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为什么宁死也不原谅李甲?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不原谅李甲,就是不原谅她自己

原谅了李甲,也就原谅了她自己

就这样简单。

杜十娘为什么宁死也不原谅李甲?

不原谅,也正说明,李甲和杜十娘非常匹配,李甲没胆量空手回家面对父亲,杜十娘也没勇气在没有李甲的情况下继续活下去。杜十娘虽美丽,但无慧,且,没有文化的陶冶,因为遇人不淑的前提是没有识人之明。

当时,朝庭缺钱,出政策,出钱就可以较为轻松走求学入仕途的捷径。冯梦龙写道:“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侵犯朝鲜。朝鲜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有户部官奏准:目今兵兴之际,粮饷未充,暂开纳粟入监之例。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自开了这例,两京太学生各添至千人之外。”

冯梦龙刚在上文赞了朝庭,说“人有庆民安乐,四海无虞国太平。”

杜十娘为什么宁死也不原谅李甲?


没想到下文就说到打仗,这么富庶的天下,打仗却拿不出银子来。于是想出“纳粟入监”的法子。

朝廷的一个政策,改变多少人的命运。但到底是正改变,还是负改变,那就完全取决于个人如何把握了。相信很多人比如柳遇春这样的人就抓住了就会,实现了人生飞跃。

但冯梦龙在这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偏偏写了负改变的李甲和孙富。李甲和孙富就这样走入京城成为太学生,并让这个故事得以发生。

李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甲身为家中长子,却不思读书上劲,不管什么原因,反正他甚至秀才好像也没考中。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去太学读书,却拿着钱流连于花街柳巷。

李甲是个深陷个人情欲的太学生,不仅家、国一点儿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有理想,没有抱负,而且连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一丝丝的打算。

杜十娘没有识人之明,李甲就有识人之明吗?没有。他根本不了解朝夕相处的杜十娘。李、杜二人根本互相不了解。

这篇小说里只有柳遇春是个明白人,能够通过别人的言行判断其为人。当他看到杜十娘给了李甲一百五十两赎身银子时,马上说道:“此妇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吾当代为足下谋之。”并且,雷厉风行帮助李甲凑足银子,并对李甲说:“吾代为足下告债,非为足下,实怜杜十娘之情也。”

柳遇春,遇到春天的柳树,自然英姿勃发,聪明俊朗,自然柳遇春的结局是好的。

通过柳、李二人的对此,李甲的糊涂、没有识人之明昭然若揭。之后,作者又通过李甲和孙富的一次交谈,来揭露李甲的愚蠢、幼稚天真以及没有主见。所以李甲幸福与否完全靠撞大运,就要决定因素取看他遇到什么人。

因为李甲根本没有主见,杜十娘想嫁他,他就说好,根本不考虑自己有没有勇气和力量和父亲对抗。这也说明,杜十娘遇到那么多人,只有李甲,她似乎能说得动,控制得了。可见李甲多么没主见。

另外,柳遇春说的,他听,孙富说的,他也听,一点儿辩别能力都没有。如果李甲没有遇到孙富,杜十娘的悲剧结局也是确定的,因为回到家里,不知有多少人在他耳边说三道四。

杜十娘为什么宁死也不原谅李甲?

并通过文中多次描述他对其父的惧怕,也表现出李甲的懦弱。

这样愚蠢,不智,懦弱,幼稚,不思进取,没有主见的人,不知杜十娘喜欢他什么?小说中说杜十娘沦落风尘5年多,阅人无数,阅人无数还挑选了李甲托负终身,可见识人之难。

并且,古哲曾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和,同气相求。在交友和婚姻方面,基本上是什么样的人找什么样的人,这是规律。如果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个人,那么通过妻子或丈夫也能了解他们的另一半,基本不会看走眼。

李甲为什么成为了这样的人?

很简单,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爹,叫李布政,谐音就是李不正。

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个好榜样,这是唯一一个保证孩子走正路的方法。

李甲,这样的一个人,从这样上梁不正的家庭里走出来的一个下梁歪,杜十娘却爱得死心塌地,她这样的结局,不亦宜乎?

杜十娘原谅了李甲不思读书,不思进取;原谅了李甲流花街柳巷以及不敢面对困难的懦弱;但她却不了解李甲的糊涂和愚蠢,这也正是她不能原谅李甲的地方,也恰是她不能原谅自己的地方。正因为同样的不智和糊涂,她决定死磕,往死里磕。

长期以来,人们赞美杜十娘的“勇”。但在孔子认为,这样没有礼和仁约束下的勇,是不值得提倡的。杜十娘的勇属于孔子所说的"暴虎冯河"之类的勇,不值得欣赏。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就是说仁者必定是勇敢的。但有些看似有勇气的人,如果没有仁的精神滋养,那就是愚鲁的勇,不值得效法。另外,心理学家说,性格暴烈的人都是缺爱的人。一个严重缺爱的人,婚姻也不会长久和幸福。杜十娘的悲剧是注定的,仿佛和原谅不原谅的关系也不是很大。

所以,如果,现在人们还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杜十娘,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去认识社十娘,那么价值观,人生观还是没有建立在正确的基石之上。不亦悲呼!?

识人之明,是一种高端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是人人具备。

但可以培养。

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

庶几能培养出来这种能力。


此文章属于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大家关注青紫Kiki,愿我们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