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原來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她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未播先火,隨著“跳舞路透”“導演不敢催起床”“暗戳戳的較量”等節目相關話題受到熱議,一絲異樣的熟悉感也撲面而來:家裡似乎也有那麼一位,對跳廣場舞有特別的愛好;每逢節假日,只有她一早起來操持家務叮咣作響,你難得早起卻從不敢擾她清夢;直到現在,不少人依然逃不開被“別人家的孩子”支配的恐懼……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分明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人的模樣。


特殊時期的宅生活,讓母親的形象變得異常鮮活。尤其在這樣的時刻,當你把視線投向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身邊的媽媽們,個個都能乘風破浪。


那些乘風破浪的媽媽們

媽媽去照顧武漢,你幫爸爸照顧弟弟。

這是一位來自河南的醫生,在出發去武漢抗疫前和兒子的約定。3月24日,她圓滿完成任務,回到家中。7歲的兒子舉牌迎接,牌子上寫著:我們都做到了。


合肥四十五中的陳彥然,認真寫作業!

通過防護服上的文字對孩子喊話的,是安徽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合肥京東方醫院的護士周國紅。因為方艙醫院工作繁忙,拍下這張照片之前,周國紅已經48小時沒有和女兒通電話了,但她依然對剛剛上初中一年級的女兒居家學習的情況十分掛心,曾提出開視頻看看女兒作業,卻被女兒以“媽媽太累了”的理由勸退。無奈,周國紅只能用“防護服喊話”的硬核方式傳達對女兒的要求。


乘風破浪的姐姐,原來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她


周國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正是因為不能陪伴,才要在工作上加倍努力,要成為孩子的榜樣,讓女兒好好看看,媽媽在最危險的地方努力和病毒做著鬥爭,希望女兒在課堂上也努力學習,不怕困難,勇於拼搏。


居家隔離,方知全職媽媽多不易。

在正常時期,職場媽媽由於所處環境不同,往往會在一週中經歷微妙的角色轉換——工作日期間,職業角色和家庭角色所佔比例相對平衡;非工作日期間,則更多地由家庭角色主導。而在特殊時期,這樣的角色轉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使是職業女性,也多多少少領教了全職媽媽的負擔。


英劇《Flack》中,女主角Robyn的姐姐Ruth原本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三子之母,在第二季中,Ruth擺脫全職媽媽的身份重回職場。面對面試官的質疑,她擲地有聲:

“我做飯,打掃,整理所有東西,支付賬單,採買雜貨,輔導孩子作業,報稅,負責安排家人和牙醫、醫生、驗光師的預約;我的日曆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活動、計劃、遊戲、約會;我每年送出去300多張生日賀卡、聖誕賀卡和感謝賀卡,每一張都是我親自題詞,因為書法這門藝術正在漸漸消失。我想要告訴你,我把管理的技巧運用得至臻化境。”


乘風破浪的姐姐,原來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她


Ruth作為臉譜化的角色,其經歷顯然是高於生活的。但不可否認,家裡的“神獸”始終是媽媽們甜蜜的負擔。


對目前居住在芬蘭的鳳凰衛視前主播竹幼婷來說,疫情期間和“神獸”一起居家生活是相對輕鬆的。她介紹道,在芬蘭,職場父母每年都會有兩個月的帶薪假,因此不乏居家帶娃的經驗。不過,由於要保證在一年內給小孩1000小時的戶外活動,她仍然需要合理規劃時間,每天帶孩子出門散步3小時左右,並在途中向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在乎社會互信的芬蘭,在維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下,還是希望透過不同的方式,繼續(讓人)喜歡你的生活環境,繼續凝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我家「後浪」在家,

每天都能把我拍「死」在辦公桌上。

職場媽媽的復工,理所當然比孩子們的復課來得更早。對北京資深白領朱妍(化名)來說,一兒一女不僅能湊出一個“好”字,還能多湊出一個“累”字。照顧學齡前的女兒,主要在於衣食冷暖;但要看顧好正上小學3年級的兒子,她需要在自己的本職工作外,再進化出“家教”“網管”等多重身份。在家辦公時期還算應付得過去,復工之後,朱妍簡直叫苦不迭。


“未婚同事聽我每天‘控訴’兒子不自覺,都聽出恐‘婚恐育綜合症’了。“朱妍說,整個辦公室都同事都是她遙控兒子學習的見證者。她的手機每天都設置有近十個鬧鐘,記錄著兒子幾點上學校網課、幾點上英語補習、幾點完成作業、幾點下樓跳繩運動等。兒子每完成一樣作業,就得拍照發微信給她檢查。


在同事們眼裡,朱妍是典型的“超人媽媽”——上班的間隙時不時能聽到朱妍毫不留情地拆自家兒子的臺,不是古詩少默寫一首,就是英語習題少寫一頁。兒子頻頻讓朱妍操心的結果是,難得的懂事自覺都被她引以為小確幸,足以到朋友圈“記錄美好生活”。


乘風破浪的姐姐,原來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她


今天剛拍的視頻,是不是越剪越好了?

拍視頻,用剪輯軟件配樂、加特效,再將剪好的視頻發到家庭群裡“求表揚”,是今年63歲的楊莉在隔離期間最大的樂趣。楊莉是同齡朋友裡的“潮人”,平時最喜歡四處旅行、寫遊記,同時還參加了重慶本地的中老年模特隊,退休生活過得相當充實。居家隔離時期,外出活動、聚會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她和老姐妹們的線上聚會卻不曾間歇。


家裡蹲的3個月裡,中老年人砌不了“長城”、揮不了絲巾,網絡成了他們新的娛樂陣地。楊莉說,她的女兒在外地工作,沒辦法手把手教她“觸網”,但她自己一邊探索,一邊向身邊有條件的朋友請教,疫情期間,除了網上追劇、線上買菜之外,她還下載了手機APP錄歌,自拍視頻參加“手指舞”挑戰等。熱愛旅行的她還學會了摳圖,將自己在家拍的照片背景替換成波光粼粼的古鎮小河,做成動態視頻發佈。“年輕人可能不以為然,但到了我們這個年齡,‘雲旅行’視頻絕對稱得上是朋友圈裡的稀缺品。”


乘風破浪的姐姐,原來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她


“神獸”眼中的“超人媽媽”


鉅變之年,“神獸”們也在悄然改變。


6歲的土耳其女孩Oyku。在因疫情和身為醫護人員的母親分離一個月後,Oyku在玩耍時突然見到母親,她先是揣著手,假裝生媽媽的氣,直到媽媽抱住她後,女孩終於控制不住對媽媽的思念,放聲大哭起來,又哭又笑地問媽媽,是否能多待一段時間。


乘風破浪的姐姐,原來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她


在國內,武漢肺科醫院的80後護士陳欣,自從1月疫情暴發以來,就和其他同事集中在賓館住宿;丈夫陳國璽作為同一醫院的醫生,和陳欣兩個人分住不同的賓館,兩人都是24小時三班倒。7歲的女兒和1歲半的兒子暫住在祖父母處,陳欣得知,最初半個月裡,女兒每天都纏著爺爺奶奶要找父母。但後來,陳欣在打視頻電話回家時,女兒向她展示了一幅自己在小黑板上畫的畫,上面寫著:爸爸加油,媽媽加油,武漢肺科醫院大家加油!言語稚嫩,卻讓她感動不已。


乘風破浪的姐姐,原來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她


同樣快速成長的,還有河南漯河一名網友的兒子。3年前,她的母親罹患小細胞肺癌,年前病情復發,剛做了化療和放療,正是抵抗力下降的時候,又傳來疫情。她將母親接回家,做好隔離措施後,便請戰奔赴抗疫前線,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亟待照顧的母親。兒子得知她的擔憂後卻說:“媽媽,你去吧,如果是我,我也會去的,姥姥有我呢!”她頓時潸然淚下……


日劇《東京女子圖鑑》中,年輕的女團成員在一曲表演結束後對粉絲說“我們的夢想是成為給予各位勇氣的偶像”,路過的中年女子卻對此不以為然:“明明我這樣的既不年輕又不苗條的婦女穿上迷你裙跳舞,才能體現真正的勇氣吧。”劇中的冷言冷語,揭露的是一個溫情的真相:乘風破浪的媽媽們啊,正是你們的勇往直前、多才多藝,為孩子們驅散了陰霾。


@進步青年週週


由衷地敬佩我媽,每隔一天就堅持打掃衛生不說,晚上要麼上跑步機走一個小時,要麼做操一個小時,好自律!


@瀟灑淺淺淺淺


最近疫情隔離在家,才慢慢發現,在家的幸福感高很多,這種幸福感有治癒到我的偶爾厭世。我從媽媽身上學習如何去愛人,如何去表達關心,如何去照顧人。之前焦慮畢業,找了個偏遠穩定但一點兒也不安逸的工作。下班後的獨處更是讓人感覺窒息和孤僻,也沒有意願尋找新生活的樂趣。


本來一個月的假期現在已經呆了兩個月,在家有家人的陪伴,我好像漸漸變得開心了。雖然也有雞毛蒜皮,但這是生活的煙火氣,讓我感覺真實的活。今天還牽了媽媽的手,暖暖的,我的手總是冰涼涼,握著的時候感覺心也是暖暖的,更讓我感覺人間美好,值得好好生活。


隨著生產秩序逐漸回到正軌,特殊時期的種種異常也漸趨正常。昆明世博園又飄起了50條絲巾,近郊旅遊博主也在朋友圈重出江湖。從某種意義上說,過去一段時間值得感恩,因為正是這段時間讓我們近距離地感受到,乘風破浪的媽媽們,是我們近在身旁的寶藏。她們示範著如何舉重若輕地應對這個世界,用自己一點一滴的小確幸,治癒我們每一個不太陽光的日子。


而在這個獨屬於她們節日,希望在各自的領域裡披荊斬棘的媽媽們也能停下來,享受身邊人給予的寵愛,無需“乘風破浪”,盡情“興風作浪”。至於具體給予什麼樣的寵愛,鳳凰衛視主播們的選擇是……


今年母親節,你打算送給“乘風破浪的媽媽”什麼禮物呢?

在評論區裡和大家分享吧~


來源:鳳凰衛視資訊臺、鳳凰衛視中文臺、央視新聞、新浪微博

編輯:慄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