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B型火箭發射成功,為啥返回艙出現異常?大家怎麼看?

藍色的憂傷


柔性返回艙這是首次試驗,目的是找到此方式回收的可能性、可靠性。除我國外,美國在火星探測器軟著陸也試用成功過,但那是傘降球形包裹的著陸器,與我國的完全不一樣。


lRlS爺爺


這是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實驗艙,如果成功,當屬世界首次。

事實上,這項試驗對複合材料製造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到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實驗成功,美國曾在2012年進行過相關試驗,也以失敗告終。

此次雖然這個實驗失敗了,但是能夠掌握相關的數據,也是有很大收穫的。

這對下一次再做這個實驗艙測試的話,我們想,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我們相信,中國航天人一定會總結經驗,尋找原因,克服困難,再創佳績的。

向英雄的航天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平江人家


5月5日傍晚18時00分,我國新一代長征5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飛船,順利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次成功發射不僅是長征5B新型火箭的首飛成功,更是全新設計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發射試驗,所以這次長征5B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也代表著我國正式開始建設空間站等載人工程的第一步,祝賀長5B發射成功,祝賀中國航天再一次取得勝利!

自長征5B運載火箭順利發射以來,廣大國人都在關注這次長征5B運載火箭搭載的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新一代柔性氣囊返回艙,因為這兩大發射載荷亦擔負著幫助中國航天驗證多項創新技術的重任。
次日也就是5月6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連同新一代載人飛船升空的中國首個柔性充氣式返回艙試驗艙在返回過程中出現姿態控制異常問題,雖然最終用於實驗柔性充氣氣囊的返回艙安全返回東風著陸場,但是返回艙艙體外表出現了嚴重燒蝕問題,這也就表明此次試驗的柔性充氣式返回艙返回失利。要想知道返回為什麼失利,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柔性充氣式返回艙技術,此前我國神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返回過程中,主要選擇單個大面積降落傘和反推減速火箭的方式在東風著陸場著陸返回地球。這種返回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技術難度低,首先就是單個降落傘沒有傘之間碰撞纏繞的問題,尤其是特別適合我國幅員遼闊有許多大面積無人區供返回的選擇;但是這種看似簡單的返回方式也有很大的缺點存在,就是在快接近地面時,反推火箭啟動減速的剎那間,作用在返回艙上的反向衝擊力特別大,對於艙內的航天員而言就像是高速下落中突然停止一樣突然,對於航天員的身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而美國雖然採用多個降落傘和海上降落的方式,多個降落傘減速過程相比單個降落傘更為平穩,而且濺落海綿海水也會產生一定的緩衝,這樣對於航天員的衝擊力較小。但是對於新一代載人飛船而言,即將要執行的是即將發射的載人空間站執行包括人員運輸和物資運輸補給的任務,所以每年發射次數相比之前神舟飛船兩三年發射一次,至少縮短到一年至少發射兩三次甚至四五次,所以這就要求新一代載人飛船為了降低發射成本必須具備更多的返回回收、重複使用價值才能有效的降低發射成本。
但是如果還是沿用此前的單個減速傘+火箭反衝的返回方式的話,肯定是不行的。第一點是新一代載人飛船不光體積大,而且重量從早前神舟飛船的8噸直接提升到22噸左右,單個減速傘肯定不夠用,多個減速傘又有可能發生傘與傘之間碰撞、傘繩纏繞或者某個減速傘沒能打開導致減速不夠的問題,同時反推火箭對人體的傷害依然存在,但是我國又不能選擇美國那種海上回收的返回方式。
所以這次試驗的柔性充氣式返回技術就是一種既能夠滿足陸地降落,又不需要減速傘和緩衝火箭,而且能夠很好的適應不同重量的返回艙返回,更為重要的是在返回過程中,柔性返回氣囊會將整個返回艙包裹在內,使得返回艙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絲毫不會受到大氣層的燒蝕,而且在接近地面的時候充氣式氣囊還能夠很好的起到緩衝減震作用,使得返回艙平穩的降落地面。總的來說這次試驗的柔性充氣式返回技術具有回收利用率高、回收過程簡單、可靠、回收成本低等優勢,所以不光我國現階段正在研發測試這種新技術,美國也在研發測試這種新技術。
美國在2016年曾經進行過相關試驗,但是也以失敗告終,只因為我們都知道飛船再入大氣層的時候,返回艙與大氣層摩擦會在返回艙表面形成三千度以上的高溫,而且因為返回艙穿越大氣層至少需要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鍾之久,所以如何保證這個“柔性充氣式氣囊”在與大氣層長時間摩擦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外界冷熱氣流影響發生姿態異常、氣囊高溫破裂很關鍵。
所以對於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的返回試驗中,關於這個人類現階段還沒有完全掌握且處於技術驗證階段的“柔性充氣式返回艙”技術,在返回的過程中發生異常其實也屬於預料之中的事情,現在趁早出現問題總比以後出現問題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