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捉弄孩子的行为坚决说“不”

对捉弄孩子的行为坚决说“不”

有次下班回家,在楼下看到这样一幕情景:

有几个孩子在楼下一块玩耍,到了晚饭时间,邻居们开始把孩子带回家吃饭,有一个小女孩还玩着,这时一位邻居对这个孩子说:

“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给我,我家有个儿子,正好没有小女孩,走吧,跟我回家。”

说着就做出要拉小女孩走的样子,小女孩被吓坏了,大哭起来。

很多大人都喜欢这样“捉弄”孩子,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

实际上,“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对捉弄孩子的行为坚决说“不”

例如,大人手里拿一个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痛快地给他,而是提条件,让孩子说一句甜言蜜语,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就做出要把东西拿走不给的样子,直到孩子说了,才满意地把东西递给孩子。

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所以,当别人“捉弄”自己的孩子时,我们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真正的“逗”孩子,是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以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孩子快乐的时间,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曾经就有一位智慧妈妈这样“逗”孩子玩:

这位妈妈洗完一块床单晾起后,顺便和她两岁的小儿子玩一种叫“眊(mào)儿”的游戏。

她和孩子分别站在床单两边,互相看不见,然后每喊一声“眊儿”,俩人就同时从床单左边或右边探头去看对方。

孩子的目的是每次探头能和妈妈碰面,而妈妈的目的是每次探头都不让孩子看到。

这样,妈妈有可能这一次刚刚从左边探了一次头,接下来的“眊儿”还是从左边探头;以孩子的判断,妈妈刚才从左边出来,这下该到右边了,就跑到右边,结果扑个空。

这样可能来回扑几次空,到终于和妈妈碰上面了,孩子就会乐得大笑起来。

尤其是妈妈使了小计策,刚从左边出来,又从左边出来,而孩子已学会判断,通过猜测,两次从同一边出来,连着脸对脸地和妈妈“眊儿”上,孩子会为自己的成就感兴奋不已。

多好啊,这样的“逗”孩子才是真正的高级。

对捉弄孩子的行为坚决说“不”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孩子是他们自己。尊重孩子,才是父母最温暖的养育。”

父母一定要竭尽所能给孩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带着孩子不停地向上成长。只有从内心真正的尊重“捉弄”孩子这种行为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才能真正保护好孩子。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抵御住外面风雨的侵袭,越来越勇敢越来越坚强,直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尊重孩子,远离“恶逗”,从你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