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鱼有多大?

用户8452711610019


首先要说得是,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题主问的应该是三峡水库里的鱼有多大?

三峡水库是三峡大坝建成后,储水后形成的水库。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有史以来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库的储水总面积达到了1084平方千米,整个水库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直辖市的二十一个县市,共计1711个村庄,规模极其宏大。


三峡水库里的鱼有多大?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的储水量非常大,水库的储水高程达到175米,总库容达到393亿立方米。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于大型水下鱼类的繁衍,同时由于水深的缘故也给保护鱼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峡水库建成之后,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水库渔业基地。三峡水库里淡水鱼众多,其中最有名、体型最大的鱼种就属中华鲟了。中华鲟有“长江鱼王”之称,常见个体为50-300公斤,最大的中华鲟重达600公斤。


除了中华鲟之处,之前在网络上还流传着渔民在三峡水库里抓到了巨大的淡水墨鱼。

三峡水库对长江的淡水鱼有没有什么影响?

其实建造三峡大坝对水里生物的生存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影响。而在建造三峡这项大工程前,专家们就有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修建三峡大坝时,会在大坝的旁侧专门挖出一条沟渠,这时候水里的鱼都可以顺着这条沟渠向上游去,而上游的鱼儿们也可以往下游。

有人会说落差大,聪明的工程师们还会在鱼道里多挖几个小水池,鱼儿们游的累的时候可以在这里稍作休息,另外这些小水池具有缓冲水势的作用,所以鱼儿也不用担心被水冲走了。


为了鱼儿们的生存,工程师们还在三峡大坝中使用了升降机,等鱼聚到特定的水箱内,然后抬升水位与上游水位保持同一高度,这时候鱼就会被送到上游,从而达到保持长江水域鱼儿繁衍生息的基本条件。


观景说史


昨天我看到有条478.26斤的鱼在离岸201.5米的地方游。


在0777


三峡大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位于湖北宜昌三斗坪镇境内。

三峡大坝距下游的葛洲坝仅有38公里,大坝工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主坝工程,二是导流工程,全长有三千多米。

大坝坝顶高度为185米,水电站大坝高度为181米,长度为2335米,正常蓄水175米,目前的装机容量为2240万千瓦。

通俗的讲,人工修筑起来的挡水坝体工程,我们就称之为大坝或水电站,而将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湖泊称之为水库。

也即是说,三峡大坝蓄水而形成的人工湖就叫三峡水库。这个水库总面积为1084平方公里,涉及湖北和重庆21县市。

如果蓄水高度达到175米,则水库总容量将达到393亿立方米,水深将超过一百米。那么这么深的水中有多大的鱼呢?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长江流域都有哪些鱼类资源。

长江水系现有鱼类400余种,其中有350多种是淡水鱼类,河海洄游性鱼类有11种。

在洄游性鱼类中又有9种是溯河洄游性鱼类,如中华鲟、鲥鱼(shí)等。还有鳗鲡、松江鲈等降河洄游性鱼类。

长江中的鲤形目鱼类有260多种,鲇形目鱼类有41种。

据统计,长江中的特有鱼类有147种,占长江鱼类种类的42%,仅上游的特有鱼类就有117种,剩下的分布在中下游。

长江盛产青鱼、草鱼、鲢、鳙、长吻鮠(wéi)、黄颡(sǎng)鱼、鲶、鲤、鲥、圆口铜鱼、鲫、刀鲚和鳗鲡。

达氏鲟、中华鲟、白鲟(已灭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花鳗鲡、贝氏哲罗鲑、胭脂鱼、金线鲃、松江鲈属二级。

近年来,长江流域中特有的一些野生鱼类数量和种类都在持续减少,其中不少大型洄游性鱼类的减少趋势最为明显。

比如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白鲟,就在去年底被宣布灭绝。白鲟体重可以达到300公斤,体长最长可达7米左右。

这种鱼主要生活在长江宜宾至江口的干支流中,春季溯江而上至上游进行产卵,白鲟是仅次于中华鲟的古老大型鱼类。

葛洲坝截流蓄水后,白鲟上溯繁殖的通路被阻拦,尽管在葛洲坝坝下江面曾出现过新繁殖地,但最终未能挽救其灭绝。

三峡库区蓄水后,中下游铜鱼的捕捞比例从33%下降到十年前的6%,而上游的比例变化不大,这一数据来自西南大学。

据专家介绍,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急流险滩消失,水文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流水性鱼类来说,影响非常大。

像圆口铜鱼、黄颡鱼和长吻鮠等流水性鱼类急剧减少,鲤鱼、白鲢等静水性鱼类明显增加。库尾鱼种要比库中心丰富。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长江鱼类产卵地的变化。据西南大学姚教授介绍,三峡库区的蓄水主要对半洄游鱼类影响比较大。

三峡库区重庆段的鱼类产卵场几乎消失,流水性鱼类繁殖需要水流速度。当流速减小到一定程度后,鱼卵会沉底腐烂。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以来,重庆三峡库区已组织数十次大规模的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鱼种700万尾。

目前库区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鲤鱼、草鱼、鳙鱼、胭脂鱼等,大部分都是人工增殖放流的鱼,野生鱼的数量不容乐观。

像中华鲟这种大型的野生洄游性鱼类已经很难寻觅,与白鲟一样,中华鲟也是在夏秋季洄游到上游金沙江一带去产卵。

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先后蓄水后,中华鲟的产卵通道被阻拦,虽然有洄游通道,但对于这种大型鱼类来说就是有去无回。

如果三峡库区中还有中华鲟,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放流的,都会是库区中最大的鱼。

中华鲟被称为“长江鱼王”,通常能长到300公斤,体重最大可达600公斤。中华鲟不但体型大,而且寿命长,能活40年。

中华鲟一千多斤的体重,绝对是三峡水库中的庞然大物。

中华鲟在长江上游繁殖,幼鱼顺江而下,在长江口稍作停留,后在大海中成长。产卵一次需要往返洄游5000多公里。

2012年后,中华鲟的自然产卵未被监测到,直到2017年才再次发现鱼卵,据声呐监测,洄游坝下产卵的鱼仅有个位数。

如果三峡大坝中还有中华鲟,那无疑它就是水库中最大的鱼,保护中华鲟刻不容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