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讓孩子見人就叫叔叔、阿姨之類的嗎?

張春財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有必要讓孩子見人就叫叔叔,阿姨之類的嗎?

我的觀點是:沒必要

我自己的經歷,從小就被要求熱情主動的打招呼,我很排斥,就被家長貼上了內向,不愛說話的標籤。我也不負父母的標籤,以至於長大後,真的就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往往很侷促緊張。

凡事出於孩子的自願,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強迫之下,孩子往往會有更大的牴觸情緒。

我們先問下自己,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打招呼?

真的是為了教孩子什麼是禮貌,還是為了我們自己的面子?我覺得後者的原因更大一些,在熟人面前,孩子一聲阿姨,叔叔,對方會誇孩子真有禮貌,這時候內心的自豪感悠然而生,覺得倍兒有面子。

我是一名三歲孩子的寶媽,我的孩子在家就是一小話嘮,一出去,小區碰見熟人,我說叫叔叔,阿姨,我兒子基本是不說話,就要走。一開始,我會尷尬的笑笑,解釋說這孩子慢熱,內向。

咦,多麼熟悉的行為,我怎麼也開始給孩子貼標籤了。後來,我就不糾結了,孩子有自己的社交節奏,我們要給孩子時間去適應,即便真的是一個內向的孩子,我也不認為這是什麼缺點,因為我就是這樣,所以也不想勉強孩子。

歡迎關注 ,一起交流育兒知識,共同成長進步。


花生麻麻育兒筆記


這要看孩子往哪個方向發展了。就是說他將來要幹什麼,職業取向需要性格特點支撐。如果經商,必需讓孩子學習練嘴,嘴巴要甜,喊人要有親切感,看見擺地攤的沒,就那種。如果你想讓他成長為很有前途的公務員,必須讓他學會莊重,不輕易開口,叫做貴人語話遲,不輕易表態,穩重持誠老練。如果你想讓他進娛樂圈,必需培養他雙重性格,即嘻皮+裝逼,否則難進入其行。總之因人而定,定向培養,總覺這麼說有點庸俗,但很適用。其實吧,小孩子嘴甜點好,長大會交往,善於勾通,人脈就好。培養個好性格,孩子終生受益。


97401194372不知道


看問題看核心,做事情抓根本。

有了這個意識,便不易被生活中的表象所迷惑。

教孩子叫人,根本目的是教育孩子有禮貌。

而禮貌的根本是什麼?

“禮者,敬而已矣。”----《孝經》

禮,核心是恭敬。人們常說“這個孩子沒禮貌!”,就是說他心中缺乏對他人的尊敬之心。

想讓孩子有禮貌,就是要讓他心中有對他人的敬心。

此圖為我女兒成人禮照片,恭恭敬敬

而“敬”的核心,是“誠”。

何為誠?“無妄而謂誠”。去偽存真,為“無妄”。

不再展開說。

提問者至此一定已經明白:多在孩子內心的純淨、無妄方面教育和影響他,形成孩子真誠良善的氣質。他自然就懂得了如何正確與他人相處,會獲得良好的人際環境。

這才是你想讓孩子“見人就叫叔叔、阿姨”的根本目的。

如果孩子內心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狀態,反而外在的表現也就不必刻意。

因為人和人的交往,最終是靠心,而不是嘴。

一個虛頭巴腦、油嘴滑舌的孩子,嘴再甜,別人也能感受到他的不可靠;一個內心純樸良善的孩子,再笨嘴拙舌,他人也願意與之親近。

孔子在回答弟子關於“禮”的提問時,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啥意思?——“講求禮儀,與其追求形式上的豪華,不如儉樸一些好;辦理喪事時,與其在儀式上面面俱到,不如發自心底真正的悲傷啊。”

你看,孔老夫子是不是跟我說的差不多?

在此再多說一句:要想培養孩子的誠,做為父母,你們是如何做的,至關重要。這就是身教重於言傳的道理。僅就這件事而言,如果你教孩子叫人,潛意識裡是想讓別人誇你孩子有禮貌從而滿足的是自己的虛榮心,那就已經南轅北轍。久而久之,不僅無助於孩子的“誠”與“敬”,反而助長了孩子的“虛”和“偽”,適得其反。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終歸是父母自己的教育。

有點囉嗦,您湊合看。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還算“靠譜”,關注“夫復何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