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谋士传之算无遗策

三国杀谋士传之算无遗策

贾诩算是三国第一毒士,因为出身凉州集团,他最早跟着董卓混日子,一直没有被重用。后来董卓被杀,他煽动李傕、郭汜为董卓复仇,攻陷长安,导致汉朝中央统治秩序彻底崩溃,各地诸侯混战加剧,可谓天下大乱。

后来贾诩投奔张绣,当时曹操正在讨伐张绣,贾诩觉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日后定大有作为,于是劝说张绣投降曹操。没想到这个时候曹操犯了人妻控的毛病,霸占了张绣的叔母。张绣感觉受了侮辱,贾诩也觉得曹操不过如此,于是屡献妙计,帮助张绣反叛曹操。曹操被贾诩玩的很惨,为了女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自己也差点被张绣活捉。

官渡之战爆发,贾诩再次审时度势,建议张绣投靠曹操而非袁绍,这次帮了曹操的大忙,使得曹操避免两面受敌的绝境,贾诩备受曹操敬重,给他封官加爵。贾诩也总算找到了明主,帮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长子曹昂战死以后,曹操一直未立世子,当时曹丕和曹植都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时贾诩再次出手,在最关键的时刻,三言两语就帮助曹丕取得世子之位。后来曹丕篡位称帝,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

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三国杀谋士传之算无遗策

荀攸出身士族家庭,曹操身边的谋主,曹营的二把手荀彧是他的亲叔叔。荀攸从小就才智过人,有点名侦探柯南的味道。话说他十三岁那年,他的祖父荀昙去世,一个过去在荀昙手下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

身为曹营中的谋士之首,荀攸可谓妙计百出,算无遗策。在曹操征讨张绣的时候,他曾经和贾诩正面交锋过,不过那个时候荀攸是不主张攻打张绣的,可惜曹操没听他的,结果惨败,差点丢了性命。曹操自宛征吕布,荀攸用计水淹下邳,活捉了吕布。后来的官渡之战,更是荀攸的个人表演时间,他妙计百出,成就了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并且力主曹操偷袭乌巢,奠定了官渡之战胜利的基础。

荀攸前后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锺繇知道。锺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所以“世不得尽闻也”。

三国杀谋士传之算无遗策

郭嘉才华横溢,放荡不羁,是曹操最喜欢的谋士之一。郭嘉二十七岁投奔曹操,与曹操一见如故,心心相惜,曹操夸郭嘉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夸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还专门为郭嘉量身定制了一个新职位:军师祭酒。郭嘉没让曹操失望,曹操也没让郭嘉遗憾。

官渡之战前,曹操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士气非常低落,都怕不是袁绍的对手。郭嘉挺身而出,为曹操陈诉“十胜十败”,与袁绍相比,曹操有十个方面胜于袁绍,即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虽然马屁嫌疑严重,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非常鼓舞士气,为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郭嘉善读人心,料事如神。曹操打败袁绍以后,本想乘胜追击他的两个儿子,但是唯独郭嘉反对,他料定袁绍两个儿子会自相残杀,建议曹操先攻击刘备。袁谭、袁尚果因争夺冀州而开战,袁谭战败投靠曹操,曹操打败袁尚轻取冀州。

袁尚北上逃亡乌桓,曹操担心南方刘表偷袭,不敢追击。这个时候又是郭嘉,他认为刘表是个只会吹牛,做不了大事的人,不足为虑,主张曹操远征乌桓。而且建议曹操轻兵急行,打他个措手不及。果然,曹操大获全胜,斩杀踏顿,袁尚败走辽北。

本来曹操看郭嘉年轻,还打算托孤与他辅助继承人,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在北征乌桓的途中,身染重病,再加上水土不服,旅途劳顿,一命呜呼,死时三十八岁。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曾经大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