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襄阳中考语文……划重点了哦!

2020年襄阳语文《中考说明》解读

一、主要变化

1、时间:由原来的120分钟,增加到150分钟。

2、分值:“积累与运用”由原来的20分,减少到17分;“阅读与欣赏”由原来的40分,增加到45分;“诗文默写”由8分降为7分。

3、板块:“名著阅读”由“积累与运用”板块,调整到“阅读与欣赏”板块。

4、内容:“现代文阅读”由考查两种文体,变为考查三种文体;增加修辞知识的考查。

5、题型:文言文句中朗读节奏(停顿)划分,变为句间朗读句读(断句)划分。

二、具体解读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17分)

1题:汉子改错与书写(不变)

填空题,改正两个错别字后,在“米”字格里用正楷字抄写句子。改错1分,书写1分,共2分。要求:(1)用对称句,不含标点两句14字,最多16字。 (2)尽量以课本中的生字为考查对象,但不限于课本。(3)要求写正楷字,书写应规范、正确、端正、整洁。(4)至少改对一个错别字才能得书写分,两字全改错或全不改,书写不给分。

2题:汉字注音(不变)

填空题,在具体语音环境中给加点字注音,两个汉字注音各1分,共2分。 要求:(1)尽量以课本中的字词为考查对象,但不限于课本。(2)要做到字母拼写规范,声调标注清楚。

3题:成语和词语运用(不变)

选择题,选出句中成语和词语使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2分。 要求:成语和词语课内外各两个,词语2—4字词均可。

【特别强调】1—3题所用材料要尽量结合地域时事和国内外重大焦点事件。

4题:语法修辞和文学文化常识(增加)

选择题,选出句中对语法修辞和文学文化常识说明正确或有误的一项,2分。 要求:(1)“语法知识”限于课本,限于典型无歧义的。(2)“修辞知识”限于常见的。(3)“文学常识”限于课内名家名篇(包含国内外),以文下注释为主。(4)“文化常识”限于课内,以文下注释和方框补白内容为主。

【特别强调】语法修辞知识用课外语境考课内内容;语法、修辞、文学、文化四个方面,很可能一个方面设计一个选项。

5题:句子的衔接和排序(不变)

选择题,选出句子的衔接或句子的排序正确或有误的一项,2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五个切入点:首尾句、关联词语、指代词、逻辑顺序和承启关系)。要求:句子的排序限5句以内(含5句)。

6题:诗文默写(调整)

填空题,包括直接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和运用性默写,共7分。现代诗文1分,文言文1分,古诗词直接默写2分,古诗词理解及运用性默写3分。要求:(1)古诗词曲为课内外名句、重点句。(2)古文限要求背诵的,是重中之重的。(3)现代诗文不涉及国外的。(4)书写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等任何一种情况,即不给分。

第二板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

7题: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不变)

共8分,每小题2分。要求:(1)口语交际不单列,并入综合性学习之中。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辨析、筛选的能力;做到根据语境,清楚、连贯、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不偏离话题。考查形式限于6种:①复述、②转述、③应对、④即席讲话、⑤讨论、⑥辩论。(2)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主题不限。题型五选三(其中材料探究必考):①相关知识积累(侧重考查常识性知识的积累,包括但不限于书中内容);②主题语类(侧重考查语言运用,包括主题语、宣传语、标语、口号等);③活动组织类(侧重考查参与、策划活动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活动方案、活动形式、活动步骤等);④活动结果类(侧重考查活动所得与反思,包括建议、启发、感受、感悟等);⑤材料探究类(侧重考查理解、分析和语言组织能力,包括文字、表格、图表)。

第三板块:阅读与欣赏(45分)

(一)名著阅读(6分)

8题:名著阅读(不变)

考查以教材“名著导读”为引导的整本书阅读,共 6分。(1)常识性知识2分,主要考查“名著导读”提示中涉及的名著常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2)读书方法2分,主要考查“名著导读”中“读书方法指导”涉及的有关内容。(3)深入阅读2分,主要考查整本书文本阅读的有关内容,如评价人物,把握主题,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等。要求:(1)命题选点一部或两部,不超过两部。(2)题型为填空、选择、问答等。

考查篇目:(共9部)

七上:(1)《朝花夕拾》/鲁迅 (2)《西游记》/吴承恩; 七下:(3)《骆驼祥子》/老舍 (4)《海底两万里》/凡尔纳; 八上:(5)《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6)《长征》(自主阅读推荐)/王树增; 八下:(7)《平凡的世界》(自主阅读推荐)/路遥; 九上:(8)《水浒传》/施耐庵; 九下:(9)《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建议暂作二类考虑

(二)诗词曲赏析(4分)

9—10题:诗词曲赏析(不变)

能根据平时学习中掌握的背景材料等理解赏析古诗词曲,共4分,每题2分。考点规定为7个:①思想内容;②表达技巧;③作者情感 ;④炼字;⑤名句赏析;⑥意境描绘;⑦意象分析。 9题为选择题,4个选项尽量各自照应一个考点(这样的话,《教师教学用书》分析说明内容单薄的,就可以不考虑为重点了)。10题为问答题。

【特别强调】现在课内的诗词曲,《教师教学用书》分析说明很啰嗦,考查时题干的指向性一定会很明确,所以复习时设题也要做到这一点。

考查篇目:(共12首)

七上:(1)观沧海(曹操)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课外古诗词诵读)/陆游; 七下:(3)望岳/杜甫 (4)游山西村/陆游; 八上:(5)黄鹤楼/崔颢 (6)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八下:(7)关雎/《诗经·周南》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外古诗词诵读)/王勃; 九上:(9)行路难(其一)/李白 (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九下:(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2)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11—15题:文言文阅读(变化)

选择顺畅、浅显的课外单篇文言文进行考查,共10分,每小题2分。 11题:解释词意。要求:尽量实虚词各一,尽量考查课内出现过的(虚词不再具体限定,侧重考查意义,以常用虚词为主)。12题:句读(断句)划分。要求:题型为选择题;句读(断句)不超过3处(含3处)。13题:句子翻译。要求:按照实词、虚词、句式、句意四个要点给分。14题:整体感知。要求:侧重但不限于内容、主旨、情感、人物形象、写法等。15题:拓展迁移。要求:要联系时代背景,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现实生活。

【特别强调】14、15题要与课内有某些方面的勾连,至少挂1分,比如主题、人物、写法等,旨在体现命题导向,以避免出现平时教学放弃课内而只搞课外训练的现象。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现代文阅读是“阅读与欣赏”的主体部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主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对阅读材料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做到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能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要求:(1)所选为教材外文质兼美、文体相对规范、适合中学生阅读、字数在800到1200字之间的文章。(2)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均纳入考查,其中记叙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小小说。(3)记叙文10分,设4到5题;说明文7分,设3题;议论文8分,设3到4题。(4)题型以填空题和问答题为主,但三种文体所设题型中,最起码要保留一个选择题。

第四板块:写作与表达(50分)

作文(不变)

作文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考查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

要求:(1)题目仍为两个。其中全命题和半命题二选一命一题,话题和材料题二选一命一题。因此,四种命题形式都有可能涉及。(2)学生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做到文体规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