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李淵的崛起:從晉陽起兵到入主長安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大隋帝國風雨飄搖,李淵晉陽起兵,攻入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

李淵是典型的門閥士族出身,祖父李虎追隨宇文泰創建西魏,為著名的西魏“八柱國”之一。

北周建立後,已經去世的李虎被追封為唐國公,其子李昞承襲了爵位。李昞去世後,年僅七歲的李淵承襲了爵位。

隋朝末年,李淵的崛起:從晉陽起兵到入主長安

早年擔任隋文帝楊堅的近身侍衛,後來被派往西北的戰略要地接受歷練,輾轉各地,擔任刺史。

李淵娶了鮮卑望族竇毅的女兒竇氏,竇氏從小聰慧過人,且具有非常敏銳的政治頭腦,給李淵生下了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

從大業中期開始,李淵就已經成為了隋煬帝楊廣的心腹,他不斷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重要職位,政治和軍事能力得到了深入的歷練。

李淵一直在精心建設自己的隊伍,為今後做打算。雖然李淵很謹慎,但還是引起了楊廣的警覺,李淵只能“自穢”自保。

所謂自穢,就是故意表現得很墮落,比如說酗酒、貪財、好色等自甘墮落,胸無大志的行為,好讓領導覺得自己沒有野心和能力。

終於,李淵的墮落傳到了楊廣的耳朵裡,楊廣也重拾對李淵的信任。大業十二年年底,李淵被擢升為太原留守。

太原是帝國北部邊境防禦突厥的軍事重鎮,隋煬帝讓李淵鎮守此地,負責清剿周邊叛亂。

對於這個認命,李淵大喜過望,因為太原城高池深、糧食充足、戰略位置重要,是開創帝業最理想的根據地。

李淵一直在隱忍,一直在蟄伏,他在默默地觀察著局勢,默默地積蓄著力量。

大業十三年,蟄伏了多年的李淵終於出動了,沒有人知道一個新的王朝將從太原成長起來。

公元617年,李淵父子,晉陽起兵。

關於晉陽起兵,史書上多是標榜李世民的功勞,突出地讚頌李世民,埋沒歪曲李淵的作用,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干預了史書的編纂,其實,李淵一直是最高決策者,在唐朝的締造過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起兵之前必須除掉身邊的兩顆釘子,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他們是隋煬帝派來監視和制約李淵的。

李淵一直在等待時機,終於,大業十三年二月,馬邑軍官劉武周發動兵變,殺死了太守王仁恭,自立為天子。

李淵以抵抗叛賊為由招募和調遣軍隊,很久便招募了近萬人,這支軍隊將成為晉陽起兵的主力軍。

李淵把軍隊分派給了李世民、長孫順德和劉弘基,而長孫順德和劉弘基是朝廷的罪犯,這引起了王威和高君雅的懷疑。

王威和高君雅越來越擔心李淵發動叛亂,便想除掉李淵,不料走漏了風聲,李淵先下手為強,以勾結突厥人為由逮捕了二人。

巧的是,兩天之後突厥數萬人襲擊晉陽,李淵藉機斬殺了王威和高君雅,根除了隱患。李淵用計解了晉陽之圍,並給突厥始畢可汗寫信表示願與突厥交好,以保後方穩定。

此時的李淵,選擇了在隋朝和突厥之間走鋼絲,既打著尊隋的旗號,不與隋朝決裂,以獲得更大的餘地和空間,又向突厥示好,不與突厥為敵,以解後顧之憂。

經過精心謀劃和實施,李淵宣佈廢黜楊廣,擁立代王楊侑,於大業十三年六月初五正式起兵。李淵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奪取長安。

進軍長安的第一戰,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不負眾望,奪取了西河郡,首戰告捷,鼓舞人心。奪取西河後,李淵開倉賑糧,青壯年紛紛來投。

大業十三年六月十四日,唐國公李淵自立為大將軍,開設大將軍府,成立了最初的人事班底。

大業十三年七月初四,任命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留守,讓他鎮守後方根據地。初五,李淵誓師出征。

李淵大舉封官,收買人心,他還寫信擁戴李密,希望穩住李密,讓他拖住東都洛陽的隋軍。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個兒子的支持下,李淵力排眾議,堅決攻克霍邑,攻克後,論功行賞,迅速南下佔據臨汾郡、攻克絳郡,抵達龍門。

而後,李淵親率主力渡河入關,其他將領圍攻河東的屈突通。進入關中後,各地隋朝官員望風而降,經過調兵遣將,長安終於完全暴露在了李淵面前。

毫無疑問,長安被攻克,攻克長安六天後,李淵擁立代王楊侑即皇帝位,是為隋恭帝。

隨後,像所有篡位奪權的人那樣,李淵開始了政治表演,新天子楊侑任命他為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所有人都知道,李淵才是新朝廷真正的主宰。

李淵佔據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競逐隋鹿的一個強大選手出現了,四方群雄將一個個被淘汰,隋王朝也即將壽終正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