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肥胖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和中國人的貧困不同,美國的貧困性肥胖與食品工業緊密結合。


美國人肥胖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貧困性肥胖與高糖高脂食物 不同意“美國窮人肥胖是因為不愛動,搬磚是胖不起來的”這樣的說法

正是因為大量的體力勞動,才使得美國窮人每天被迫攝入更多卡路里。但由於貧困,他們必須同時維持較低的食品財務支出水平。這就決定,他們要用相同甚至更少的錢,獲取更多卡路里。 在中國,士力架、火星棒、油炸快餐一類的高糖高脂食物,由於其為舶來品,相對價格並不算低廉。但在美國,如果計算每單位卡路里對應的金錢支出,這些高糖高脂的食物絕對是窮人最廉價的選擇。

首先從理解層面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在一餐食物遵循膳食金字塔的情況下,作為主要供能來源的脂肪和糖類只作為其中的一部分。而高糖高脂食物犧牲了其中的維生素纖維素等成分,當然就能換取單位卡路里更低廉的食物成本。但這只是原因之一。

美國的規模農業需要一種硬通貨,以應對大規模生產帶來的農產品大幅價格波動。美國人找到了玉米。玉米儲存高度便捷、用途廣泛,因此在美國農作物期貨市場上具有高度穩定的價格,被投資者大肆追捧。如今,玉米用地已達到美國總農業用地面積的30%。

美國玉米的這種不平衡擴張不但沒有被政府約束,反而得到了相當的補貼。這種對資本體系干預農業行為的高度放任甚至扶植,不僅催生了美國的規模玉米農業(玉米不但可用於食品加工,其價格甚至低至可以直接作為豬飼料),更孕育了美國的高糖食品工業。玉米的廉價,導致玉米糖漿作為高糖食物的原材料,具有低廉的成本。

以快餐為例, 用玉米餵養的牛肉,加入了玉米糖漿的麵包,薯條是用玉米油炸的,番茄醬和飲料裡面都含有大量的玉米糖漿。 玉米糖漿取代糖添加到軟飲料裡面,是美國人飲食中最大的熱量來源。 且隨著大杯或超大杯的出現,美國人攝入的糖分越來越多。 短短二十年間,飲料的人均消費量幾乎增加了一倍,從而每年350罐增加到600罐。


美國人肥胖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高強度體力勞動與緊張的進餐方式 我們都知道,健康的進餐方式是,少食多餐,細嚼慢嚥

而很不幸的是,這兩點都與美國底層勞工無緣。他們一天進食不足三餐,每頓飯攝入熱量極高,且狼吞虎嚥。

在芭芭拉 艾倫瑞克的《我在底層的生活——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一書中,作者體驗了底層勞動者的高強度體力勞動。 芭芭拉一天要打兩份工,才能維持房租和基本開支。

早上7點到12點接連不斷地在一家快餐店打工。快餐店不是像M記K記那種自助取餐的形式。芭芭拉的工作性質是女服務生,要端著點菜簿應對龐大的顧客流以及各種各樣奇怪的要求。12點半又要坐地鐵到另一個打工場所,投入另一份緊張的服務生工作,從2點到10點半。芭芭拉通常連體面的午飯都無法享受,只是在地鐵上將一個自己帶的三明治狼吞虎嚥,再吃幾個能量棒。 晚飯要等到下班後的深夜。減肥的同志們都知道深夜吃東西最容易導致脂肪堆積。 在下午和晚上的工作中,芭芭拉有時候餓了就吞幾塊客人剩的炸雞塊和乾酪棒。 當這種長間隔、高熱量、進食速度快的暴飲暴食在美國窮人群體中司空見慣,那麼肥胖的發生也就變得合情合理。


美國人肥胖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3.糖類,作為苦痛的安慰劑 研究顯示,攝入脂肪和糖類能給個體帶來滿足感,緩解抑鬱情緒

芭芭拉也承認,高糖奶酪和劣質白酒的夜宵是她一天下來不多的樂子之一。 底層勞工在經歷一天枯燥緊張工作後,通過高脂肪食物和酒精簡單粗暴地滿足其精神娛樂需求,似乎是最廉價最省時的方式。“吃糖”不只是身體層次,而更多地是精神層次的需求。 我們在失戀或壓力大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攝入更多高糖高脂的食物,導致的肥胖俗稱”壓力肥“。而這種肥胖的誘因也深深植根於美國底層勞工的生存困境中。


美國人肥胖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曾經在超市工作過,一天巡場時被面包房拉過去做翻譯,來的是一位老美,是我記憶中見過的最胖的人之一,身體就相當於一個大肉球上長了5個小肉球,完全沒脖子那種。老美想表達的意思是這麵包房沒有他想要的東西,我問他想吃什麼?

油炸黃油球!好吧,油炸黃油球是什麼東西?

老美找出手機搜索給我看……這玩意能吃?

另外他表示麵包房做的曲奇不夠甜,又給了一份曲奇的配方!表示他可以提前預約……那天他就預定了5公斤的油炸黃油球和5公斤的曲奇(他有幾個朋友,一起買的),第二天過來取。後來麵包師傅說曲奇裡的糖太多了,根本不溶解,吃起來嘎吱嘎吱的

補充一下油炸黃油球的做法,單獨用黃油切塊或者黃油和芝士混合起來團成球,沾麵糊,麵糊外可以裹麵包屑,然後放油鍋裡炸……撒白糖或者沾番茄醬吃,一塊就能滿足全天的脂肪需求,不習慣黃油味道的絕對第一口就想吐出來

有人問這老美有多胖,放個圖,大概比圖中人胖三圈,手臂和腿完全是肉球的感覺,找到一張動圖,老美大胖子的身體和開頭的動圖相似,雙臂和雙腿有四個球的感覺。(怪不得美國籃球發達)

美國人肥胖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70年代的美國,肥胖根本就不是問題,人們主要的敵人是心臟病。 當時的主流思想認為糖是為一切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是個好東西。 而脂肪才是一切罪惡的源頭。

雖然其中有些質疑的聲音但都被製糖業的遊說給打壓住了。 真正激怒製糖業的是70年代出的一份膳食指南。 這份指南建議人們適當減少脂肪、鹽以及糖的攝入。

當報告通過媒體公之於眾時,食品產業尤其是製糖業竭盡全力掩蓋這份報告。再後來,低脂健康的概念在食品產業的“引領”下深入人心。 減少了脂肪,會導致口感的下降。 於是這部分的損失就由糖來填補上。 比原來更多的糖添加到了食品中,使得卡路里不降反升。 少了脂肪,多了大量的糖,被貼上對心臟有益標籤的垃圾食品,卻被人認為是健康食品而受到熱捧。

更加可悲的是,美國窮人的這種貧困性肥胖不但不會得到社會的同情,還會被汙名為“缺乏意志力”。而上層精英們在談及此事時,更不乏一種論調:“他們就是因為缺乏意志力,懶惰,才會變窮”。這與知乎前一段“連自己身材都控制不了,何談控制人生?”的論調,頗有異曲同工之處。“何不食肉糜?” 不排除一些擁有資源和足夠生存空間的人,由於個人意志力缺乏而導致肥胖。但在美國,至少統計層面上來說,肥胖症,尤其是底層人民的肥胖,存在著這種社會結構性因素。

作者:許君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