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 万大学生将作出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选择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目前,教育部已针对防控疫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王辉表示,一方面将加强网上就业服务。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之前,暂停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在此情况下,教育部将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服务,教育部就业平台将紧密联系省级就业平台、高校就业网和社会招聘网站,组建就业大市场,共享岗位信息,共同开展网上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将大力开拓就业渠道,包括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对接平台,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的对接等。

王辉说,还将适当延长择业时间。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之前老张说过,高校毕业即失业会是今年特别普遍的问题,目前国家教育层面推出的相应的措施就是研究生扩招,但是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饮鸩止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

而如今,这一群人面临的是进入社会了,要作出自己的选择,是饮鸩止渴,还是迎难而上。


874 万大学生将作出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选择


回想当年刚入大学时,脱离了高考苦海,很多学生以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学经济学专业的,以为四年之后就能成为挥斥方遒的业界金领;

学法律专业的,以为四年之后就能成为名声赫赫的律政先锋;

学国贸专业的,以为四年之后就能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

学土木专业的,以为四年之后就能坐在高大上的建筑设计工作室;

学金融专业的,以为四年之后就能成为叱咤风云的金融大鳄……

而现实却是,四年之后很多同学的意气风发变成了——

“找个工作,生存下去。”

你需要PK掉同批874万毕业生,不是猛龙过江,而是上千人同过一条独木桥。


874 万大学生将作出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选择


一、提前规划好职业方向,不轻易动摇

每一年的秋招、春招都会有成百上千的公司到学校招人,这些公司所属的行业、领域各不相同,发布的职位信息更让人眼花缭乱。

应届生如果不聚焦某一方向而去胡乱盲投。既无足够时间、精力去应对不同行业、领域公司的面试,也无亮眼的实习经历、对应聘职位深刻的见解来打动面试官,最后就会陷入“啥都想要,啥也得不到”的怪圈。

应届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方向(越早越好)延伸了说就是先确定好自己未来想在哪一行业、领域、职位发展、沉淀。然后再去寻找跟自己职业方向相匹配的公司并投递应聘。

另一方面,既然规划好了职业方向,就不要轻易动摇。校招真正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就几个月,且不同环节如链条一般环环相扣。一旦我们放弃了原先规划好的职业方向,从零开始,这在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只能仓促应战。


874 万大学生将作出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选择


二、一份好的实习太太太重要了

最近在帮20届应届生做春招,可以这么说,现在还没拿到满意offer的同学,90%以上都是没有实习经历或实习经历与要投递的岗位不匹配。应届生在规划好自己的职业方向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找一份跟自己职业方向匹配的实习,这个太重要了。

任何公司招聘只是想招最匹配他们需求的人才,而应届生的实习经历是让HR评估应届生是否匹配需求的最重要一点。

怎样选择一份好的实习呢?可以从这2点着手:

1、要跟自己规划好的职业方向相匹配,这样在校招面试时,才能“无缝对接”。如果实习表现突出,有些公司甚至会提供转正机会,这样可以比其他同学早几个月结束校招;

2、尽可能的选择大公司实习。大厂光环,校招HR还是挺看重的。

如果两者不可兼得的话,建议优选选择第一点。

874 万大学生将作出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选择


三、编辑一份美观、专业、匹配度高的简历是基础

在我看来,很多应届生尤其是高学历的应届生没通过大厂的初筛,根本原因就是简历有很多缺陷,常见的简历缺陷有:

1、基本信息填写错误或者不合理(学校、专业、头像、联系方式、应届生title等);

2、简历时间线混乱;

3、简历内容排版沉闷、冗长,表述逻辑混乱,无层次、无章法;

4、“平均主义”严重,不分主次,不分先后,没有侧重点;

5、没有或很少有数据支撑,缺少可量化的指标;

6、简历投递千篇一律,没有针对应聘岗位的具体要求做微调。


四、多刷笔试、面经,提前做好模拟考

在准备校招时,我们可以提前刷刷心仪公司、心仪职位的笔试、面经(最好在正式校招开始前的1-2月就开始准备),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刷笔试、面经并不等于死记硬背。我们要通过这些了解HR的出题意图和出题脉络,这样才能帮我们更好的在大厂面试中过关。

常见的笔试、面经网站有:牛客网、看准网等。


874 万大学生将作出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选择


五、找到优质的校招信息渠道:

一般来说,寻找有效的校招信息有以下几个渠道:

1、企业校园宣讲会,校园人才交流会;

2、向有联系的,已就业的学长/学姐请教;

3、关注心仪公司的官方招聘网站/公众号;

4、关注一些少套路、重效率、重结果的求职公众号、网站;

5、加入高质量的校招、实习交流群;

6、关注一些主流的招聘平台(互联网行业可关注拉勾、boss直聘、领英、脉脉等平台)。

以上6种途径,基本上覆盖了应届生接收校招信息的所有渠道。应届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3-4种(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适合自己,有效的,可信赖的校招信息接收渠道。


874 万大学生将作出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选择


官方的说完了,最后老张说点心里话吧。

个人的努力在时代大潮流中微不足道。想起五六十年代的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想起世纪末的的国企下岗潮。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努力,不是你不优秀。而是遇上不合适的时代。疫情不但对毕业生求职有影响,甚至会导致部分已经上班的人失业。有些甚至是全行业团灭的,例如影视业,旅游业,线下培训业等。所以毕业生要调整好心态,找不到工作也不要气馁,不是你个人问题,是社会整体大环境问题。当前严峻形势下,就一个子,苟!考研的考研,考公的考公,专插本的专插本,找工作也是,勉强能干的就干,多投简历多面试,找亲戚朋友帮忙留意岗位。同时改变学生时代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实在找不到,就想办法创收,临时工,兼职,做家教,做社群电商,社区电商。做自媒体,做短视频带货。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反正能够合法赚钱,就去干,去尝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