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我們怎樣才能早期發現自己是否患了脊柱病?(一)

脊柱相關疾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比較容易自我發現的,只要我們有一定的脊柱健康知識,稍加註意就很容易發現自己是否患有這類疾病。現在就簡單介紹一些脊柱相關疾病的自我發現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頸椎相關疾病的自我發現

頸椎病是以頭面五官、頸、肩、背及上肢症狀為主,少數伴有呼吸、消化、循環、泌尿、運動等系統病症。但是頸椎病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表現,而且頸椎病的症狀、體徵常常和X光片、CT、MRI等檢查的結果不完全相符。比如X光片、CT、MRI等檢查發現有明顯的骨質增生,或CT、MRI檢查有明顯的頸椎間盤突出,但是患者可以沒有任何頸椎病的症狀;而有些人做X光片、CT、MRI等檢查發現沒有明顯的骨質增生,或CT、MRI檢查沒有發現明顯的頸椎間盤突出,但卻表現出明顯的頸椎病症狀,這些症狀主要是由於頸椎的變形、頸部肌肉勞損和頸椎關節的輕度錯位引起的。因此,頸椎病的自我感覺症狀在診斷和治療中至關重要。

1.頸部痠痛不適:經常出現,特別是感冒和飲酒後感覺更明顯,主要表現在枕部及枕下部,嚴重時有頸椎不能承受頭部的感覺。當適當活動或熱敷或揉一會兒後,感覺要好一些。並不是每一個有頸椎病的人都會感覺頸部痠痛不適,但是筆者發現幾乎每一個有頸椎病的人其枕外隆突或(和)顳乳突處都有壓痛,患病側最明顯(正常按壓為酸脹,不疼痛)。

2.頸椎活動範圍減小:正常情況下,頭頸屈曲時,下頜可接近胸骨柄(即胸骨的最上端),即前屈可達45度;後伸(即仰頭)時額和鼻尖處於近似水平位,即後伸可達45度;向左、右側轉動時,下頜尖可接近同側肩約80度;頭向兩側屈時,可達45度;在自我檢查頸椎活動範圍時要注意:頸椎活動範圍要達到極限,此時,正常情況下,只感覺頸部肌肉有牽拉感而沒有疼痛感,如果發現頸椎活動範圍減小,或感覺一側或兩側頸部肌肉疼痛,就應該去看醫生,檢查原因了。當頭頸極度後伸時身體要保持正直,不能用腰的後伸來代替頸椎的後伸。如發現頭頸前屈、後伸範圍減小或者出現頸部、上背部疼痛,這種情況大多數是由頸椎變直或上段胸椎關節有向後錯位造成的,而左右轉動範圍減小大多數是由於頸椎關節錯位造成的,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原創)我們怎樣才能早期發現自己是否患了脊柱病?(一)

圖片來至於網絡,頸椎的正常活動範圍

3.頭痛:疼痛部位可位於頭頂部、枕部、顳部(太陽穴)、前額或單側頭痛。疼痛的性質可以是隱痛、脹痛、鈍痛、跳痛、刺痛或灼痛。同時可伴有頭昏(或眩暈)、眼脹、眼乾澀、視物模糊、心慌、噁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在沒有感冒症狀的情況下如果出現上述頭部症狀時,可用手觸摸頸椎的上段(即1~3頸椎),可發現第1或第2頸椎有向後凸及壓痛或左右兩側橫突不對稱,高凸的一側有壓痛,當用手指按壓該處時,頭部疼痛等症狀有一定程度的減輕,同時用拇指按壓枕骨粗隆或顳乳頭的肌肉附著點時,可能有明顯壓痛(正常情況下只有酸脹感而沒有壓痛)並向頭部放射,此時頭部的症狀可有一定程度的減輕。頭頂或全頭疼痛時多以第2頸椎棘突向後錯位為主,單側頭痛以第2頸椎旋轉錯位最多見,應儘快到醫院檢查治療。

4.眩暈: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的主要症狀之一。指感覺到自身或周圍的景物有向一個方向旋轉的幻覺,同時感覺自身站立不穩、周圍景物有傾斜或下沉感,可伴有頭痛、耳鳴、眼前發黑、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心悸心慌、四肢冰冷等症狀。發作時常不能獨自正常行走或猝倒。常常在變換體位、頭部過度屈伸或旋轉時誘發。發作時間可極短暫,也可持續數小時或更長時間。如果發現自己有頸部不適並且在變換體位、頭部屈伸或旋轉時,有眩暈症狀,應儘快到醫院檢查治療。頸源性眩暈要注意與美尼爾氏綜合徵相鑑別。兩者最大的區別是:1.頸源性眩暈一定伴有頸部症狀,在頸部一定能找到明顯的陽性體徵。而美尼爾氏綜合徵頸部症狀和體徵常不明顯。2.頸源性眩暈發作前一般都有頸椎病史,頭部過度屈伸或旋轉為主要誘因,頸部活動與症狀有明顯聯繫,當頸部恢復到一定位置時眩暈症狀可有一定程度減輕;而美尼爾氏綜合徵常與光線、聲音、全身過度活動等刺激性因素有關而突然發作,頸部活動與症狀沒有明顯聯繫,一般持續3~5天,間歇期無遺留症狀。


(原創)我們怎樣才能早期發現自己是否患了脊柱病?(一)

圖片來至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