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殺降成癮,連項羽白起都不如他狠!

玄武門之變讓世人記住了李世民,李世民因為這場政變背上了弒兄逼父的罵名,也開始走向了千古一帝的巔峰旅程,面對李世民的逼宮,李淵的態度似乎非常曖昧,在兒子的一番“正氣凜然”的辯解後竟然乖乖退位,將皇位拱手讓給兒子,關鍵時刻,能夠以“慫”自保,這恰恰是李淵的高明之處。

“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殺降成癮,連項羽白起都不如他狠!

晉陽起兵,李淵開出的一張“空頭支票”

其實這次兵變並不能把責任全推到李世民身上,因為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恰恰是由李淵一手挑起來的,早在晉陽起兵之時,李淵就曾猶豫不決,彼時隋王朝已經四分五裂,各路起義軍已由星星之火變成了燎原烈火,席捲了隋王朝的大半個江山,此時太原兵甲精銳、糧草充足,如能起兵自立,必然席捲天下,成為中原逐鹿的一支勁旅,然而李淵優柔寡斷,遲遲不肯動手。

“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殺降成癮,連項羽白起都不如他狠!

李世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便聯合裴寂趁李淵醉酒之際,安排晉陽宮的宮女服侍李淵過夜,李淵酒醒後,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在隋朝安排宮女陪睡無疑是殺頭的大罪,可事已至此,只能將錯就錯,在李世民軟硬兼施下,李淵終於起兵,這才有了後來的大唐王朝。晉陽起兵中,李世民發揮了主要作用,因此李淵也曾答應李世民,一旦取得天下後,將立李世民為太子。

“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殺降成癮,連項羽白起都不如他狠!

大封秦王,兄弟反目釀成玄武門事變慘劇

在父親空頭支票的激勵下,李世民南征北討更加賣力,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可精明的李世民萬萬沒想到,自己最後還是被李淵忽悠了,唐王朝建立後,李淵突然反悔,竟立李建成為太子,然而理虧的李淵自知對不起李世民,又封李世民為秦王,儀仗待遇皆與太子府不相上下,公元621年(武德四年)農曆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

“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殺降成癮,連項羽白起都不如他狠!

兄弟二人因此反目成仇,李世民認為李建成蠱惑父親奪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心中忿忿不平,李建成又忌憚秦王府勢力太大,對東宮構成了威脅,隨著兄弟二人矛盾的不斷加劇,終於爆發了玄武門之變:

《舊唐書》中詳細記錄了當日的情形:

(六月)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衛。高祖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欲令窮覆其事。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元吉中流矢而走,尉遲敬德殺之。俄而東宮及齊府精兵二千人結陣馳攻玄武門,守門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戰,流矢及於內殿。太宗左右數百騎來赴難,建成等兵遂敗散。

黯然退位,李淵以“慫”自保,人設從此崩塌

“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殺降成癮,連項羽白起都不如他狠!

當聽到玄武門事變的消息,李淵手足無措,他萬萬沒想到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慌亂之間,李淵也顧不上皇帝的威嚴和架子了,急忙找來裴寂詢問:“今日之事如何?” 然而裴寂還沒開口,蕭瑀、陳叔達兩個秦王死忠粉看準時機,為秦王立下一大功,此時太子、齊王已死,然而李世民卻並沒有急著面見李淵,因為他知道,此時面見李淵,必定背上逼宮的罵名,因此心思靈活的蕭瑀、陳叔達便扮起了黑臉:

“臣聞內外無限,父子不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建成、元吉,義旗草創之際,並不預謀;建立已來,又無功德,常自懷憂,相濟為惡,釁起蕭牆,遂有今日之事。秦王功蓋天下,率土歸心,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陛下如釋重負,蒼生自然乂安。

大體意思就是:事情已經鬧到了如此地步,皇上您該退位就退位,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晉陽起兵時也沒給您出什麼點子,要沒老二,就沒您老的今天,大唐建立後,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能力不行還天天算計秦王,反觀秦王,長得又帥能力又強、老百姓又支持,關鍵是比較能打,再說皇上您年紀也大了,把皇位讓出去正好可以退休了。

“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殺降成癮,連項羽白起都不如他狠!

話雖然說的很無恥,把李建成踩的一文不值,又把秦王捧上了天,但慌亂之中的李淵根本沒有時間想那麼多,為了保命只好同意:

“善!此亦吾之夙志也。”乃命召太宗而撫之曰:“近日已來,幾有投杼之惑。”太宗哀號久之。建成死時年三十八。

李淵自此之後便在歷史上變的毫無存在感,向自己的親兒子認慫,雖然保住了一條命,但卻讓自己的人設徹底崩塌,以至於後人提起李淵這位大唐的開國皇帝,並不怎麼感冒,然而歷史上的李淵真的這麼慫嗎?讓我們一起看看李淵為官時的所作所為或許會對他了解的更加深入一些。

“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殺降成癮,連項羽白起都不如他狠!

“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

如果沒有兒子李世民,李淵或許建立不了大唐王朝,但同樣是一位撼動時代的梟雄人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淵在為官時的系列戰績:

十一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擊龍門賊母端兒,射七十發皆中,賊敗去,而斂其屍以築京觀,盡得其箭於其屍。

李淵在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時,龍門地區正好發生了母端兒農民起義,隋煬帝派李淵前往鎮壓,李淵率部在霍邑與母端兒激戰,此戰過後,殺敵一萬餘人,俘獲六萬多人,母端兒戰死,其餘四千殘兵敗將紛紛逃亡,一時之間失地盡復,按理說把農民起義軍剿滅也就圓滿完成任務了,然而接下來李淵竟然又幹了一件讓人十分驚悚的事情,他將起義軍一萬多具死屍堆在一起,"壘為京觀",用來嚇唬老百姓,可見其手段殘酷,也可以證明李淵絕非善類。

“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殺降成癮,連項羽白起都不如他狠!

又擊絳州賊柴保昌,降其眾數萬人。

十三年,拜太原留守,擊高陽曆山飛賊甄翟兒於西河,破之。

突厥犯塞,高祖與馬邑太守王仁恭擊之。隋兵少,不敵,高祖選精騎二千為遊軍,居處飲食隨水草如突厥,而射獵馳騁示以閒暇,別選善射者伏為奇兵。虜見高祖,疑不敢戰,高祖乘而擊之,突厥敗走。

“慫人”李淵的另一副面孔:殺降成癮,連項羽白起都不如他狠!

明代的張燧看透了李淵的本質,認為在殺降方面,連項羽和白起都無法與他相比,簡直有些嗜血如命的病態:

"古今殺降之甚者,莫甚於唐高,而項羽、白起弗與焉。薛仁杲降則殺之,王仁本降則殺之,蕭銑降則又殺之,其他蓋不勝數也。或謂出太宗意,然而太宗未嘗殺頡利也。獨當時何無一言救止 豈其力不能得之,文靜之死,而無及於數子耶!"

從李淵為隋王朝鎮壓農民起義軍立下的赫赫戰績中,我們完全推翻了之前那個忠厚老實人的形象,其實早在晉陽起兵之前,李淵就曾因交納天下豪傑而被隋煬帝猜忌,試問一個生性優柔寡斷、胸無大志的人為何要交納籠絡天下人才呢?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李淵其實早有預謀,只不過一直裝出一副仁厚忠誠的模樣,而晉陽起兵看似是李世民逼李淵起兵,其實或許李淵只不過在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而已,既不讓自己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又由圖謀天下的大志,恐怕李淵的城府連李世民也沒有想到,之所以在歷史上沒什麼存在感,只不過是因為生出了一個比自己更狠的兒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