提高2.1%和1.2%。


三大產業中,第二產業增速明顯提升。2019年第二產業增加值為9496.84億元,增長6.4%,較2018年的3%提升3.4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551.42億元,增長3.6%,較2018年的4.4%下降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2557.51億元,增長6.4%,較2018年的9.1%下降2.7個百分點。雖然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有所下降,不過其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仍然在提升,佔比為53.2%,較2018年的52.3%提升0.9個百分點。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受減稅降費政策影響,2019年重慶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轉負。2019年重慶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135億元,排全國第19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為-5.8%,相較2018年的0.6%下降6.4個百分點。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後,2019年重慶市新增減稅約380億元,其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行業減稅額度佔比50%以上,民營經濟減稅額度佔比60%以上。新增降費約340億元,包括社保降費和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等。


2019年稅收收入為1541.0億元,同比下降3.9%,扣除減稅因素後,稅收收入增長約6.6%。其中土地增值稅增長6.6%,對稅收收入起支撐作用。由於增值稅降稅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提高及專項附加扣除等減稅政策,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收入分別下降1.5%和28.9%。此外,受一系列降費政策及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轉列基金預算收入影響,2019年全市非稅收入為593.7億元,減收68.28億元,同比下降10.4%,非稅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較去年下降1.4個百分點。


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4848億元,同比增長6.8%。近年來,重慶市財政自給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持續下降,2019年為44.0%,相比2018年的49.9%下降5.9個百分點,財政缺口持續擴大。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重慶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所下降,主要系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減少所致

。2019年重慶市政府性基金收入為2248億元,同比下降2.9%。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完成1880.2億元,同比下降11.9%。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重慶市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排名全國第17位,債務率上升幅度較大。截至2019年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5603.7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一般債務餘額為2524.3億元,專項債務餘額為3079.4億元。狹義債務率[1]為127.9%,相比2018年的102.4%上升了25.5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15位。按照Wind城投債口徑,截至2019年12月31日,城投債存量餘額為4157.1億元,同比增長7%。廣義債務率[2]為222.7%,相比2018年的187.1%上升了35.6個百分點,主要受債務增加和財力減少雙重影響,排名全國第14位。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2


2019年重慶市38個區縣經濟財政債務概覽


重慶以主城區為依託,各區縣如眾星拱月,形成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城市空間結構。重慶主城九區包括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和巴南區,構成重慶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金融中心,在經濟財政實力上相較其他區縣較為領先。


(一)2019年超六成區縣GDP增速高於全國GDP增速水平


GDP總量方面,2019年渝北區、九龍坡區和渝中區GDP仍穩居前三,分別為1848.2億元、1462.9億元和1301.4億元。江津區進步較大,GDP總量首次突破1000億元,以1036.7億元位列第六。而排名最後五位的區縣GDP總量均不超過200億,其中城口縣僅為52.5億元。主城九區GDP總和為9334.2億元,佔重慶市GDP比重為39.5%,對重慶市GDP貢獻較大。


GDP增速方面,超六成區縣GDP增速高於全國GDP增速水平。榮昌區、永川區分別以9.1%、9.0%位列前二。石柱縣和酉陽縣的GDP增速排名最後兩位,分別僅為0.8%和0.1%。主城九區中,除江北區GDP增速為8%,其餘八個區GDP增速排名均跌出前20名,其中渝北區GDP增速僅為1.9%。


GDP增速變化方面,渝北區、渝中區、南岸區等16個區縣相較2018年有所提升,其中GDP增速提升幅度排名前十的區縣中,主城九區佔6個,渝北區和渝中區均上升超過4個百分點,分別為4.7%和4.1%。綦江區GDP增速與2018年持平,其餘各區縣GDP增速皆有所下滑。黔江區、雲陽縣和酉陽縣GDP增速下滑幅度較大,分別較2018年下滑4.4、4.7和5.2個百分點。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綜合GDP總量與GDP增速來看,GDP總量超1000億的6個區中,渝北區GDP體量最大,增速最低,不過2019年增速已經有所提升;江津區、涪陵區和江北區經濟活力較高,GDP增速均在8%以上;渝中區和九龍坡區增速在5%-7%之間。


GDP總量在200億元-1000億元之間的27個區縣中,榮昌區和永川縣經濟增長較快,雖然2019年GDP增速略有下降,但仍在9%以上;合川區、忠縣等11個區縣GDP增速在7%-9%之間;綦江區、墊江縣等12個區縣GDP增速在5%-7%之間,經濟發展較為適中;萬州區和黔江區GDP增速不及其他區縣,均在5%以下,其中黔江區2019年GDP增速下滑較多(-4.4%)。


酉陽縣、石柱縣GDP總量均不足200億元,且2019年GDP增速下滑較多,不足1%,經濟發展進一步放緩。城口縣、巫溪縣和巫山縣雖然GDP總量也不足200億元,但GDP增速較高,均在6%以上。尤其是巫山縣GDP增速連續兩年超過8%,經濟發展潛力較大。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二)2019年10個區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由正轉負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方面,主城九區中各區收入梯度較為明顯。其中,渝北區超越江北區,以75.7億元位列全市第一,江北區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73.3億元,比上年有所減少。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和南岸區位列全市4-6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為64.2億元、57.9億元和57.4億元。巴南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51.6億元,其餘三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不足50億元。而巫溪縣和城口縣仍為全市最後兩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足10億元,分別僅為7.7億元和4.4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方面,各區縣2019年有所分化,南川區、長壽區、梁平區、江北區等10個區縣由正轉負。2019年,受益於非稅收入同比大幅增長71.1%,大足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一枝獨秀,達到26.3%。豐都縣、開州區增速位列第二三名,分別為14.1%和8.6%。主城九區中,大渡口區、巴南區和沙坪壩區分別以增速8.2%、7.2%和4.9%,位於全市第4-6名;北碚區、渝北區增速不足1%,僅為0.6%和0.2%;其餘四區增速為負,主要受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影響,南岸區和渝中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大幅下降9.7%。黔江區、永川區和秀山縣增速位列全市最後三位,分別為-10.3%、-16.9%和-17.7%。其中,秀山縣主要受減稅降費和稅收返還影響,2019年共實現減稅降費近4億元,全額返還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稅收、土地出讓金及配套費等收入5.7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變化方面,大足區、沙坪壩區和石柱縣增速上升幅度較大,分別為44.1、22.6和17個百分點。

其中大足區、石柱縣增速上升主要源於非稅收入的大幅增長,而沙坪壩區增速上升主要來自房地產業和建築業的稅收拉動。超半數區縣增速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秀山縣較2018年下滑27.4個百分點;主城九區中有七個區增速下降,其中巴南區、渝北區和九龍坡區下降幅度均超過20個百分點。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綜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及其增速來看,大足區、巴南區和沙坪壩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和增速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財政實力較強,並仍在較快增長。其中,巴南區和沙坪壩區是主城區,而其他7個主城區中,渝北區、江北區、九龍坡區、南岸區、渝中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較大,但增速較低;而北培區和大渡口區一般預算收入體量較小,其中大渡口區的增速較高。


豐都縣、開州區和城口縣雖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較小,但增速較高。秀山縣、酉陽縣和武隆區等9個區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和增速均落後於全市平均水平,財政實力較弱。榮昌區、北碚區和涪陵區等9個區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在0附近,且大多數區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低於全市平均值。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從稅收收入總量來看,主城九區中有六區佔據全市前六位,其中渝北區和江北區仍然排名全市前兩名,稅收收入分別為69.0億元和62.4億元,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和巴南區分別以49.2億元、47.9億元、47.8億元和46.8億元位居全市第3-6位。而排名最後兩位的巫溪縣和城口縣稅收收入僅為4.3億元和2.7億元。


從稅收收入佔一般預算收入比重來看,主城九區稅收佔比均超過70%,財政收入質量較高。全市各區中,渝北區、巴南區、秀山縣和江北區稅收佔比位居市內前四,分別為91.2%、90.7%、85.4%和85.0%。巫溪縣、潼南區、豐都縣和大足區稅收佔比均不足60%,其中大足區僅為42.8%。其餘各區縣稅收收入佔比在60%-85%之間。從稅收佔比變化來看,六成區縣稅收佔比較上年有所上升。其中秀山縣稅收佔比提升較多,為18.8個百分點。潼南區、豐都縣和大足區稅收佔比下降較多,分別為6.6、8.2和15個百分點。


從稅收增速來看,18個區縣稅收收入有所增長,其中沙坪壩區增速為10.5%,大渡口區和巫山縣增速均為10.2%,增速較大。渝北區、彭水縣、巫溪縣和墊江縣增速不足1%。其餘區縣稅收收入有所下降,其中潼南區、酉陽縣、南岸區和九龍坡區下降較多,增速分別為-10.8%、-12.5%、-13.8%和-14.0%。從稅收增速變化來看,僅4個區縣稅收收入增速有所上升,其中沙坪壩區受益於房地產業和建築業的稅收拉動,稅收收入增速大幅提高20.2個百分點,萬州區、綦江區和秀山縣增速分別提升6.6、1.3和0.2個百分點。稅收增速下滑的區縣中,渝北區、九龍坡區和忠縣下滑幅度最多,分別下滑26.3、32.1和53.0個百分點。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財政自給率方面,各區縣間差異較大。從財政自給率數值來看,主城九區中,除北碚區以外八個區財政自給率均超過50%,排名全市前十,其中江北區、渝北區和大渡口區財政自給率位列前三,分別為73.1%、63.1%和60.8%。而酉陽縣、巫溪縣和城口縣財政自給率位於全市最後三位,僅為14.2%、13.3%和9.8%。從財政自給率變化來看,僅4個區縣財政自給率有所提高,其餘區縣財政自給率均有所下滑。其中,豐都縣、開州區、大足區和大渡口區財政自給率分別提升3.1、2.2、1.4和0.6個百分點。銅梁區、沙坪壩區、榮昌區和九龍坡區財政自給率均下滑超8個百分點。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根據已披露2019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區縣進行統計,各區縣收入分化較大。其中璧山區、合川區和涪陵區政府性基金收入超過60億元,分別為95.0億元、76.3億元和66.9億元。渝中區和大渡口區連續兩年未實現政府性基金收入。而由於散裝水泥退庫,沙坪壩區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為-0.02億元。從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來看,七個區縣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所下降,其中渝北區、墊江縣和巴南區下降幅度較大,分別為-20.0%、-20.2%和-64.9%。而武隆區、綦江區、城口縣和沙坪壩區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超過30%。


從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變化來看,綦江區、武隆區和城口縣增速上升幅度較大,分別為61、53.7和37.1個百分點。奉節縣、秀山縣、江北區、南岸區和巴南區增速下降幅度超過100個百分點,其中巴南區由於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增長436.2%,而2019年下降64.9%,使得增速下降幅度超過500個百分點。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綜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來看,主城九區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均接近於0,地方財力主要來源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璧山區、江津區和合川區等9個區縣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都處於較高水平,地方財力(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下同)狀況較好。


城口縣、巫溪縣和酉陽縣等18個區縣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均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地方財力狀況不佳。梁平區、榮昌區、潼南區和南川區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相對較高,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較低導致的地方財力不足。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三)2019年重慶市僅3個區廣義債務率有所下降


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方面,截至2019年末,九龍坡區、萬州區和江北區地方政府債務餘額位居全市前三,分別為196.8億元、151.2億元和149.9億元。有6個區縣債務餘額不足50億元,其中城口縣債務餘額最少,僅為29.5億元。從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增速來看,2019年重慶市38個區縣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均較上年有所上升。其中,巫溪縣、秀山縣、酉陽縣和奉節縣增速均超過40%,其中巫溪縣由於土地儲備和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推進,債務餘額增速達到65.2%。渝北區、綦江區和大渡口區增速小於5%,分別為3.4%、2.4%和0.8%。


城投債餘額方面,截至2020年4月10日,沙坪壩區、涪陵區和江津區位列全市前三,分別為439.4億元、439.0億元和257.1億元。巫溪縣、巫山縣、彭水縣和江北區城投債餘額為0。其餘區縣中,長壽區、合川區等10個區縣的城投債餘額在100-200億元之間,九龍坡區、北碚區等21個區縣的城投債餘額在100億元以內。


從狹義債務率來看,城口縣和巫溪縣由於地方財力較低,導致債務率位居全市前二,分別為464.3%和424.3%。另外,大渡口區等16個區縣債務率超過200%,忠縣等18個區縣債務率在100%-200%之間,銅梁區和璧山區的債務率不足100%,分別為98.7%和95.6%。從狹義債務率變化來看,僅6個區縣狹義債務率有所下降,大渡口區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7.5個百分點;狹義債務率上升的區縣中,巫溪縣、酉陽縣和秀山縣上漲幅度超過100%,分別上漲165、127.5和104.5個百分點;其餘區縣狹義債務率提升幅度在70個百分點之內。


從廣義債務率來看,所有區縣廣義債務率均超過100%。沙坪壩區、大渡口區和巴南區位列前三,分別為965.4%、623.5%和610.2%。綦江區等29個區縣廣義債務率在200%-600%之間,墊江縣等6個區縣不足200%。璧山區廣義債務率最低,為118.7%。從廣義債務率變化來看,僅榮昌區、開州區和綦江區廣義債務率有所下降,分別下降5.7、7.6和42.4個百分點。其餘區縣均有所上升,其中北碚區、沙坪壩區和酉陽縣上升幅度較大,分別為221.5、172和170.4個百分點。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綜合廣義債務餘額和廣義債務率來看,沙坪壩區一枝獨秀,廣義債務餘額和廣義債務率均遠高於其他區縣,巴南區、綦江區、九龍坡區和南岸區等區縣廣義債務餘額和廣義債務率均較高,債務壓力偏大一些。彭水縣、渝中區和巫山縣等區縣廣義債務餘額和廣義債務率均相對較小,債務償還壓力相對較小。


涪陵區、江津區和合川區在廣義債務餘額較高的情況下,廣義債務率水平相對較低,說明地方財力狀況較好,債務壓力相對較小。大渡口區、城口縣和酉陽縣等區縣廣義債務餘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不過廣義債務率高於平均水平,地方財力規模與債務餘額不相匹配,有一定償債缺口。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從2020年城投債到期回售總額來看,涪陵區超過了100億元,達到139.2億元。其餘區縣到期回售總額均低於50億元,其中武隆區和榮昌區到期回售總額較小,分別為6.4億元和6.0億元。另外,有19個區縣的到期回售總額為0。從到期回售總額佔存量債的比例來看,開州區、大渡口區和涪陵區比例較高,分別為47.5%、32.3%和31.7%。沙坪壩區佔比較小,僅為2.8%。


公募發行城投債到期及回售金額方面,涪陵區最高,達到99億元。永川區和開州區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別為42.4億元和20億元。大渡口區和黔江區金額較少,均為1.6億元,另外有22個區縣金額為0。公募發行城投債到期及回售金額佔比方面,開州區、永川區和長壽區排名前三,分別為57.1%、45.0%和38.9%。涪陵區、武隆區等12個區縣佔比在8%-38%之間。沙坪壩區佔比較小,僅為2.2%。


私募發行城投債到期及回售金額方面,涪陵區和黔江區超過20億元,分別為40.2億元和21.0億元。巴南區和綦江區金額較少,僅為5.0億元和3.2億元,另外有24個區縣金額為0。私募發行城投債到期及回售金額佔比方面,開州區、榮昌區和大渡口區佔比超過30%,分別為37.8%、37.5%和36.2%。巴南區、沙坪壩區和綦江區佔比不足5%,分別為3.5%、3.2%和2.8%。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綜上,區域經濟方面,超六成區縣GDP增速高於全國GDP增速水平,但超半數區縣GDP增速較上年有所下降。財政表現方面,各區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較為分化,大部分區縣地方財力增速下滑。債務方面,各區縣廣義債務率大多有所上升,僅榮昌區、開州區和綦江區下降。


直轄市重慶38個區縣2019年經濟財政數據大盤點


綜合來看,綦江區財政實力有所好轉,且狹義和廣義債務率同步下降。大足區、豐都縣財政實力有所好轉,但由於城投債增加較多,僅狹義債務率有所下降。九龍坡區、巴南區、黔江區和秀山縣財政實力有所惡化,且狹義和廣義債務率明顯上升。沙坪壩區、武隆區和巫溪縣財政實力雖有所改善,但債務擴張更快,所以狹義和廣義債務率均明顯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