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的和而不同

這是對中國國情、倫理和城市關係理解最透徹的房企


對數年報 | 碧桂園的和而不同

又到一年年報季。

過去十多年的“黃金時代”,地產年報季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尤其是香港內房股,開發商爭相鬥豔,媒體爭相報道,浮華擾攘,好不熱鬧。今年受疫情影響,發佈會大部分改為線上,雖隔著屏幕和電話,懟君卻感受到了企業家創業維艱的真實感,起碼,這場疫情當中,他們更加找到了自己的初心,也安靜下來想未來的方向,這是好事。

綜上,這一屆的房企顯得更加純粹和實在,隱隱中又透露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鬱亮或隱藏了利潤,交了一份十分樸實且無華的作業,年報歸年報,真實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孫宏斌直言2020年是收併購的好機會。


上週五,碧桂園也發了年報,總裁莫斌表示 “雖然這次疫情帶來一定影響,我們還是有相對大的空間可以進行調整。對於未來地產的走勢,我們保持

謹慎樂觀的態度。”


謹慎樂觀,穩中增長,這是當下白銀時代中最重要的品質,懟君嘗試在碧桂園的年報中,找到這幾年持續增長中,和而不同的秘密。



1st 碧桂園的“和”:三項指標看財務穩健


每年年報,行業總是充斥著“規模王、利潤王、拿地王”等說法。如果還有一個“王”給碧桂園的話,懟君認為一定是“穩健王”。利潤暴漲暴跌,拿地高舉高打的房企懟君見多了,但在穩中不斷提升投資價值的房企並不多見。

懟君覺得,碧桂園的優秀在於財務穩定,下面給大家羅列碧桂園幾組數據:

營業收入逐年增長。2019年達到4859.1億元,同比增長28.2%。


對數年報 | 碧桂園的和而不同

2014-2019年碧桂園營業收入


淨利潤:昨天說過,商業是最大的慈善,不賺錢的公司其實就是不務正業。從盈利方面,碧桂園淨利潤還是歸屬股東核心淨利潤兩個指標,近五年都逐年穩步上漲,同時兼顧安全和發展。


對數年報 | 碧桂園的和而不同

2019年淨利潤約為612億元,同比增長26.1%。


補充一點,淨資產收益率ROE是最能展現上市公司的經營和盈利水平,碧桂園的ROE長期處於行業較高水平。而對股東和投資者回報方面,並且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34.25分,同比增長13%;加中期股息後的全年合計每股派息57.12分,同比增長17%;全年分紅額約124億,投資這樣的企業,無論是前景和回報都十分可觀,難怪碧桂園被納入恆生指數成分股,是槓槓的大藍籌。


淨借貸比率常年低位:這樣的巨型房企,淨負債率僅為46.3%,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碧桂園常年把淨負債的紅線控制在70%以內。更難得的是,2019年底,碧桂園的現金餘額達2683.5億,現金短債比為2.3倍,EBITDA覆蓋利息倍數為4倍,財務安全墊相當厚實。

這樣穩健又好看的年報,在行業內真的十分難求了。



2nd 碧桂園的“不同”:重新定義中國城市價值


碧桂園的歷史,實為一部完整的中國城鎮化發展史。

上個世紀90年代,很多企業家紛紛下海創立地產公司,不少開發商曾經因在三四線平價拿地,在高溢利的浪潮中尋找中國房地產的一席之地。進入21世紀,房企迅速拋棄三四線,像恆大、星河灣等等,曾經的三四線之王,恨不得立刻摘下帽子,洗腳上岸,走向大城市。而行業龍頭中海、萬科、融創也重倉一二線城市,甚至大家一度搶地王、做豪宅、拼高端。

戰略本無對錯,因人而異,但三四線城鎮是否再無價值可言?懟君認為,恰恰相反。

從龍頭房企碧桂園的發展路徑來看,城鎮的價值一路浮出水面。更難得的是,這家企業不管排名和規模如何,都沒忘記自己的初心和路線,始終緊貼中國城鎮化進程,並利用對中國城市的差異化定位,尋找生存空間,並迅速壯大成為行業龍頭。今年年報,這家房企又再一次重申了投資定位——


堅持佔領三四線、堅定下沉五六線、謹慎佈局一二線。


從城市能級區分,碧桂園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權益可售資源分別是2906億元、6140億元和7976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貨源包括128億元已簽署MOU、暫未完成工商登記的權益可售資源,和7031億元參與一級土地開發的權益可售資源。

如果單從一二三四線來劃分投資標的,這也太簡單粗暴了。如何挖掘有投資價值的城鎮,以下幾點,學投資的朋友,不妨做做筆記:

首先,全覆蓋,均衡佈局,規模中尋找話語陣地。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已簽約或已摘牌的中國內地項目總數為 2512個,分佈於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 282個地級市,總覆蓋 1299個區/縣,在貨值方面,截至2019年底,土地權益可售資源共24181億元。

全覆蓋,並非無價值差異地覆蓋,而是在所有省份各城市能級的頭部插旗,形成星羅密佈的多維度品牌矩陣,這才能最大限度增擴產品價值的共鳴聲浪,這一點碧桂園做到了。


對數年報 | 碧桂園的和而不同

第二,緊貼人口數量和流入區域:無論是城市,還是城鎮,有人才有靈魂。從人口創新學的角度,人口是城市(鎮)的創新動能。在碧桂園已獲取的可售資源中,97%位於常駐人口50萬以上的區域,93%位於人口流入區域,這是什麼概念?懟君舉個例子:

人口在50萬以上的城市(鎮)都有哪些?


浙江義烏:(常住人口81.8362萬人,2019年GDP為1421.14億元,同比增長7.4%)

江蘇太倉:(常住人口71.92萬人,2018年GDP為1330億元,同比增長6.8%)。


人口稍微往上走些,100萬人的城市,又有哪些呢?


蘇州崑山(常住人口165.70萬人,2018年GDP為3832.06億元,一年的GDP可以媲美西部一個省)

浙江舟山(常住人口116.8萬人,2019年GDP為1372億元,人均GDP為11.68萬元)

寧波慈溪(常住人口105.57萬人,2018年GDP為1737.03億元,比上年增長9.8%)


以上的城市,既有以一線城市比如上海作為中心概念輻射城市,也有自身產業能力過硬的三四線城市。中部地區方面,人口流入城市還有:長沙市長沙縣(常住人口108.90萬人,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9.3億元)、長沙瀏陽(149.38萬人,2018年GDP達1342.1億元)等。


諸如此類的城市(鎮)都是碧桂園進入的地方,特點是人口量小而美,能量導入趨勢強,註定不平凡,進入是很正確的選擇。


對數年報 | 碧桂園的和而不同


第三,精準佈局五大城市群,關注一二線城市外溢需求。從區域分佈來看,長三角、廣東省、環渤海、長江中游和川渝等五大城市群可售資源佔比高達73%,並且在粵港澳大灣區已獲取3091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另有潛在權益可售資源3226億元。


對數年報 | 碧桂園的和而不同


關注三四線,不代表脫離一二線。懟君經常和大家說,碧桂園看似做三四五六線居民的生意,實際上很大部分,都是來自一二線城市居住需求得不到釋放的居民,還些從三四線進城打工,有一定成就後,想在老家給父母盡孝,在老家落葉歸根的人們。

這是碧桂園對中國國情、人性倫理和城市發展之間的關係最透徹的理解,所以為什麼這家房企能重新定義中國城市價值?關鍵在這裡。

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開局讓不少開發商感到暗淡。基於行業逆勢,碧桂園在投策方面,有了更明確的標準和選擇,據介紹,碧桂園會監控每個特定城市的庫存和平均每月銷售面積,庫存分為四類:已取證未售、在建未取證、存地未開發、未來供地計劃。通過這些指標研究微觀市場的供求關係,從而從市場的維度給出“積極進入”、“機會進入”、“暫不進入”的建議。


根據觀察,碧桂園進駐的三四線城市中,88%的城市處於庫存短缺或合理狀態,對應三四線城市權益貨值的88%。

碧桂園集團常務副總裁程光煜在業績會上,對今年投資信心作了充分註腳:“2020年,碧桂園計劃的土地投資金額依舊是1600億元,但或許會基於優質的土地資源與充沛的現金儲備調節用度,“除了熱點城市競爭激烈外,非熱點城市的溢價和競爭或許會有所減弱,我們對今年房地產的走勢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LAST 對中國經濟 保持信心和初心

在年報發佈會上,碧桂園總裁莫斌表示:“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有信心,城鎮化的推進仍有巨大空間。在疫情可控、政府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的前提下,公司有信心能夠抓住疫情下的市場機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每一次危機或許都是一次機會,在每一次變局和改革浪潮中,大企業總能在大勢找到自己正確的方向。

在在中國城鎮化的浪潮中,碧桂園迅速發展,成為行業龍頭,並向百年企業的目標奮鬥。而如今全世界進入高科技的浪潮,碧桂園又堅定佈局機器人行業、現代農業,為中國新產業注入動能。

做一件事不難,但要幾十年專心致志在某個行業精耕細作,不忘初心,急國家所急,順應時代需求,這才是標杆企業在每一個時代都能處於上游的根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作者 | 懟君

實習編輯 | 暐聞

文章來源:對數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