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幻想,迎接战斗:粮食战,中国不怕!

放下幻想,迎接战斗:粮食战,中国不怕!

以前,中国在美国眼里,就是个卖苦力的跟班小弟。

现在中国崛起了。

美国开始把矛头正式指向了中国。

这就是美国敌视中国的根本原因。


前面讲过,美国如果为了化解危机,对外进行战争,对象肯定选择我们中国,这个是绝对无疑的。

因为,别的国家与地区,没有那么大的经济体量来缓冲美国的经济危机。

放下幻想,迎接战斗:粮食战,中国不怕!


美国倘若选择对我们进行战争,大致有两种战略。

一是选择常规战争。

这个选择,可能性比较低。

原因是美国的国力无法支撑常规战争,一句话,美国现在既没钱,也没物。

足量的黄金,美国没有,美国的产业跟当年的英国一样,已经空心化,故综合产业能力也比较匮乏。

美国现在有的是:美元,高科技,有完善的军工产业。

美元的发行,在战争时期,是双刃剑,美国绝对不敢开闸大放水。

美国的所谓一系列高科技企业,已现颓势,其重点信息产业,基本已经被华为一家企业摁在地上了。

军工产业,是美国的大招。

而且,美国的军工大佬,有发动战争的原动力。

这也是路径依赖。

美国就是依靠二战期间,做战争武器贩子,靠军工发家致富的嘛!

但是,美国的军工集团,也存在顾忌,这种顾忌主要源于国内的反对势力。

美国最近在全球发起的几场战争,除了军工集团赚了钱,大家都亏了。

所以,美国的军工集团,备受嫉恨。

放下幻想,迎接战斗:粮食战,中国不怕!


更重要的一点是,处于美国头部的决策层精英阶级,实行的是资本原教旨主义,有极强的保守性、对抗性、排他性及战斗性,资本原教旨主义的终极形态就是法西斯。

所以,当美国无力解决其内部问题的时候,最后肯定要依赖军队与国际机器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

尤其是,1930年代犹太财团支持的福音派,曾经支持希特勒上台。

现在川普政府的最大支持者就是这个福音派。

综上,美国对我国发动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如果不对我们发动战争,进行阶级掠夺,就无法添补美债的窟窿。

所以,美国对我们发动“非常规战争”,就成了唯一的选项。


主要重点谈谈粮食战争。

在谈粮食战争之前,先谈一下世界四大粮商。

这四个基本算是跨国公司中的战斗机。

超级巨无霸。

其综合实力深不可测。

为了不被和谐,四大粮商,仅仅一笔带过,大家记住,这四家基本垄断了全球粮食市场绝大部分就可以了。

3月24日,越南宣布禁止大米出口。

哈萨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麦。

放下幻想,迎接战斗:粮食战,中国不怕!

该来的总是会来。

为什么越南的反应会那么快,这肯定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疫情当前,断什么不可以,非要断粮食?

为什么是越南?

为什么是哈萨克斯坦?

为什么俄罗斯不响应?

谁是这一切的指使者?

他们针对谁?

只能说,断粮是早就预定好的剧本,这是投石问路。

显然,四大粮商控制了全球80%的粮食贸易,越南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四大粮商。当然他们在中国布局三十年,渗透能力很强,但是毕竟他们是商人,如果没有政治颠覆,光依靠经济破坏,达不到打垮我们的最终目的。

需要重点提的是,转基因种子。

我们的粮食危机,在于种子,基本掌握在美国手里。

我们本土的老种子,基本已经消失殆尽。

国内有个姓吴的粮食专家,一直呼吁,把所有荒地种起来,

让每个人,自己找农民,把水稻给种上。

虽然我们损失了大量的耕地,虽然农民人口大量外流农业高度虚损,虽然种子供应都可能成问题,但只要我们面对现实,我们还有那么多荒地,现在还有三个月时间,晚稻还可以下种。

这是我们备战粮食战争的必要措施。

大家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今年把所有的荒地种起来。

不惜一切代价。

个人感觉,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有人讲,我们的粮食没问题。

这种学术观点,是不发生战争的和平时期的粮食评估观点。

属于典型的本本主义。

放下幻想,迎接战斗:粮食战,中国不怕!


无论何时何地,古今中外,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总是好的。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留一手,多做几项预案,没坏处。

非常规战争的前几项,显而易见,已经发生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粮食战争,其实已经发生,例如去年的生猪涨价,其实就是粮食战争的预热。

综上所述,放下幻想,全力备战粮食战争,刻不容缓。

其实,美国除了这张牌,别的基本也没啥了!

打完了粮食战争,川建国的筹码也就基本光了。

不管认输不认输,也得下台了。

但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放下幻想,准备战斗。

敌人,现在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


放下幻想,迎接战斗:粮食战,中国不怕!


战略上,我们打可以藐视敌人,但是,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

虽然是纸老虎,多准备几套捕虎抓狼的方案,没毛病。

正所谓:

杞人忧天非笑谈,

买鹿制楚今犹寒,

纵览古今兴亡史,

成多预立亡不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