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史记》之孟尝君:放弃了英雄梦想,堕入了无间魔道!


孟尝君田文,天下之名公子。《水浒传》中的柴进会因被人称为“小孟尝”而自得,连想驳斥孟尝君的王安石,也得在行文伊始先来个欲扬先抑: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可见,孟尝君此人的影响力之大。可是,真实的孟尝君到底是什么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进入孟尝君田文的历史世界。


夜读《史记》之孟尝君:放弃了英雄梦想,堕入了无间魔道!

1.扫把星与哲学家


如果岁月可回首,田文一定会感激年少的自己,曾经拥有一颗哲人的大脑,用两个问题就替他填满了横亘在生死和嫡庶之间的鸿沟。


孟尝君名田文,在齐国上层贵族中,姓田就意味着一种特权。不过,和其他田氏族人不同,小时候的孟尝君是一个不配拥有故事的男同学。《史记》记载: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日:“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


孟尝君生于五月初五,这在古代是一个犯禁忌的日子,因为一年内太阳在天体宇宙中所运行的位置,刚好到达正中顶上(所谓“天中节”),就好比一天之中的午时12点左右,此时五毒尽出,酷热难当,因此被民间习俗认为是“恶日”,应该主动躲避。古人甚至还有“不举五月子”的说法。即此日所生的婴儿,无论男女,都应舍弃,因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


孩子大了,也该上户口了,田文也终于正面见到了自己的父亲——田婴。拥有四十多个儿子的田婴早就把这个“小灾星”忘了,没想到这小子都可以上幼儿园了,田婴怒不可遏,劈头盖脸地训斥了田文这位可怜而又卑微的母亲。一般小孩见到这阵仗,早就吓得“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可是田文却镇定自若,待父亲练完狮吼功后,就向父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人的性命如果受之于天,那么老天都赐给我生命了,你还担心啥?如果是受之于门户,那你就把咱家的门弄得高一些,我只要不和它齐平,就不会妨碍门户,克死父母。听到儿子这番高见,做父亲的也是一愣一愣的,最后为了挽尊,只能说了一句:“shut up!”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小田文为自己的生存还是毁灭所做的一次挣扎,那么下面这个问题的立意就高了许多,因为他问的是家族的兴亡:


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那是老百姓家的子孙繁衍;作为权贵阶层,一着不慎,就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田文小小年纪就问出了这样高水平的问题,确实让人对其刮目相看。从此以后,田文不再是个矮小且其貌不扬的田家庶子,而是替父亲接待八方来客,让人交口称誉的田氏接班人。


冯友兰先生说:“人可以不是宗教的,但一定要是哲学的”,生于忧患的田文,这时是有脑子的。


2. 取士


夜读《史记》之孟尝君:放弃了英雄梦想,堕入了无间魔道!


为了家族的长盛不衰,为了能够迅速分得战国人才市场的一大杯羹,田文作为齐国(薛地)上市公司的大老板,他迫切需要带出一支自己的人才队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制定了两个制度:一来者不拒;二有求必应。


孟尝君都要什么人呢?


《史记》用一句话概括为: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孟尝君的宾客来源有二:一是从别的诸侯那里跳槽过来的,这种宾客往往自负其能,眼高于顶;另一种是罪犯,属于技能型人才,至于品质就不好说了。


那孟尝君以什么标准来待客呢?


《史记》中有两个故事可以说明,我们先举其中一个只描绘了轮廓的门客。


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为了最大限度地收拢人才,孟尝君让人专门给各个宾客建档备案,不仅关心宾客本人,连他的亲属都在被关照的范围里,这是想宾客之所未想啊。此外,孟尝君还主动下调了自己的餐饮补贴,与宾客相等,此举彻底征服了一位质疑孟尝君饮食标准的门客,以至于对方惭愧至极,最后自愿以死赎国。


可惜,他只留下了一个轮廓。


另一位留下名字的门客,就是成语狡兔三窟的创造者——冯谖


冯谖的人生是典型的低开高走,《史记》是这样记载他的: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现在看来,冯谖有做行为艺术家的潜质,他用自弹自唱的方式,把自己升职加薪的诉求给提出来了——从食要有鱼,行要有车,最后连家中老母的养老问题都抛给了孟尝君

。小时初看此段,心里对冯谖此举大为鄙夷,这种求田问舍的伎俩,和小人有什么区别?长大后再读此段,方懂冯谖此举,不仅成全了孟尝君爱士的美名,也为自己试探出了一位可以输出一生忠诚与智慧的主人。


孟尝君终于拉起了自己的人才队伍,虽然这支队伍还有它的致命缺陷,但这也足以为自壮声势了,撑起齐国的门面了。


有了队伍,就该做事了。


3.杀个痛快


这只队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秦国的天罗地网中逃出生天,并创造了一个成语——鸡鸣狗盗。


这个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此处就不赘言了。


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夷平了一个县。


话说孟尝君从秦国向东逃至赵国后,便想顺路去拜访一下跟他齐名的赵国平原君赵胜。后者听闻孟尝君到访,赶忙派人将其接置府中,以贵宾的规格来款待他。酒足饭饱之后,平原君又派人将孟尝君礼送至边境。因为孟尝君是个名满天下的大人物,所以赵国边境某县的百姓听闻他来拜访,便纷纷走上街头,想目睹一下他的尊荣,场面之热闹,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


在赵国百姓想象中,孟尝君应该是个高大威猛的英雄豪杰。然而等到他们见到孟尝君的尊容时,竟全都傻了眼,原来孟尝君不过是个矮小瘦弱之人,跟“豪杰”形象相差甚远。赵国百姓起先错愕不已,随即便议论纷纷:“原以为薛公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见其尊容,竟不过是个瘦小的男人,真真令人大失所望。”


听罢此言,孟尝君脸色一变,直接让人下去屠戮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可怜这些百姓不过随口过过嘴瘾,却命丧当场。孟尝君终于将在秦国受到的委屈找到了一个发泄口,杀人杀红了眼,一鼓作气,将整个县城都给夷平了。


太史公记之曰:“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在秦国仓皇逃命的时候,这只队伍是待宰羔羊;可是当他们在赵国边境屠戮的时候,他们却化身为一群食人的野狼。


4. 魏子与冯谖


夜读《史记》之孟尝君:放弃了英雄梦想,堕入了无间魔道!


说完了团队作战,下面我们要说说孟尝君团队中的闪光个体——魏子和冯谖。


二人都是替孟尝君收债,而且都为孟尝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人心。


魏子将孟尝君的钱借给了一位贤人,结果孟尝君一怒之下就把他撵走了。可是,后来齐王被人劫持,怀疑到孟尝君身上时,却是这个贤人上书担保孟尝君,为了以示诚意,贤人直接自刎于齐国宫室前,孟尝君因此才得以保住权势身家。


而冯谖则是在孟尝君还得势时,就开始谋划着为他置办起战国时独一份的失业保险——营造“狡兔三窟”。此三窟分别为:薛地百姓的衷心拥护、诸侯国的争先聘用,以及立齐国宗庙于薛地。只有将宗庙立于薛地,才能保证孟尝君在世一天,齐王都不敢轻举妄动(此事见于《战国策》),只有诸侯争相聘用,才能显现出孟尝君的市场价值,而最重要的是薛地百姓的衷心拥护,才能保证薛城的固若金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冯谖也颇感自豪,对孟尝君说:“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任正非说:“十年来,我天天想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三窟已成,高枕无忧的孟尝君应该早已忘记了童年时向父亲提出的那个问题了吧!


5. 灭薛


孟尝君还是被齐湣王罢了相。


被罢相后的孟尝君很不甘心,这些年的旧仇新怨加到一起,作为齐国宗室的孟尝君终于逃向了魏国,摇身一变,成了魏国国相,迅速投入到燕昭王的讨齐大军中去。燕国在复仇,孟尝君也在复仇。


这种倾全国之力来为自己复仇的事情,孟尝君早已轻车熟路,早在从秦国逃回齐国后,他就策划以齐军为主,再联合韩、魏及周王室的军队来合力攻秦,后来若不是听从纵横家苏代的建议,担心重蹈当年伐楚的覆辙,孟尝君早就头脑一热的又去伐秦了。


丘吉尔说:热爱祖国的人绝不会憎恨人类。


孟尝君也许热爱齐国,但显然他更热爱自我。


燕国是因为当年被齐国趁火打劫,以至山河破碎,他们心里憋的是一团火,孟尝君却是因为君臣不和,以至逃到他乡,他的心里憋的是一腔恨.


齐襄王即位后,畏惧于孟尝君的权势,不得不对他以礼相待。可是,孟尝君前脚一死,齐襄王就马上联合魏国一举攻灭薛地。

不知孟尝君是否还记得他当年对父亲田婴说得那番话:玄孙之后叫什么?国家如果失势于诸侯,那么个人积累财富又能做什么?


那时,他还只是一名东躲西藏的庶子,他要拼尽全力为自己争取活下去的资格。后来,他有了浩浩荡荡的三千门客,他又一次拼尽全力,却剥夺了别人活下去的资格。那时,他年纪轻轻就知忧心国事,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后来他权倾朝野,所思所想却无外乎个人的宠辱得失。


司马迁说: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可是,他也说:文卒......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後也。


作为孟尝君最为杰出门客,冯谖却只能为孟尝君谋身;作为孟氏家族中的一代家主,孟尝君却遗祸子孙。


法国作家沃维纳格说:“当人们感到自己没有能力获得巨大成功时,他们会鄙视伟大的目标”。


一个人的堕落总会有迹可循,当你不再拥有超越渺小的梦想,你就会堕入无间的魔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