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们该不该涨价?谈疫情下餐饮业的自救

海底捞们该不该涨价?谈疫情下餐饮业的自救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扩大,引发了整个社会对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高接触性行业是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其中餐饮业首当其冲。从西贝、老乡鸡们的网上求助,到大型餐饮企业卖盒饭、搞外卖,再到海底捞们的涨价,都反映了餐饮企业的艰难的生存困境和满满的求生欲望。

但海底捞和西贝的涨价行为还是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人说是“发国难财”、不良企业,有人说是市场行为、企业自由,有人说理性看待、用脚投票。舆论场已经形成,而海底捞和西贝也反应迅速,很快就发了“道歉信”,并承诺恢复原价,不再涨价,并向消费者道歉。

涨价—抗议—道歉—恢复原价,看似消费者赢了,但事情远没有如此的简单化,用道德绑架海底捞们,而不允许它们用商业逻辑自救,最终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并不见得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餐饮业行业发展及当期处境,企业涨价行为合理性,以及企业自由定价权的重要性。

(1)餐饮业:小产业、大民生

餐饮业,在不少人眼里是低端产业、低利润产业和卖苦力产业,在政府眼里也不受重视,远不如芯片、智能手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那般“高大上”。但是餐饮业看似不起眼,但却是“小产业、大民生”,不仅一端连着田间地头,另一端连着大家的餐桌,更解决了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一个摊位、一个灶台,更是不少家庭的生计所在。

我国餐饮业崛起为全球第二大餐饮市场,带动了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根据《餐饮产业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1983年突破百亿元,1994年突破千亿元,2006年突破万亿元,2011年超过2万亿元,2015年超过3万亿元,在2018年超过4万亿元。

之所以说餐饮业是“大民生”,主要是基于三点:

一是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广大农民从中受益良多。如小龙虾养殖产业,在广大餐饮企业的宣传和带动下,小龙虾餐饮市场蓬勃发展,从区域市场走向全球市场,从而带动了小龙虾养殖业的加快发展,从2013年60.35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163.87万吨,增长了2倍多。还有蔬菜大棚、螃蟹养殖、野猪养殖等产业都受益于餐饮业的发展。

二是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了大量社会人员就业问题。到2018年,我国餐饮业解决了超过2000万人的就业,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3%,其中大部分就业者是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仅有不到300万人在法人企业中就业。

三是餐饮业进入门槛低,成为很多普通劳动者的养家产业。一些学历低、没有技术、年龄偏大的劳动者,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了餐饮业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到2019年,全国餐饮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000万户,解决了1000多万个家庭的生计问题。

海底捞们该不该涨价?谈疫情下餐饮业的自救

图表1 2013-2018年中国餐饮业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海底捞们该不该涨价?谈疫情下餐饮业的自救

图表2 2013-2018年中国小龙虾养成产量增长趋势

海底捞们该不该涨价?谈疫情下餐饮业的自救

图表3 餐饮业不同企业组织形式构成

(2)疫情冲击:餐饮业展开艰难求生

新冠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最大,本来好多餐饮企业希望能借助于春节假期“大赚一把”,但是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让餐饮市场瞬间“冰封”,在2个月的时间里绝大部分餐饮企业关门停业。现在随着疫情基本被控制,餐饮业陆续开门营业,但人们对到实体店就餐还是心有余悸,餐馆客流锐减,收入大幅下滑。

虽然餐饮企业的收入减少,生意冷淡,但是一些刚性支出还必须继续,包括员工工资、房屋租金、水电费等不能断,熬不过疫情期的餐饮企业就倒闭了,据统计在2个月时间,已有1.3万家餐饮企业注销倒闭。坚持下来的企业,现金流也很紧张,并且预计上半年餐饮业的整体行情不会太好,企业营收压力大,“活下去”是唯一目标。

为了“活下去”,餐饮企业也是花样迭出,各显神通。一是星级企业放下身段开始做外卖。《疫情期间,五星级酒店也开始了外卖》一文中就提到了上海嘉里大酒店、杭州西溪谷君亭酒店、北京国际饭店等五星级酒店开始了外卖业务。二是一些餐饮企业开始卖农产品,借助于餐饮企业的供应链优势,有些餐饮企业开辟了线上和线下卖场,专卖特色农产品。三是积极承接盒饭业务,根据疫情期间一些医院、政府机构、社区、复工企业的就餐需求,一些餐饮企业定点供应盒饭,甚至有的给周边居民定制盒饭。

2020年将是餐饮业发展史上特别难的一年。目前国内疫情虽然被控制住了,但是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疫情一日不除,餐饮业就一日不能恢复正常。疫情对人们的心理和就餐习惯产生深远影响,餐饮业要恢复到2019年热火朝天的局面,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可能时间会更长。广大餐饮业还是要准备好打持久仗的日子。

(3)海底捞们涨价:饮鸩止渴还是无奈之举

餐饮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每天都有企业倒闭,每天也都有新人进入,优胜劣汰,茁壮成长。餐饮市场的价格是完全市场化,当一家餐饮企业价格过高时,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其他餐饮企业也会拉走客源,从而威胁企业不敢定高价谋暴利。如上市企业“湘鄂情”,就因为定价过高而被消费者抛弃。

企业定价会有一番综合考虑,定价太低,不能保证合理利润,难以持久;定价太高,销量下降,最终总营收会减少,不利于企业做大规模;企业会取一个平衡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

此次海底捞、西贝等餐饮企业涨价,也是疫情之下的一种无奈之举。海底捞们面对着“营收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营收方面,客流下降明显,客座率、换桌率都下降,当前收入不足正常情形的3成;成本方面,租金、人员工资、水电等费用难下降,材料成本上升,总成本有升无减。

由于春节之后大部分餐饮企业是没有收入的,当前开门营业都是在亏本运营,为减少亏损企业能想什么办法呢?无非有如下途径:降房租、降水电费,这显然很难办到;压低材料采购成本,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也很难办到;降低人员工资,但这是下下策,一般企业不愿干;提高价格,只有这一条看来可行,但要冒客户流失的风险。

想来想去餐饮企业能采取的自救措施,也唯有涨价一条路。只有涨价才有熬过漫长冬季的一线生机,如果亏损经营,熬不了多久就会倒闭。在舆论的压力下,海底捞们道歉,不涨价,但是它们的经营成本不会因此而降低,但愿道歉能换来客流量,那样也许还能通过走量来增加营收。

让我们想想,如果海底捞们不涨价了,那还能采取什么措施来降成本呢?我想大概率是降员工工资,也许海底捞们会向发一封“告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号召大家与企业共度时艰,从董事长到普通员工全部降薪,或者是推迟奖金及部分工资的发放时间。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价格不涨了,但是每份菜的量下降了,这也是相当于把价格提高了。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见。我们要把商品定价权还给企业,以任何方式限制企业定价的行为,都会对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伤害。

(4)只为活着:谁来为餐饮企业续命

餐饮业虽然复工了,但是复查率不高,要全面复活还需要较差时间。2020年将是餐饮企业的生死之年,估计会有大量的餐饮企业,尤其是中小餐饮企业会死掉。如何帮助广大餐饮企业活下去,政府要有所作为,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广大餐饮企业提供和增加现金流;企业也要积极自救,降本增效,外加拓展新业务。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为大中型餐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如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网上求救,立马获得了浦发银行4.3亿元的授信,其中1.2亿元已于2月7日到账。金融机构应主动出击,不能老等着餐饮企业发“求救信”。

二是为餐饮企业提供岗位补贴。对2020年不裁员的餐饮企业,按照每个岗位每月500元进行补助,帮助餐饮企业降低人员工资成本。同时,加快落实中央的社保政策。

三是大规模发放餐饮消费券。浙江、江西、山东等不少地区都在发放消费券,建议加大餐饮业消费券的比重,鼓励消费者到餐馆消费。

四是鼓励房主单位减免部分房租。万达集团为商户减免部分租金,并允许商户延期缴纳三四月份租金。万达集团带了一个好头,政府可以协调房东和租户,支持房东减免和缓交房租。

五是餐饮企业大力发展线上业务。从疫情期间餐饮发展来看,线上消费受影响小,并有快速增长趋势。广大餐饮企业可以加大线上业务力度,以线上来弥补线下消费的不足。

六是餐饮企业多方面降本增效。发动员工开展节俭大赛,节水、节电,减少食材浪费,降低企业管理费。

海底捞们该不该涨价?谈疫情下餐饮业的自救

喜欢的朋友们请关注,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