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如果提及国内水平最高的导演,很多人都会忽略掉北漂儿陈可辛。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在历经波折的《夺冠》终于上线后,一开画就终结了《八佰》近一个月的单日票房冠军,电影市场的火热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高潮场面。


从一部电影来看,这片子一如既往地符合陈可辛这个金字招牌,拍得行云流水。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但中国女排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又怎么是这两个小时能够囊括的。对影片的失望确实和之前差点被废掉的删改没太大关系。


总结起来理由如下,


一、不喜欢《夺冠》这个名字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这也能成为一个不喜欢的理由?


是的。


原来叫《中国女排》,众所周知的女排精神。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可《夺冠》太过功利,金牌固然重要,难道女排精神就只是为了金牌?


然而从剧情来看,除了铁榔头一个人名字外,其他人基本都没有露名,因此电影不如叫《郎平传》了。


而且如果你是个体育迷,你就会知道,郎平遇到的困难远没有当年她的三十年老朋友陈忠和遇到的多。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是打球没打出什么名堂来,曾经的国家队助教陈忠和,在中国女排历经17年世界大赛无冠时,挺身而出,一举拿下2003年世界杯冠军!


并在第二年雅典奥运会上演惊天大逆转,击败俄罗斯蝉联了世界冠军。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当年郎平身边的陪练,历经几十年的摔打锤炼,最终走上最高领奖台,其实这个故事更加励志,远比2016年郎平二度执教中国队时夺冠来得热血和振奋人心。


当然不拍的原因,自然是陈忠和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铁榔头郎平,也没有郎平的职业生涯那么壮阔又充满戏剧性。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影片虽然叫《夺冠》,但选取的三个比赛段落中只有第一个是决赛场面,第二个北京奥运会比赛不过是小组赛,第三个是淘汰赛的第一场。


三个比赛用郎平不同的立场彰显了中国女排在不同时代的三种境遇。


二、为啥是《八佰》,《夺冠》咋不去救市?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上一周,《八佰》成为了今年全球的票房冠军。华谊用一曲民族悲情,挽救了自己,挽救了中国电影。


谁都知道充当中国电影救世主的华谊,之前有多么狼狈,有多么不光彩。但我们一直希望最先冲出来的是根红苗正,能够提振国民士气的是爆燃的《夺冠》。


彼时的国民,就像训练场上的郎平,望着朱婷一次次扣杀,希望她用力喊出来。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国民苦疫情久矣。


当然我们也都知道,电影是一门生意,任何一个贸然的决定都可能导致几亿的投资灰飞烟灭。


经历了陈忠和风波,经历了改名,经历了9个月的漫长等待,《夺冠》谨小慎微地看着《八佰》在战场上“厮杀”,闯出了一片天,救活了自己,点燃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熊熊烈火,然后《夺冠》才谨慎地选择档期。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这样的商业利益考虑,让一部讲述国民精神塑造,点燃国人热情的电影完全没有救市的壮举,总会让人觉得《夺冠》缺少血性,可偏偏这又是一部看了让人血脉贲张的电影。


三、真正的球迷喜欢《夺冠》吗


如果说《夺冠》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国体育电影,我也想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来,它的确够燃。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对于影迷来说,1981年的首次抡元,确实是开启了中国女排作为中国人精神风貌象征的大时代,选取中日对抗的那场决赛也的确振奋人心。


女排的经典场面太多了,能够再选取2016年奥运会淘汰赛上背水一战的比赛,战而胜之,从而顺利拿下当年的奥运冠军,符合电影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的套路,陈可辛不可谓不聪明。


确实是,在勉强出线又面对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东道主,最困难的情况下,能够逆转淘汰巴西,这场比赛选得恰当,又有代表性。


但是,对于球迷来说,即便是这场比赛,能够展现郎平技战术水平和临场指挥水平,及女排姑娘的勇气、实力的,依然不够。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在这场比赛中,中国队首局失利,已然到了悬崖边上。


在郎平等人的努力下,中国队力挽狂澜扳成了1:1,并反超成2:1。


电影是在2:1后直接跳到了2:2上。


巴西队是怎么在对手士气高涨时又扳成平手的?


显然又输一局对于中国队是有影响的,当然从结果看是及时调整了状态。但影片没有完整表现起伏跌宕的比赛局面。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电影是可以一笔带过的,但是一场比赛中体现的勇气、士气可不是那么容易划过的。它会有退缩,上前,相持,较劲,反超,但是比分一亮出来一下子把观众刚点燃的热情就暂停了,怎么中间还让人家扳回去一局?


女排姑娘们经历了什么?


直接跳到了第五局,就让人不能完全感受到那种紧张贯穿始终的一鼓作气带来的激动。


俄罗斯的超然体育片《绝杀慕尼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片子对于决战双方的实力渲染得很清楚:美国当时已经36连胜,多少年都没遇到对手,苏联的实力在对手看来不堪一击!而且在最后的决赛中美国也一直压着苏联打,但是历史在最后几秒钟发生了逆转!


那几秒钟就像我们看日漫时经常发生的,发一个球都会画一本书。教练员在那几秒钟发挥的作用最终决定了比赛的走向。


这就让球迷看得完整,波澜起伏,又心潮澎湃。


而且电影中郎平重新执掌中国队后,除了理念上的创新外,在临场指挥中并没有看出太神奇之处。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调教朱婷和其他女排队员,让她过了心理关的是回到漳州女排基地的前教练陈忠和。


在场上逆转巴西的时候,除了让刘晓彤出奇兵,也没看出她在技战术上有什么新奇之处。巩俐的表演一向是可以爆发的,但是电影中的她一直故意绷着脸,看似气场满满,其实有点像纸老虎。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四、无法共情的情节设计


在整个80年代,中国观众以及体育迷们,最熟悉的解说声音莫过于宋世雄。片中也请来了宋世雄重新进行了解说。但宋世雄的这次解说和当年是不一样的。


当年他的每一次叫队员,都会直接说2号梁艳、3号郎平、4号周晓兰等等。片中换成了只说号码,不说人名,就不符合当年的情境。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当然陈可辛也不是想拍纪录片,我们也清楚年初的改名风波,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只不过任何和记忆中不同的设计,都会让共情的演化缺少必要的细节。


再举一例,当2016年郎平再次率队夺冠(一年前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时,家中的陈忠和在看电视时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我也不能平复,因为看到陈忠和用的是一台80年代的老电视机。


你可以说那个年代的电视某些进口品牌,质量用个三五十年是没有问题的,但带后屁股的电视是无法接收如今的数字信号的。


五、《夺冠》里讲大道理多过说普通话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说教是令人反感的,讲大道理,拔高度,都一样。《夺冠》里充满了类似的说辞。


那么多鸡汤和鸡血看后都记不住,让那么多可爱的姑娘都脸谱化了。


讲道理太多,就必然少了细节的支撑,就会让电影过于空洞。


但幸好他是陈可辛。


陈可辛最适合拍这部片子在于,当年他在泰国亲眼目睹了女排顽强作战,更在于学习中国女排的运动化没有影响过港澳地区。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这就使得陈可辛可以更好地以旁观者的角度,在中国女排诸多经典大场面中采撷几片。


中国体育片不好拍,陈可辛走出了可喜的一步,特别喜欢他在细节上的处理。


譬如他选取的郎平重掌国家队刚开始,就有队员不堪重负提出退出。前后35年两次人员退出的对比彰显时代变了,人的追求和思想境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像巴西奥运会颁奖现场,姑娘们伸脚在领奖台上敲,妙趣横生,不禁让人想起了刘翔当年在雅典领奖时的纵身一跃。


《夺冠》很燃,但是我不喜欢


让一个背负夺冠的沉重包袱,用一个毕现运动员青春和活力的小动作,用小细节诠释了大场面。


这个巧妙的四两拨千斤,就把《夺冠》过于宏大的意义预设聪明地卸了下来。


到了片尾曲《生命之河》,王菲和那英的联手,已然像去年王菲演绎《我和我的祖国》那样,婉转吟唱,更加个性化的表达终于把一部体育片圆满完成了。

中国已经不是金牌代表一切的时代了,不打排球一样有别的选择。


不喜欢《夺冠》,不妨碍喜欢陈可辛。

不妨碍期待他的《李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