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遊廬山,看到李白大作,寫下名篇PK偶像,誰更勝一籌?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北宋文豪蘇軾是一位在文化和藝術領域全面開花的千古全才,其中最家喻戶曉的,就是他的詞,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等。相對比於詞,蘇軾詩的影響力似乎小得多,其中後世最熟知的,似乎也只有那首《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遊廬山,看到李白大作,寫下名篇PK偶像,誰更勝一籌?

(蘇軾《題西林壁》)

蘇軾的這首《題西林壁》,短短四句28個字,凡是上過小學的人都會背。但是,這首詩背後的有趣故事,你卻未必知道。以下,筆者就為大家慢慢講述,我想,你一定會愛上那個啪啪打臉卻又分外可愛的蘇軾。

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被貶黃州已然4年的蘇軾改遷汝州(今河南臨汝),雖然官職仍是團練副使,但總算離京城近了一些。赴任途中經過九江時,酷愛遊玩的蘇軾特地約上三五好友同遊廬山。

由於廬山的名氣實在太大,所以早在蘇軾之前,就已經有很多古代文人在此留下過佳作。蘇軾自認為歌詠廬山的詩詞文章已經夠多了,自己無需再畫蛇添足,於是在出發前誇下海口——此次遊覽廬山,絕對不寫一詩一詞,不留一字一畫。

不過,剛剛登上廬山不久,蘇軾就啪啪打臉了。因為在當時,不僅廬山名氣大,蘇軾名氣更大,山上的和尚知道蘇軾來了,興奮異常,紛紛奔走相告:

“大文豪蘇子瞻來了!大文豪蘇子瞻來了!快去要簽名啊!快去要簽名啊!”諸如此類。

蘇軾遊廬山,看到李白大作,寫下名篇PK偶像,誰更勝一籌?

(蘇軾畫像)

蘇軾這個人,性格直爽,喜怒皆形於色,見到這麼多人追捧自己,他非常得意,一個沒忍住,一口氣寫下了《初入廬山三首》。

第一首是: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第二首是:

自昔懷清賞,神遊杳藹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在廬山。

第三首是: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

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

總之,表達了一下喜悅之情。

這一“破戒”可好,蘇軾一發不可收拾,又寫了很多首廬山記遊詩,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當然就是《題西林壁》了。

話說,蘇軾邊走邊遊邊看,看的是什麼呢?答:《廬山記》。這個《廬山記》就是前人總結的遊廬山指南,其中尤其推崇兩首寫廬山的詩,其中之一,那不用說,肯定是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至於第二首,則是中唐詩人徐凝的《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蘇軾遊廬山,看到李白大作,寫下名篇PK偶像,誰更勝一籌?

(廬山瀑布)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筆者不多贅言,總之就是極好。而徐凝的《廬山瀑布》寫的什麼呢?大意就是說,廬山瀑布就好像從半空中落下來一樣,雷鳴般傾瀉入江,蔚為壯觀,聲勢浩大,感覺是把青山都劈成了兩半。

平心而論,徐凝的這首詩寫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就連白居易看過後都感慨說:

“賽不得,賽不得!”意思就是他也寫不到徐凝的水平。但是蘇軾卻不以為然,對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軾自然是讚譽有加,但對徐凝的《廬山瀑布》,他卻不屑一顧。

蘇軾還專門寫了一首《戲徐凝瀑布詩》加以諷刺,詩曰: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廬山瀑布是天帝灑入人間的銀河,古往今來歌詠廬山的詩很多,但只有謫仙人李白寫得最好。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但它的任務可不是把你徐凝那破詩給洗乾淨了。果然是心直口快的蘇軾,嘲諷之意盡在其中。

蘇軾遊廬山,看到李白大作,寫下名篇PK偶像,誰更勝一籌?

(蘇東坡劇照,扮演者:陸毅)

蘇軾把徐凝的詩說得一文不值,那他自己呢?是否能寫出超越之作呢?前面那幾首都只是有感而發的隨性之作,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詩,蘇軾自然是不服輸的,尤其是不能在偶像李白的詩前丟臉,於是他遊覽廬山西林寺時在牆壁上寫下了大名鼎鼎的《題西林壁》。

蘇軾的詩有兩大特徵,其一是奇趣,其二是便是哲思,這一點在《題西林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回看此詩,如果只看前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在是平淡無奇,甚至很有幾分打油詩的既視感,但好在很有趣味性。但是第三句、第四句話鋒一轉,上升到了哲思層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此一來,馬上化腐朽為神奇,遂成千古名篇。

據說,蘇軾在西林寺牆壁上題完此四句後說道:“譜廬山詩盡矣!”意思就是:

“寫廬山的詩到此為止了!”《題西林壁》是他對此次廬山行最後的總結。由此可見,蘇軾自己對這首詩十分滿意。

誠然,蘇軾的《題西林壁》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被後世譽廬山詩中的“雙絕”,各有風采,不相上下。那麼,各位讀者更偏愛哪一首呢?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