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孩子的“偏见”之下,从来没有胜利者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偏见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即使是双胞胎,也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完完全全了解、理解另一个人,偏见也就由此而生。

《杀死一只知更鸟》:孩子的“偏见”之下,从来没有胜利者

《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小说讲了一个有关偏见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鲁滨逊被人诬告强奸罪后,只因为自己是黑人,即使是在辩护律师掌握他不是强奸犯的证据的情况下,还是让陪审团定了罪,最终,汤姆·鲁滨逊死在了乱枪之下。

就像书中所说:“知更鸟最早报晓,从不毁坏别人的花园,也不在玉米地里做窝,除了专心唱歌,什么坏事也没做,却无端遭到人们的残害。”

主人公汤姆·鲁滨逊的命运和知更鸟一般无二,就因为是黑人,所以他“有罪”,即使是在有证据的情况下,没有人去理会什么真相,黑色的肤色就是他最大的“罪”!

荒谬吗?荒谬啊,可是这就是偏见啊!

《杀死一只知更鸟》:孩子的“偏见”之下,从来没有胜利者

一、晕轮效应: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用麻省理工学院里两个班级的学生做了一次实验,在上课之前,他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向其中一个班级介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等品质,向另一个班介绍这位研究生时,只是把“热情”一词换成冷漠,其余相同,但学生们并不知道。

这样做的结果是,下课后,前一个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后一个班的学生则对研究生敬而远之。

仅仅是一个词的差别,就能影响到对整体的印象,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对方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像这样,由于没有真正了解,就以偏概全对某人或某事妄加揣测,并对揣测深信不疑的现象,就叫“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除了与掌握信息过少之外,主要还是因为个人的主观臆断,往往容易使人产生偏见,造成不良后果。

《杀死一只知更鸟》:孩子的“偏见”之下,从来没有胜利者

二、 “偏见”之下,从来没有胜利者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上映了近一年,相信不少朋友都看过,它穿着经典神话故事的外衣,向观众讲述了一个有关偏见的故事。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电影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要么对别人心存偏见,要么遭受着别人的偏见。

哪吒就是典型的被偏见的孩子,偏见似乎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与他如影随形。

所有人从一开始就畏惧他、厌恶他,只是因为他背负了一个“魔丸”的宿命,可是他什么也没做,他也只是和一个普通小孩一样喜欢踢毽子,想要和小伙伴愉快的玩耍。

一直被偏见所笼罩的哪吒是多么渴望被温柔相待啊,才会在以为村民们都愿意为他庆生的时候,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而当发现一切都是一场骗局的时候,他变得暴戾。

《杀死一只知更鸟》:孩子的“偏见”之下,从来没有胜利者

是偏见杀死了一个孩子所有的期待和幻想,不再挣扎,世人要他是魔丸,他就干脆成为魔丸罢了!

可见偏见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人生轨迹也许就因世人的偏见而偏离正轨,心中的善念也许就因世人的偏见而泯灭。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对别人产生偏见,孩子也不例外。

看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群指着哪吒鼻子骂妖怪的孩子,大家既气愤又无奈,悲哀他们的愚蠢无知却不自知。

这样的情况现实中确确实实存在,孩子最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这使得孩子很多时候也成为了产生偏见的人,于无形中对他人产生伤害。偏见之下,是两败俱伤,没有谁能成为胜利者。

《杀死一只知更鸟》:孩子的“偏见”之下,从来没有胜利者

三、孩子的“偏见”从何而来?

刚出生的孩子犹如白纸,他们的偏见不是与生俱来,那又是从何而来呢?

1、 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的“偏见”容易一点一滴被孩子复刻。

同事的孩子涂涂最近惹哭了同学肖肖,肖肖是班级里成绩较差的孩子,但愣头愣脑的,整天乐呵呵。他和涂涂一直都是放学一起回家,但最近涂涂放学都故意躲开他,肖肖问他原因的时候,涂涂脱口而出:“我妈妈不让我和智障儿玩!”

如此伤人的话语却能毫不犹豫地说出。可见父母的“偏见”常常蒙蔽了孩子,使孩子忽略了亲眼看到、亲身体验的感觉,“偏见”得理直气壮。

2、 得到的信息资讯

飘忽不定、无根无据的观念常常左右着我们,比如男孩子就要读理科才有用,男孩子喜欢粉色就是娘……诸如此类的偏见不胜枚举。

对于当事人来说,也许他们只是选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但却引起其他人很大的惊讶,甚至被媒体大肆报道,从而引导了更多人对此产生偏见。

《杀死一只知更鸟》:孩子的“偏见”之下,从来没有胜利者

3、 孩子自身缺乏判断力

孩子的年龄和阅历限制了其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几乎对周围人特别是父母,灌输的观念和信息全盘接受、并且深信不疑。

以“偏见”待人接物,不仅对别人伤害很大,还影响着孩子的眼界与格局,家长们知道吗?

四、家长如何避免孩子被“偏见”所累?

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偏见都会存在,作为家长,要如何引导孩子抛弃“偏见”呢?

1、 多阅读、广涉猎

偏见往往产生于对对方的不了解或者片面了解,导致以偏概全。

越是无知的人,就越容易形成偏见!

要知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事物是有限的,世界很大,还有很多是孩子接触范围外的、不了解的事情。所以避免孩子成为井底之蛙,在阅读中了解不同的人的思考和想法就变得格外重要。

家长们在闲暇时,不妨静下心来陪孩子阅读一些经典书籍,了解不同的思想,一览文学的绚烂。久而久之,孩子的三观将自成体系。

《杀死一只知更鸟》:孩子的“偏见”之下,从来没有胜利者

2、 引导孩子客观全面地了解事物

生活中有太多捕风捉影,以讹传讹的事情了,我们常常不可避免地被人偏见或偏见别人。

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在对一件事或一个人了解不够全面的时候,我们不能妄下判断,如果做不到这样,至少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尽量让自己保持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的好习惯。

3、 教会孩子求同存异

世界因多样而精彩纷呈,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虽然人们常常趋于认同和靠近与自己相像的事物,但要允许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事物存在。

就比如与同学喜好不一样而产生争执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不管是什么东西,它都会有被喜欢的价值,你们只是喜欢的东西不同而已,喜欢什么东西不是非要有正确答案,不必争执,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喜好,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的喜好,你说对吗?”

《杀死一只知更鸟》:孩子的“偏见”之下,从来没有胜利者

偏见使人狭隘、愚昧而不自知。如果不想让孩子困于“偏见”,就需要家长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更开阔的心面对世界。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