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中國農產品的國際名片

“中國大豆”一中國農產品的國際名片

一-禹王繼續堅持打造“中國大豆"國際品牌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各位領導、品牌聯盟的朋友|以及關注和支持中國品牌農產品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今天註定是中國農業領域的好日子,“中國品牌農產品聯盟”的正式成立,必將促使中國農產品的品牌之路健康快速的發展,能作為嘉賓參與其中,非常高興!上週, 我有幸在南寧籌備會上,我以大豆為例,提出了“天然基因"新概念。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的議論,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疑惑者有之。對此,我簡單談一談。第一,再談為什麼改名?

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國外轉基因大豆由於含油量高和種植成本低,以每年幾千萬噸的出口量湧進中國市場。2004年 中國大豆油脂行業幾乎全軍覆沒,幾年的時間,所有較大的大豆油廠均被國外大公司收購。轉基因大豆控制了中國市場,國產大豆岌岌可危。當時,鑑於美國轉基因大豆的高油含量和轉基因特色,禹王發現:再走培植中國高油大豆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必須走一條和美國差異化的路子。於是2004年我們正式提出了“非轉基因、高蛋白:中國大豆品牌"的概念。

近幾年來,網絡媒體上的“轉基因"與“非轉基因"引起了廠泛的討論。一些熟悉的專 家跟我說:“你們是行業領導,應當發言"。而我認為,正當的爭論是有益的,真理越辯越明。保護“中國大豆"品牌,使"中國大豆"走向國際市場,成為國際知名品牌,需要得到全社會的支持。

但在轉基因"與“非轉基因"二者的爭論中,當我們多次談到和聽到非轉基因這個詞的時候,我回過頭來審視當年提出的“非轉基因、高蛋白”這個概念,在起名的邏輯上,是有問題的。名不正則言不順,“非轉 "是個排除詞,即:不是轉基因'的意思。

不是轉基因,那麼到底是什麼呢?所以我提議把“非轉基因概念改名為“天然基因"。

好比我們十三億中國人,都是黃種人,總不能因為來了一些黑種人或白種人,便給我們中國人一個非黑人”或非白人"的稱號,這不是最恰當的! 現在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非轉基因"大家已經認可,可以不改。我也沒意見。這些討論,都是為了大豆的事業,都是為消費者負責。但非轉基因、高蛋白“概念,我是始作俑者”。由於引起困擾,改名這個事兒,我必須提出來。根據大家的意見,社會對非轉基因概念已認知,但與起名邏輯不通,我建議改為“天然非轉基因"。相應的,“轉基因"改名為“ 人工轉基因”,不給混淆和模糊的機會,利於消費者認知。

不論叫“天然基因”,或者叫“非轉基因”, 或就叫天然非轉基因”,最後交由市場定、由消費者選擇,由政府部門規範!第二,我所指的“中國大豆”是什麼?

2004年我正式向國家有關部[提出打造“中國大豆"國際品牌的設想。

所謂“中國大豆”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第一個是天然基因”,第二個是高蛋白”,第三個是食用"。

[天然基因]中國大豆是天然生成,歷經千年種植而自然優選出的優質資源,從根本上保障了食品安全。中華民族自古是以植物為主食、以大豆為根本蛋白來源的民族,從本質上講是中國大豆孕育了黃皮膚的東方民族,它對我們是最安全的食品,這是毋庸眉疑的。

天然基因的中國大豆是孕育了中華民族的主要功臣!

在美洲,土地已經被種植轉基因大豆所汙染,在那裡,如果要種植非轉基因大豆,需要非常高昂的成本。

[高蛋白]實際上,人們吃糧食,是為了吸收利用糧食中的營養,營養最重要的是蛋白質,人體共需要七大類必需營養素--蛋白質、 脂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其中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是本質、是核心、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包括我們食用的肉、蛋的蛋白質大部分都是由大豆轉化的肉蛋白。

我一直在想,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種糧食可吃,那麼我們希望是什麼? . 我想一定是我們中國的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只有它富集了人體所必需的全部的七種營養元素,而且營養結構相近,只有它可以單獨更好地維持我們生命的延續。

[食用]我國是歷史悠久的大豆消費大國。目前每年食用大豆量在1000萬噸左右,食用大豆消費量全世界第一。伴隨著美國FDA的關於“每天食用25克大豆蛋白,能夠降低心臟病、心血管病的風險的聲明,國際上對大豆食品的保健作用逐步認知,美國不斷加大從中國進口大豆蛋白,也帶動了世界食用大豆及大豆食品需求量呈快速增長趨勢,食用大豆市場發展空間較大。

禹王所提的打造“中國大豆國際知名品牌,主要是面向全世界食用大豆市場,以期保持中國大豆產業的獨立性和競爭性。期待著有朝一日全人類直接食用的大豆都是“中國大豆,“中國大豆"成為中國農產品的國際名片。

第三,禹王在大豆行業都做了些什麼呢?

(禹王倡議非轉基因改名為“天然基因後,有人也問道:“禹王在大豆行業都做了些什麼呢? ")

其實,起名和改名都不是心血來潮,是站在國家、市場和企業的立場上,三十多年艱辛探索歷程和結果的選擇!

我在這裡簡要說一下 禹王做的工作:

1979年,禹王是中國較早的工業化生產大豆組織蛋白的企業:

1997年,率先在同行業改造生產線,研製出食用大豆蛋白合格原料低溫豆粕。

當時,我們國家大豆分離蛋白產業剛剛起步,主要還依賴進口。1996- -1999年間國內上馬了20多條大豆分離蛋白生產線,均因原料低溫豆粕不合格而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禹王低溫豆粕的問世解決了蛋白行業的原料難題,大豆分離蛋白得率從33%增加到45%,使每加工一噸蛋白收益增加4200元,使用禹王豆粕的蛋白廠不但提升了產品品質,而且扭虧為盈,並達到了出口標準,使當時的蛋白行業起死回生。到2003年,中國從大豆蛋白進口國變為出口國。到2013年我國用於食用蛋白的大豆加工量已達到200萬噸以上,大豆蛋白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1998年-2001年,禹王在東北建立了大豆基地,專門種植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在綏化等地區引導、推廣、帶動種植的大豆比普通大豆的蛋白含量高出2個百分點,高蛋白大豆種植由此得到推廠和普及。

2002年至今,我連續十幾年來向國家發改委、農業部主管部門持續不斷的建議,親自向國家領導人寫信,當面彙報打造“非轉基因、高蛋白““中國大豆國際品牌的重要意義,並不斷呼籲提高大豆收購價格,呼籲給豆農補貼。

2004年以來,禹王蛋白還和同行一起, 在全世界特別是歐美地區大聲疾呼,宣傳中國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參加各種國際展會,進行各種宣傳和推廣活動。耗費了大量的資金,才使歐美日發達國家認識和接受了“中國大豆"以及其“禹王蛋白"等品牌。

期間,在和世界500強優秀企業的競爭中,我們禹王自己研發設計的大豆蛋白生產線由3000噸到5000噸,再到10000噸。在不斷的進步和提升中,我們同類產品的產品質量,已經超過了其他優秀企業的品質,並打開了西方市場,成為受西方國家青睞的知名品牌。

十幾年來,禹王帶動了在該行業的裝備製造業,其核心設備由原先依賴國外進口裝備到大部分採用國內裝備。

鑑於中國大豆種植業的持續萎縮趨勢,為保證原料的可靠和安全供給,多年來禹王致力於中國大豆的良種培育,現在已培育出畝產400公斤的大豆新品種。

2014年,“中國大豆“價格終於脫離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體系,比國際市場大豆價格高出30%,同時中國大豆出口量開始反彈。

這些都標誌著“中國大豆"國際品牌已初步建立,並初顯成效,實現了我們提高中國大豆價格的初衷,我們在痛苦備受煎熬的同時,也有一點點欣慰。但這同時預示著我們大豆蛋白行業將迎來一個更加嚴寒的冬季(因為成本大幅提高),在前途光明的曙光中,我們又面臨著新的危機。

十多年來,禹王一方面要對外宣傳“中國大豆"的優勢,一方面要爭取國內的理解和支持,還要和主張引進轉基因力量的抗爭,還要團結同行,同心協力,共打天下。這不是一個企業所能承受之苦,也不是一家企業所能承受之重,其中甘苦,只有自知。

禹王這些年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有時只是隻身一人大聲疾呼,可以說身心憔悴,力不能支。這些年,禹王集團靠其他產業的收入來支持大豆產業的發展。我們沒有渲染,只是默默地做著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在此,感謝消費者對禹王品牌的認可,感謝全國消費者、專家、社會各界對禹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感謝政府及各部至今沒有允許轉基因大豆在中國種植,保留著中國這片種植天然基因大豆的淨土!

四、禹王使命

“ 禹王致力於打造“中國大豆"國際知名品牌。

禹王致力於在豆種培育上下大力氣,投入資金培育更高產、更優質的“中國大豆新品種,研究更先進的大豆食品加工技術,生產更優的大豆蛋白等系列食品。

禹王致力於使豆農增收,國家節省土地,滿足消費者需求,保住中國大豆這棵利國、利農、利消費者的生命之株'!

不管叫天然,還是叫非轉,或者就叫“天然非轉”,禹王願意在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在各位專家、社會賢達、廣大消費者等支持和幫助下,堅持一如既往的使用天然基因高蛋白大豆為原料,為人類提供優質的蛋白食品,使"中國大豆”成為國際知名品牌!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