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麦穗日记


“陶渊明有时候被描述为一位写作‘田园诗’的诗人。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他的诗歌也根本不是天真地颂扬田园之乐或者自然与人的和谐:在他的诗歌中,荒草一直威胁着要颠覆田园里由人类建立起来的脆弱秩序,农人必须保持警惕以阻止自然势力的侵袭。他同时也必须保护和节约使用自己的资产并不时做出清点和计划。陶渊明非常关心‘成’,这个字眼可以表示‘收成’、‘成熟’、‘完成’和广义上的‘成就’。他的诗歌在很多方面来讲都是一种对私人价值观的辩护,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幸福感,与公共价值观和官场生活的要求背道而驰。”

以上引自《剑桥中国文学史》,虽与传统认知中乐天知命、恬淡怡然、寄情山水园田的隐士形象略有差别,但也不失为一个理解的角度。所谓诗歌特色,不过是品诗之人的主观感受,与陶渊明本人虽不一定契合,却也不一定南辕北辙。这点在苏轼对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望)南山”一句中,“见”与“望”的辨析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在苏轼认知中,“见”字不强求,不主动去寻,更得自然意趣,但这到底是不是陶渊明的本意?这里面是否夹带了苏轼自己的“私货”?那就只有见仁见智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一诗中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一定是为苏轼认同且赞许的,不然也不会有化用此句而成的“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一句了。


孟九明


陶渊明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即使他不是陶侃的嫡系,从他的《命子》诗"肃矣我袓,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的话中,可知他祖父是作过太守的。他父亲是否就是《陶茂麟家谱》所载的那位"姿城太守"尚难断定,但也绝非一般平民。陶渊明少年時他家境是相当清寒的,"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的陶渊明二十九岁那年不得不"投未去学仕"〈《饮酒》)了。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事,使他至死不忘:当他后來在《与子俨等疏》中提"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的事時,还不胜感慨系之:而《饮酒》诗中所表现的却已是孤忿了一一"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而长,风波阻中涂,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陶渊明曾说自己: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券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時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義皇上人。(《与子俨等疏》),

但我们不能认为他天生"高雅"实际上,他的爱闲适,不好务世事的性格和志趣,却隐藏着一个不箅小的抱负和壮志,我们读他的诗自会知道,他是要求有大作为:他所不愿务的世事只是那一般的"仕进"和"利禄"。

陶渊明前期象古代一般传统的读书人一样,是讲求进德修业的,如他的《荣木》之一章说:

先师遗训,佘岂云坠?四十无阃,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轨敢不至!

可他还想立一番功业,这想法也不出"三不朽"的范围,只是在当時的具体条件下,对他來说是极难实现的。

经历了十三年的仕途他的"壮志"早就幻灭了,但长期的生活经历却使他认清了当時社会的黑暗面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巜归去來辞序》)他的去志是坚决的"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他对当時道德堕落的上层社会的评语是"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他再四歌颂"贫穷"和贫士"这是对当時权贵们的有力抗议,他赞扬黔娄,"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的大无畏精神。

他对丑恶事物,腐败政治加以否定,蔑视,对被压抑的贫民寒士加以肯定,赞杨,这是很有进步意义的,在这方面他是爱憎分明的.。他何尝是一个浑身"静穆"的""山林隐逸"!田园诗人"


秋阁一凭栏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言约脂远,情趣高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陶诗高妙淡远,情韵醇厚。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陶诗看似平淡、朴素,而是寄情于物,情物一体;陶诗以写意传神,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附于外物之上;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人生感悟的心境融入具体的物象之中,例如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在写景状物上,不作外在的刻画,而是主客观融为一体,并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把自己的心境生动的表现出来。透过陶渊明的饮酒诗20首,饮酒赋诗已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 以致达到无我两忘的境界。陶渊明的咏菊诗将菊酒结为一体,使菊花成为自己的化身,也成为我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独特意象。陶诗对田园生活的描绘,朴实自然,平白如话,如“结庐在人境,性本爱丘山”,“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久在樊笼里,始得返自然”等,看出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给人以丰富醇厚,回味无穷的美感。朱熹评论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陶诗的语言平易中见精粹,朴素中见华彩。陶诗的语言极近普通的“田家语”,“家常话”,看似平易,通俗,质朴,细细品味,实则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显得新奇传神,不同凡响。如“翼彼新苗”的“翼”字,“饥来驱我去”的“驱”字,“良辰入奇怀”的“入”字,“日月掷人去”的“掷”字,“严霜结野草”的结字,达到了高度准确精炼,乃至不可改易的地步。

陶诗的理趣,充满奇思异想。陶诗理趣的“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迥然有别,没有枯燥的说理,而是融进了诗人的情韵志趣,反映出诗人独特的过性。如《形影神》三首,《挽歌》诗三首,《饮酒》诗20首等作品,特别是《形影神》三首,全诗采用寓言的形式,以形、影、神三者之间的相互问答展开论述,可谓奇思异想,使枯燥的哲学讨论富有生动活泼的理趣,遣词造句一气流走,自然矫健,如写影对形说:“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用一“愿”字说明其欲求成仙,只是可望不可及而已。

总之,陶诗是诗人人格与思想的结晶,把握了这一点,才有可能感受到陶诗自然醇厚的艺木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